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祭毛主席:談談中國文明的戰爭價值觀
(2010-09-09 13:03:44)
下一個
九月九祭毛主席:談談中國文明的戰爭價值觀
莊冬
毛主席有很多名言。今天是九月九,我祭典毛主席打算談談中國文明的戰爭價值觀。我要提的毛主席的名言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什麽是戰爭價值觀呢?簡單地說就是為什麽打仗,戰爭的目的,包括為了達到戰爭的目的所付出的代價。
記得曾經讀過一篇文章說當年曾經有人向毛主席提出“必”字不妥,毛主席說一定要用“必”字。
中國人的競爭性是比較弱的不會主動進攻發起戰爭。就連毛主席也隻是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而下麵的“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就被絕大部分中國人認為太好戰了。
今天一般中國人都是自然的“害人之心不可有”不僅沒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意識還相信黃鼠狼給雞拜年是真心實意的完全不管這隻黃鼠狼以前吃過你的父母的曆史。中國和西方打交道的曆史到今天就是如此,可能是中國人讓日本侵華的滔天罪行衝淡或衝走了鴉片戰爭的記憶了。
但願抗美援朝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人的戰爭價值觀有某種影響或改變。
毛主席的這句名言的傳統形式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禮讓三分;人再犯我,我還一針;人還犯我,斬草除根。”
為什麽中國人會這樣想戰爭問題呢?我以為根本問題是中國人的戰爭的“動機”、“動力”或者叫“目的性”也行,而這又是由中國人的生存方式(種植性農業)和中國人的生存環境所決定的。
自古以來,中國文明發展的比較早比較先進中國人的生活比較(當然比中國的鄰居們,特別是比北方的鄰居)舒適,中國對北方戰爭的“動力”無非兩個:“保護自己”和“複仇”。我以為前者顯然不如後者動力大一些,而後者又必須是在前者不成功的基礎上的。相對而言,自古以來北方對中國戰爭的“動力”就是地球上自從有生物以來最最原始的掠奪財富和女人了,而這一個戰爭最根本的“動力”在自古中國對北方的戰爭中就沒有。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宋朝的士兵和將軍們(也包括宋太宗本人)在一場勝仗以後能得到什麽就大概可以心裏有個數了。栔丹有什麽可以搶的?財寶?沒有吧?女人?宋人喜歡栔丹女人嗎?這個我隻能猜測栔丹女人對宋朝男人沒什麽吸引力。土地?宋人喜歡在那裏生活嗎?栔丹連城市都沒有,宋人怎麽可能喜歡在那裏的生活呢?即便是漢武帝也還是搞了“和親”,而且好像唯一一個有皇家血統的“和親”還是漢武帝做的呢。
所以,自古以來中國對北方的戰爭對中國的士兵和將軍們應該幾乎都有“火燒莫斯科”的結果或感覺,也就是說勝利了也跟失敗了沒什麽區別,因為勝利了也是兩手空空。因此我唯一可以想象到的他們的戰爭動力的勝利後的喜悅就隻有“複仇”了,可是“複仇”又必須有“仇”可“複”才行,這就需要我前麵說的“保護自己”不成功的基礎。
人類發展都是從狩獵到農業這麽過來的,農業又分以種植為主和以畜牧為主的兩種農業(島國還有漁業,漁業本身就是掠奪性的。)。中國是以種植為主的農業。中國北麵的人們還有歐洲人是以畜牧為主的農業。以畜牧為生的人接觸的血肉和殺戮就比以種植為生的人多,因此文化、道德觀和生活方式就有差別。具體的比如說,以種植為生的人需要耕作土地,因此對這些人來說不是土地越多就越好,所以這些人的擴張性比較適可而止。相比之下呢,以畜牧為生的人不需要耕作土地,因為草是自然長的,讓牛羊馬去吃就好了,因此對這些人來說土地是越多就越好,所以這些人的擴張性就不是適可而止的。後來的歐洲人工業化了就更加是土地越多就越好啦,因為土地底下還有東西。
