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樣東西被淚水衝走了,那就是真實的曆史zt
(2010-08-07 18:32:26)
下一個
唐山大地震34周年期間,第一部有關中國國難題材的電影《唐山大地震》在中國各地上映。盡管這部感情片催淚效果與票房一樣驚人,但唐山人不禁喟歎:有一樣東西被淚水衝走了,那就是真實的曆史。
7月28日,在唐山大地震34周年紀念日期間,第一部有關中國國難題材的電影《唐山大地震》在各地放映。這部被稱為“中國重磅催淚瓦斯”的情感片由馮小剛導演,徐帆、陳道明、張靜初、張國強等人主演,不但催淚效果驚人,票房也相當驚人,其熱映堪比《阿凡達》,預計將實現導演計劃的五億票房。
最煽情的眼淚片
畫麵回到34年前的那個淩晨。卡車司機方大強和李元妮的龍鳳胎兒女方達、方登被壓在廢墟中。為營救孩子,父親死了,母親隻能選擇營救被壓在同一塊木板下的姐弟中的一個。母親忍痛選擇了從小體弱多病的弟弟,而這卻被頭腦依舊清醒的姐姐聽到了。劫後餘生的姐姐幸運的被軍人王德清夫婦領養,進入了全新的世界,從此母女、姐弟天各一方。直到當汶川地震發生時,母女、姐弟重逢,糾結了32年的恨才被親情所融化。
電影改編自加拿大華裔女作家張翎的小說《餘震》。2006年7月末的一天,張翎在北京機場等候飛往多倫多的班機時,偶然發現一本灰色封皮的書——《唐山大地震親曆記》。“坐在候機廳裏,我開始讀這本書。……我被擊中了,我感覺到了痛。痛通常是我寫作靈感萌動的預兆。”在痛苦的找尋後,張翎以“孩子沒有流出的眼淚、還有那些沒有被深究的後來”為主題,創作了頗有深度的小說《餘震》(After shock)。
有人這樣正麵評價該片:“這是一部關乎人類和自然、家庭和親情、生存和死亡、抉擇與無奈、怨恨與寬恕的影片。影片沒有、也不可能去全景式地表現唐山大地震,而是通過講述一個普通家庭的故事來解讀人性的複雜。”
偷梁換柱的片名
許多唐山人稱此片“有一樣東西被淚水衝走了,那就是真實的曆史。”人們對名不副實的片名感到不滿:“電影裏我們看不到那個曆史時刻的全景描繪,更不用指望什麽反思了。那花費巨資的三分鍾地震戲有沒有,甚至唐山是否地震過,一點都不影響這部生活倫理劇的劇情,也不影響大家為了一個苦女找媽媽的故事而淚流滿麵。”“這電影如果叫《唐山一家人》或《天崩地裂一家親》更合適,但這樣的片名也就沒有那麽多人來看了。其實最可惜的是,以後再也不會有一部電影叫《唐山大地震》了”。
不少人指責該片是“打著曆史旗號編造故事”,“偽曆史大片比惡俗的奇幻片更加恐怖,因為它會把真實埋葬。”“那些露骨的植入廣告令人哭笑不得。”“整個電影似乎都在趕。趕著告訴你,要哭了要哭了,準備哭吧。但真正到了那個點又哭不暢快。”這位媒體記者的評價相當具有代表性,因為人們期待的東西並沒有出現,讓人很失望。這個被大陸官方震後三年才公布的規模7.8強震死亡24萬人,但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是規模8.2,約60萬人死亡。
維穩藝術家的“溫暖”供應
電影在改編時把小說裏的“疼”變成了“溫暖”,將原本追問個體命運的絕望主題,解構為尋找到家並找回親情的大團圓喜劇。這裏的家當然暗含中共灌輸的國家黨媽媽內涵了。影片不去揭露被隱瞞的地震預報,不去反思地震十天後才有救援隊伍,而隻是講述家庭的溫暖融化了孤獨和絕望,讓人在盲從的感動中,不再冷眼評價政府的無力,而是認同這個社會的好處,最終成為穩定分子。
難怪中國廣電總局電影局負責人表示,《唐山大地震》是商業資本和政府資本的成功合作。中國政府為收“維穩”之利,從投資、宣傳到營銷,可謂不遺餘力。這次唐山市政府是最大讚助商,各地還動員用黨費、團費、工會福利費組織包場,央視“新聞聯播”更是隆重而且無償的替該片宣傳,中影集團也騰出黃金檔期來促銷此片。毫無疑問,這一切隻是為了讓人忘卻和放棄找尋真正的唐山大地震。有評論家把馮小剛稱為“溫暖”供應商,從插科打諢的賀歲片變臉為主旋律大片,馮憑藉這部票房大片,一躍而為中共維穩藝術家的頭牌。
應該講出的真相
姐姐慘死在地震中的張慶洲在禁書《唐山警世錄:七.二八大地震漏報始末》中,記載了很多電影沒有講出的真相:在唐山半徑200公裏範圍內,有60萬人死亡,然而在距離唐山不足80公裏的青龍縣,全縣47萬人無一死亡,同樣被聯合國譽為“地震預報奇跡”的開灤煤礦,震亡率僅萬分之七。原來唐山地震是被準確預報了的。參與預報的人有:馬希融、田金武、李伯齊、王書蔚、安繼輝、楊友宸、呂興亞、侯世鈞、耿慶國、汪成民……可歎的是,他們遵守“保守秘密、層層上報”的“組織紀律”,驚醒世人的願望被中共強權剝奪了。
第一時間趕到唐山采訪的記者錢鋼在《不能忘卻的人間災難》中寫道:“如果有人帶一部照相機,立刻會被警察抓起來,相機會被沒收。地震消息和死亡人數都是‘秘密’。”如今這個秘密已經持續了34年,有觀眾鼓勵馮小剛等大陸導演說,請拿出你們的勇氣和智慧,給我們一部真正的《唐山大地震》,對於真實,我們願意用十億票房來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