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強大的標誌是什麽?
(2010-06-23 12:47:28)
下一個
一個國家強大的標誌是什麽?標準不一。但我想,一個國家強大的標誌,不能僅僅是GDP或軍力的強弱,更不是有多少個小國、窮國來拜山頭、拜碼頭。發達不僅僅是一組勾勒經濟圖畫的指標,更是一種精神狀態。判斷一個國家發達與否,首先要看生活在這個國家的人民的精神狀態如何。
之所以想到這個話題,是由一句話引起的,這句話是:崖山之後,已無中國。
1279年宋元會戰於崖山,是役,宋軍覆滅,宋朝滅亡,3月19日,陸秀夫負剛滿八歲的小皇帝跳海而死。“後宮諸臣,從死者眾”,“七日之後,屍浮海上者十萬餘人。”1644年3月19日,大順軍攻陷北京,大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劍斬長平、昭仁二公主,自縊於煤山,陪伴他的僅太監王承恩一人而已。時間僅僅過了300多年,兩個相隔並不遙遠的王朝的結局竟有如天地,真讓人唏噓不已。
有幾千年曆史的中國,王朝更替本是平常,但為什麽唯獨宋朝的滅亡會讓後人發出“崖山之後,已無中國”這樣的感慨?看看《柳如是別傳》也許會找到答案。
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是逐步由中央集權走向民主自由的,唯獨中國是個例外。宋以後,隨著國土麵積的逐步擴大,民間的自由度卻變得越來越小,中央集權變得越來越強。在這一點上,真不知道中國是順曆史潮流而動還是逆曆史潮流而行?
其實,崖山之後,中國是仍然存在的,而且領土麵積比宋不知擴大了多少倍,治下民眾更是如過江之鯽,成幾何數增長。隻是,以如此廣袤的國土,如此眾多的民眾,近代以來,堂堂中華上國卻屢敗於曾經的蠻夷之國、蕞爾小邦之手,這又是為何?恐怕不單單是船不堅、炮不利的原因吧。對此老毛有段論述相當精辟:“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
我們常說,華夏文明垂世而獨立。何謂垂世而獨立?是指華夏文明有著不同於西方文明的特色,隻是,這種特色不是中央集權。中央集權也不是中國獨有的,它是世界上所有民族都經曆過的封建特色,是已經被其他民族掃進曆史垃圾堆的東西。垂世而獨立不僅僅包括文章典籍、文物古跡、有多少所孔子學院,更多的指的是風骨、氣節,還有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由此可見,國家強大的標誌是個人的強大、自由、活力、自信、寬容,偉大的國家是由偉大的人民組成的,偉大的人民是由偉大的個體組成的,沒有強大的個體就不可能有強大的國家。與強大、自由、活力、自信、寬容比起來,GDP和軍力不過是表象而已。
200多年前,英國人是這樣描述天朝上國和它的臣民的:這個民族的主要性格是一種奇怪的混合體,交織著高貴和卑劣、虛假的嚴肅和真正的輕浮、優雅的文明和極端的粗俗……但是朝廷傲慢自大,假裝對任何新的或外國的東西都不屑一顧……他們可以說是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偉大,在舉足輕重的大事上渺小。(約翰.巴羅著《我看乾隆盛世》)
今天重讀這段話,仍感振聾發聵,不得不佩服英國人的深刻、超前、準確。
曆史的車輪在前行,視野、思維也應該隨之前行。但很可惜,今天的中國,除了GDP迅猛發展,勢頭強勁外,各種思想依然是從墳堆裏跑出來的樣子,散發著腐朽的味道。國民仍然像魯迅先生描寫的那樣“也隻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與80年前不同的是,今天的“看客”,“體格健全”,更加“茁壯”,相同的是仍然“愚弱”、“冷漠”、“麻木”。
為什麽幾百年來,中華大地唯見城頭變幻大王旗,國人卻仍然是“愚弱”、“冷漠”、“麻木” ……是我們的教育失敗了?是華夏文化不夠優秀?是社會出了問題?還是我們走錯了路,至今仍在一條死胡同裏一路狂奔?
突然想起黨在65年前說過的一段話:“一個民主國家,主權應該在人民手中,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如果一個號稱民主的國家,而主權不在人民手中,這決不是正軌,隻能算是變態,就不是民主國家……什麽是主權在民?依照孫中山先生的民權主義,是人民對政府有選舉權和罷免權,對政製法律有創製和複決之權。隻有人民真正得到了這四種權,才算具備了民主國的基本條件;如果這種權不在人民手中,也就是說這個條件若不存在,就不算完成了這個國家的民主建設……如何實現民主呢?請走上民主的正軌:把人民的權利交給人民!”---1945年9月2日《新華日報》。
這會是今後中國的走向嗎?不知道,但,說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