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家裏來了個德國交換生

(2022-05-06 06:44:12) 下一個

兒子上高中時,外語課選修德語。我們都非常支持,因為我倆對德國和德國文化都比較欣賞,希望他能學好德語和接受德國文化的熏陶。他初一的時候就學了拉丁語,初二轉到現在的學校。這學校要到高中才提供外語課程。因為有點拉丁語基礎,而且拉丁語和德語有些相似,所以上了高中他就順理成章地選了德語。這學校的外語課程有一個語言交換生的交流項目,比如德國姊妹學校選修英語的學生來澳洲的學校上學,吃住在悉尼學生的家裏,前後三個月,大概是兩個月上學,一個月度假。完畢德國學生打道回府。稍後,澳洲學生聖誕前去德國,在姊妹學校上學三個月,吃住在德國學生家中。學校的這個交流項目非常吸引家長,大家都非常興奮,翹首以待。負責的德語老師還專門跑了趟德國,為了組織安排父母還在夜晚開了幾次會議,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德國的姊妹學校是波恩的一所gymnasium公立學校, 這類學校的學生主要以準備上大學的學生為主。德國學生到了的中學好像就基本確定將來是否上大學,還是讀技校中專。分配到我們家的德國小夥名叫Ben, 父親是一家公司的中層經理,母親在一家教會裏工作,家裏三兄弟,他排行老三。Ben的英文基礎相當紮實,一般交流完全沒有問題。他說他喜歡看美國電影,希望到美國去上大學。我看他相對來講還是蠻成熟的,居然對未來有一定的想法。通過觀察,我發現他的適應能力比較強,比方說我們在家準備的飯菜他是樣樣都吃,比如炒飯,炒粉,餃子等各類中餐他統統照吃無誤,而且每次都基本將盤中的食物吃完,比我兒子強多了。而且他很聽話,叫他幹嘛就幹嘛,從來不說“不”,我覺得太像中國式的“好孩子”了。

我基本負責每天上學的接送,因為我的上班地點離學校很近。相處一段時間,我自然做出一些澳洲德國學生的對比。澳洲的中學,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都要穿校服,德國的公立學校好像沒有校服這一說。他來了頭天上學就去領了校服和書包,每天打領帶穿校服和皮鞋上學。看到出來,剛開始他有點不習慣。我兒子後來去波恩上學,就沒有校服,每天基本就是穿球鞋休閑裝。澳洲一上中學就人手一台手提電腦,基本配置。德國上了高中課堂也不用電腦,教育方式和著重點不同,誰優誰負難說。我以前的公司裏有一位德國來的小夥,做畫圖的,應該算是技校畢業,但他的軟件運用水平和對工作要求理解比本地的都強,可以說是佼佼者。不過不能確定的是他是否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家裏來了遠方客人,我們自然小心翼翼,希望能盡地主之誼,好好照顧他,一切順利。每到周末,就安排帶他出門,比如去動物園,遊樂場,電影院,沙灘等,假期還去了一趟黃金海岸。三個月很快就過去了,謝天謝地,一切順利,mwm。接下來就準備兒子到德國遊學一事了。

報到當晚去吃意大利餐以示歡迎

他愛吃我的炒米粉

打卡歌劇院

跟在我女兒後麵爬石頭

城裏剛好有個Octoberfest德國啤酒節

他喜歡袋鼠,這個動物園去了兩次

期間還現場看了場足球,不過他對足球興趣一般

讓他看看我收藏的一部分黑森林咕咕鍾,也許能讓他產生一絲親切

假期我們開車去了昆士蘭黃金海岸度假,坐下就打遊戲

360度的景色

居高臨下的景色

他們去遊樂場,我就蹬上小毛驢到沙灘逛逛

小家夥也很興奮

黃金海岸的內河道

長長和沙灘向天邊延伸

修好了鏈條出現的問題

四周都是玻璃窗,景色再好也會麻木

另一個角度

夜景

再見悉尼,波恩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Redfernbu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verfechten1' 的評論 : 有道理。拿德國人和法國人比,雖然是鄰居,卻有天壤之別, 法國人正好相反,特別自由散漫,不知道個中原因。
Redfernbu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三步兩橋' 的評論 : 謝謝留言。是啊,當年父母支持我們出國,一言以蔽之就是為了我們年輕的這一代。如今我們也成為父母,同樣盡力給下一代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希望可以傳承下去。:-)
verfechten1 回複 悄悄話 德國人很聽話,很聽政府的話,叫向左就向左,叫向右就向右。所以極左及極右的思想都出在德國,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災難
三步兩橋 回複 悄悄話 好羨慕現在的孩子有這樣的機會,更讚家長的支持和投入。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