以種植為生的人們與以畜牧為生的人們的一個區別是我前麵說了的以種植為生的中國人來說雖然需要土地,但是由於有了土地還要耕作土地,因此對中國人來說不是土地越多就越好。我以為以種植為生的人們與以畜牧為生的人們還有一個區別,以畜牧為生的人們的財富可以流動也比較集中因此比較容易保護而以種植為生的人們的財富也就是他們的莊稼不可以流動也不集中因此不容易保護,地裏的莊稼是可以很容易地被破壞的,特別是收獲季節隻需要一個火星,由於種植麵積的問題保護這些財產也是幾乎不可能的。因此,以種植為生的中國人特別在意自己的名聲,也就是說別人怎麽想自己對中國人來說非常重要的,因為以種植為生的中國人不希望有人對自己懷恨在心更不希望在收獲季節出現一個火星而失去一年的收成。這也許今天西方的所謂“話語權”對中國人特別有用的原因吧。
其實無論是種植還是畜牧,說到底是中國文明發展的比較早比較先進中國人的生活比較(當然比中國的鄰居們,特別是比北方的鄰居)舒適,所以孟子有“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的話是說的個人,其實對民族也是同樣道理。中國人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應該算是“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了吧?其實現在看來還是很不夠,因為一旦和平中國人就迫不及待地要享受生活,人們到今天還為了毛主席不僅沒有讓他們“發展經濟”還讓他們內鬥而怨恨就是證明。
美國人為什麽要來美國?據說是宗教迫害,其實就是內鬥,因為那年頭的美國人到美國來可不是象我們這樣坐波音噴氣機來的啊!那年頭的美國人到美國來可是有生命危險滴,他們之所以冒著生命危險來美國舊隻有一個原因:歐洲的宗教迫害也就是內鬥之殘酷讓他們活不下去了才冒著生命危險來美國的,而且他們來美國可不是象我們來美國有什麽民主和資本主義還有汽車洋房電冰箱的啊!
好在毛主席實在是太了解中國人了!毛主席做的事情就是不滿足中國人就迫不及待地要享受生活的願望,因此可以把各種政治運動也看成是對整個民族的“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所以才有了中國人嫌家裏不好滿世界亂跑的今天,其結果必然是對整個中華民族“曾益其所不能。”
想當年,雖然中華民國政府跟美國的關係特別好,美國給民國的綠卡名額也隻有幾十個(!)連蔣家的親戚恐怕都不夠用呢。為什麽呢?不需要嘛!現在倒好,連掄子們美國人都對他們敞開了胸懷啦!結果就是今天嫌家裏不好的中國人可以滿世界亂跑還不僅受歡迎還受同情的有趣現象!
孟子的話出於《孟子·告子下》,原文是:“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裏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伐其身行,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生於憂患難與共,而死於安樂也。”
××××××××××××××××××××××××××××××××
附一個中國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與美軍的交手材料
2009年08月13日 09:15四川在線-文摘周報
1945年,美國海軍陸戰隊第3遠征隊奉命執行“奧林匹克”計劃,準備在九州島登陸,徹底打敗日本軍國主義者。然而日本在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48小時後,該部隊接到命令,準備動身前往上海,協助國民政府接管這座中國最大的城市。然而30分鍾不到,命令又改成讓他們前往華北,替國民黨軍接受塘沽、天津、北平、秦皇島和膠州灣等地日軍投降,避免這些重要城鎮被八路軍占領。
9月26日,美軍運輸艦運載著由德威特·派克少將指揮的陸戰隊第1師官兵從衝繩起程,開赴中國塘沽港。30日拂曉,美國艦隊開到海河口,一些中國漁民劃著小船來到美艦周圍,兜售土特產。約10時30分,瓊斯準將見到當地民眾代表,隨後該師第7團第3營乘火車前往天津,其餘部隊暫時在野外宿營。
