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個人資料
正文

冉雲飛:512大地震兩周年祭

(2010-07-10 18:05:47) 下一個


冉雲飛:512大地震兩周年祭

發布者 guzheng 10-05-17 06:29

 

冉雲飛

 

大地震大人禍過去兩周年了,但對於我們這些身在災區的人來,至今仍曆曆在目。對於極重災區的民眾來說更是刻骨銘心,有撕心裂肺之痛。有的家庭遭滅門之災,不少家人陰陽兩隔;有的幸存者身體殘損,心靈破碎。但麵對這一切,我們這個政府是怎麽做的?我想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斷。但有一點無法令人釋懷的就是,至今沒有公布死難者名單,還是一堆不準確的冰冷的數字。麵對那些曾經活生生的血肉之驅、千姿百態的生命個體,一堆不準確的冰冷的數字,我們活著的人怎能心安?我們怎能無愧於自己的同胞?我們作為同類,怎麽能真正盡到一點物傷其類的哀思?沒有死難者真相,沒有對每個死者“念念不忘”的紀念,那麽政府所謂的紀念無非是一場公開的羞辱,是對死者的的不敬,對生者的煎熬。

 

正是在這種意義上講,我高度讚賞以艾未未為首的公民調查小組不懈尋求真相的努力;正是在這種意義上講,我十分銘感艾未未紀錄片製作小組不僅完成了《老媽蹄花》、《花臉巴兒》等紀錄片,更深刻感受他們對死難者無盡的哀思與傷痛,終於在512兩周年祭的時候完成了由幾千公民參與的作品《念》。許多人通過“念念不忘”完成了將死難者作為冰冷數字到活生生的人之間的轉化,這是一場有切膚之痛、有兔死狐悲之情的情感回流活動,是喚醒越來越多的麻木者情感記憶的觸媒。它讓我們著實地感受到,那些死難者並非與我們無關的冰冷數字,並非隻是湮滅於塵土的屍體,而是與我們血肉相連的兄弟姐妹。他們在遭受天災的同時,更多地遭受了無情而可恥的政府諸多方麵的再度蔑視與踐踏。這方麵的踐踏與蔑視,從不公布死難者名單,不公開念這些亡靈名字,就可以一覽無餘。

 

當局花巨大的物力、財力、人力來阻擾人民了解災區真相,花納稅人的血汗來吹捧自己的功勞,卻根本不花哪怕一點微小的精力來真切地調查並公布死難者名單,真正建一座刻滿死難者名單的“亡靈之牆”。世界上沒有比中國更嚴苛的戶籍製度,沒有比學籍名冊更易查找死難學生的方式,死難者的查詢是件多麽容易的事,可是這一切在政府這裏如此充耳不聞,艱難到兩年了沒有絲毫的進展。即令是有少量的流動人口也在災難中失蹤並死亡,也可以全國性地告知各地,讓死難者的家人上報其彼時正在災區,有可能死難的消息,以便查詢。如此下來,雖不能說完全精確,但也離比較準確的死難者數字不遠了。為什麽如此小小的人性之舉,在一個猛花納稅人錢財的政府那裏,根本無法辦到?這是每個活著的人都應該深思的問題。

 

昨天BBC的記者采訪我,問我政府在512大地震和玉樹大地震後吸收了何等樣的教訓,我說他們唯一吸取的教訓就是更加掩蓋真相、管製傳媒,而對死者蔑視和對生者的踐踏卻依然故我。根據這兩天香港《明報》的報道,北川陳家坪許多災後重建的在建建築,一看而知便是豆腐渣,但當地政府依然采取的是打壓采訪、封鎖消息。《明報》的記者忍不住痛心疾首地說,汶川死難者的血已白流。與此同時,512大地震兩周年左右,災區各級政府花巨大的精力監視、跟蹤、阻擾家長對死難學生的悼念,和此前根本沒有任何區別。一個成天高喊“與時俱進”的政府,卻在人性管理上沒有絲毫的進步,而且滑向更加罪惡的深淵,我們還有什麽理由相信你那些由謊言組成的承諾?

 

約翰·肯尼迪說:“評斷一個國家的品格,不僅要看它培養了什麽樣的人民,還要看它的人民選擇對什麽樣的人致敬,對什麽樣的人追懷”。讓我們追懷那些無辜的死難者,讓我們感謝不屈不撓的公民。我的名單掛一漏萬,但我對你們的感謝沒有絲毫的敷衍。下麵是關於他們的不完全名單:

 

一:感謝因調查死難者和災區真相而入獄者:黃琦、譚作人、劉少坤、曾宏玲、鄧永固。

 

二:感謝艾未未公民調查和紀錄片製作小組:艾未未、徐燁、趙趙、楊立才、劉豔萍等。感謝所有參與《念》活動的參與者。

 

三:讓我們感念因參與調查真相的受害者:王慶華、譚小蒙、曾麗、王笑冬、陳雲飛、謝貽卉、黃嘉瑜、方曉山等。

 

四:讓我們記得不屈抗爭的家長:桑軍、趙德勤、何洪勇、陸世華等。

 

五:讓我們感念用鏡頭和文字紀錄災難的人:艾曉明、杜濱、夏明、廖亦武等。

 

六:讓我們感念所有NGO組織和誌願者的不懈努力,特別感念至今仍堅守在災後重建第一線的人,如在青川救助幾百名傷殘兒童的泰山愛文藝組織的寇延丁女史等人。

 

七:讓我們感念所有災難救助者和幫助災後重建的人。

 

八:感謝所有對揭露災區真相做出貢獻的媒體,特別是香港《明報》近期所做的係列報道。

 

2010512859分於成都,向全體死難同胞致哀!

 

 一讀者推薦

(來源: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582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