納蘭紅豆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隻道是尋常。
個人資料
正文

六世達賴喇嘛:門巴族的法王和詩人

(2010-07-21 23:22:13) 下一個

門隅地區的人,篤信紅教(寧瑪派)。相傳1683年的一天,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的宇鬆地區,天空同時出現七個太陽,正當人們為這奇異的天相所震驚,惴惴不安而不知所措的時候,烏堅林村貧苦的門巴族農民紮西丹增的妻子次旦拉姆生下了一個結實可愛的兒子,這就是五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倉央嘉措,未來的六世達賴喇嘛。他富有傳奇的一生,才華橫溢的情詩,成為在西藏曆史上爭議最多的曆史人物。

  烏聖林村位於南迦巴瓦峰的南坡,這裏有聖山公堆頗章。由於第巴桑結嘉措專權,五世達賴喇嘛圓寂後14年,才迎請六世達賴喇嘛在布達拉宮坐床,開始他的政治領袖生涯。然而,14年的鄉村生活使他具備了大量塵世生活的經驗和對自然的熱愛,門巴族人戀愛婚姻比較自由,男女相愛經常不受貧富等級的影響等,倉央嘉措對生活的渴望進而激發他詩的靈感:“我與姑娘相會,山南門隅村裏,鸚鵡知曉千情,千萬不要泄密”。

  當時,第巴桑結嘉措與蒙古王拉藏汗鬥爭已白熱化,而且第巴根本不讓倉央嘉措介入,使其政教領袖有名無實。這樣正好也給他提供了更多的自由。他將自己的煩惱向身邊人述說時,無人能理解這位風流法王的內心,他穿行於茶坊酒肆,近女色,吟情詩,無禮清戒,多情多欲,放蕩不羈的法王“黃昏去會情人,破曉大雪紛紛,足跡留在地上,保密還有何用”。種種非議與責難鋪天蓋地而來,拉藏汗借機向康熙皇帝奏書,陳述倉央嘉措的荒唐行為與達賴身份的天壤之別。並奏請“廢立”。

  從此這位門巴族的法王和詩人開始了長達40年的流浪生活,他足跡到過北京、印度、泥泊爾、蒙古,有人說他圓寂在五台山,也有人說他仙逝在阿拉善,時年64歲。

 “從布達拉山頂上
?聖心所化光輝照四方
?我身化作一賢者
?到藏地的北方再北方
?為度無怙蒼生離孽障”。

  兩個多世紀的歲月,人們並沒有忘記這位神靈與情種,通過廣泛流誦倉央嘉措的情歌,緬懷了這位生於門巴族的活佛和詩人。筆者在去大峽穀路過玉美的山口時,拾到一張煙盒紙,紙上用漢語抄寫著倉央嘉措的一首情詩,問我的背夫,他們說是門仲村女教師寫的,因為這一地區隻有她會寫漢語。可見這位門巴族的法王的情詩,影響多麽深遠。


轉貼:無名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