然而,平靜的氣氛在華北是短暫的。10月1日,約翰·J·格姆雷中校率第1師第7團第1營在塘沽登陸,沿鐵路前往秦皇島,然而意想不到的是,以前投靠日本人的中國偽軍占據著途中一座小鎮,他們正和八路軍作戰。格姆雷中校試圖讓雙方停火,他命令偽軍撤離前沿陣地,由美軍來代替,但當地八路軍指揮官堅持要消滅這支偽軍,而偽軍自稱已接受重慶國民政府 “委任”,是“堂堂正正”的“國軍”,反倒要求八路軍撤走。結果,美軍隻好作為倒黴的“第三者”,冒著雙方的激烈交火趕往秦皇島。
10月5日,美軍巡邏隊在天津到北平的路上碰到36個路障,第二天,工程兵們在一個步兵排的美軍掩護下,前去清除路障。在天津西北約40千米處,這支隊伍同40-50名八路軍發生交火,3名美國士兵負傷。10月7日,工程兵們再度被派去清除路障,這次美軍出動了一個步兵連、一個坦克排和飛機護衛,路障最終被清除。隨後,95輛卡車運送陸戰隊第5團到達北平。
事實上,在1945年9至10月間,正是由於美軍的幫助,重慶國民政府迅速奪取平津及河北、山東等重要城市,但多數交通線卻在中共武裝手裏。11月14日,美軍指揮官佩克從唐山乘火車前往秦皇島,中途被共產黨遊擊隊攔截。應佩克請求,美國海軍陸戰隊飛行聯隊派出轟炸機空襲附近村莊,同時美軍第1師第7團一部也從地麵趕走遊擊隊。
“拉一派,打一派”
由於中國爆發大規模內戰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1945年11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任命五星上將馬歇爾為特別代表,前往中國調停。但馬歇爾完全站在國民黨一邊,最明顯的例證是支持駐華北的美軍協助國民黨軍打通陸路運輸線。1946年1至3月,駐華北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3遠征隊一些部隊被調回日本,並將遺留在華北的武器送給國民黨軍。
5月1日,盟軍中國戰區正式撤消,在華美國軍人急劇減少,剩下的人員轉歸美軍駐華司令官阿爾文·G·吉勒姆中將麾下。到6月國共內戰全麵爆發時,美軍在華北還剩下1萬餘名官兵。不幸的是,雖然人數在逐步減少,但美軍同中共軍隊的衝突卻陸續增加。7月13日,一支美軍小部隊夥同國民黨軍進攻河北某地的八路軍,結果被打退,還有一批美軍士兵被俘,美軍指揮官被迫按照中共方麵要求公開道歉,以換取被俘士兵獲釋,但在同一天,一名美軍指揮官率40名士兵從天津前往北平,途中在安平同八路軍交火,製造了著名的“安平事件”。美軍高級將領意識到,在國共內戰的情況下,美國繼續在華北保有龐大駐軍是不現實的。
到1946年9月6日,國民黨軍已接管了華北所有交通樞紐,美軍隻負責保護補給車隊的任務。9月18日,作為美國海軍陸戰隊在華最高將領的洛基少將回國述職,陸戰隊第1師新任師長塞繆爾·L·霍華德少將接任他的職務。隨著蔣介石故意將內戰波及全國,1947年4月,對國民黨失望至極的美國總統杜魯門索性撤走絕大部分駐華北的海軍陸戰隊,隻在天津和青島留下少量衛戍部隊,以看管剩餘戰爭物資。作為一個“中國通”,霍華德認為美軍所把守的軍火倉庫是中共武裝希望奪取的重要目標。他的預感沒有錯,1947年4月4日夜,350名中共戰士襲擊了塘沽西北10千米處的一座美軍軍火倉庫,5名美國哨兵陣亡,利用美軍不擅夜戰的弱點,中共戰士用小推車把軍火彈藥連夜運走。美軍等到天亮發起追擊時,途中又遭到地雷伏擊,損失慘重。據幸存下來的美國士兵回憶,中共武裝很擅長投手榴彈,好幾個人還沒回過神來就被投過來的手榴彈炸死。這也成為美軍與中共武裝在華北發生的最後一次衝突。
這次失敗直接讓霍華德少將下台,5月1日,奧馬爾·T·法伊弗準將接過霍華德的指揮權,成為駐華北美軍最後一任司令官。他進一步收縮美軍的活動範圍,9月1日,美海軍陸戰隊第1師留守部隊離開天津,青島成了美軍最後的“落腳點”。
隨著1948-1949年國民黨軍在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中一敗塗地,在南京的美國軍事總顧問戴維·巴爾少將告訴五角大樓:“隻有立即派遣大批美軍來華,才能使蔣介石保住東南半壁江山。”杜魯門雖然不願意失去中國,但他更害怕卷入同共產主義陣營的戰爭中去,於是命令留在青島的最後一個海軍陸戰隊加強營護送僑民撤離。最終在1949年6月青島獲得解放前夕,美國軍人全部撤離這座城市。(據《上海譯報》科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