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是大國,但還不是強國

(2010-09-02 10:51:27) 下一個
來源:http://www.ozchinese.com/星島新聞

8月18日,日本政府公布了一組最新統計數字,其中二季度日本GDP總值為1.28萬億美元,落後於中國的1.33萬億美元。這意味著日本經濟總量已落後於中國,中國首次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消息一出,引發了眾多國際媒體的熱議,《紐約時報》甚至稱其為“中國經濟的一個裏程碑”。然而,中國民眾對此卻沒有表現出太多的欣喜。在環球網8月18日當天就“你是否同意中國是‘世界第二’的說法”展開的網友調查中,更有94%的受訪網友對這種說法持反對態度。為什麽會出現這樣大的反差?中國經濟的真實圖景到底是怎樣?
毋庸諱言,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的發展,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中國的人均GDP從1978年的149美元提高到2009年的3687美元,增長25倍。高校畢業生從1978年的16.5萬增加到2009年的610萬,增長37倍。國民預期壽命從1982年的67.77歲提高到2000年的71.4歲,提高了3.63歲。2009年,中國鋼鐵產量5.68億噸,汽車銷量1364萬輛,互聯網用戶超過4億,手機用戶超過7億,均穩居世界首位。中國已成為世界重要的工業品生產基地,以及全球最大的出口國。
中國政府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還注意采取措施避免對環境造成負麵影響,是“綠色經濟”的倡導者和積極踐行者。當前,中國的水電裝機容量達到1.72億千瓦,太陽能熱水器集熱麵積1.3億平方米,居世界第一;風電裝機容量年增加超過1000萬千瓦,增速世界第一;核電在建裝機容量910萬千瓦,規模為世界第一。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麵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美輪美奐的奧運場館,到世界一流的首都機場三號航站樓,從時速高達300公裏的京津高速列車,到上海浦東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神州大地到處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所有這些,無不昭示著近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盡管如此,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從人均GDP來看,按照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2009年中國人均GDP僅為3687美元,居世界第103位,遠低於8600美元的世界平均水平,隻有日本的1/10。中國仍有4300萬貧困人口,相當於澳大利亞總人口的2倍;
從經濟發展狀況看,中國生產力水平不高,發展不平衡。中國在第一、二產業集中了過多的勞動力資源,仍主要以傳統技術和低附加值產業為主,在經濟總體高速發展的同時,城鄉發展不平衡、地區發展不平衡;
從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體係看,中國公共福利事業仍有待發展和完善。中國公共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僅為2.4%,低於4.9%的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衛生支出94美元,約為世界平均水平1/8。2008年城鎮登記失業人口達886萬人,超過澳大利亞人口的1/3。60歲以上老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2.5%,“未富先老”已是事實;
從貿易結構看,中國仍處於全球產業鏈的低端。中國企業雖對外出口大量商品,但仍以“勞動密集型”和“資源消耗型”為主,尚未脫離“量大價低”、“本多利薄”階段。出口產品中60-70%係在華跨國公司設廠生產,利潤主要為跨國公司所獲取,中國僅僅得到一點點加工費用。
正如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所指出的,無論是人民的生活質量,還是在科技、環保領域,我們還有著巨大的差距,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社會領域的發展還比較滯後。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日前也在《華爾街日報》上撰文稱:“中國仍在走在發展的道路上,雖然她目前發展速度很快,但前麵的路還很長、很艱巨。”相比GDP總量的變化,人均GDP的多少更能真實反映一國經濟的真實發展水平。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中國要將普通民眾的生活提升到發達國家水平,還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這正是中國民眾對“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消息並不感興趣的原因所在。
因此,從經濟總量看,中國已是大國。但從人均水平和發展質量上看,中國還是個發展中國家,遠不是一個強國。中國對自身發展客觀清醒的認識,是一種進步的表現。中國將始終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贏的改革開放戰略,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同世界各國共同分享發展機遇,為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