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美關係需要一個新基礎和戰爭

(2010-08-06 11:21:17) 下一個



中美關係需要一個新基礎和戰爭

莊冬


這個帖子回顧中美關係在不同時期的不同利益基礎和每一次基礎變化都伴隨著戰爭。今天中美關係需要一個新基礎,因此很可能也將伴隨著戰爭。當然,這個戰爭以什麽方式在什麽地方什麽時間發生我就不知道啦!

國家之間的關係是利益關係,不管是眼前利益和短期利益為主導還是傳統和長遠利益為主導,反正國家之間的關係是利益關係,因此利益是國家之間關係的基礎。雖然國家之間關係的基礎是利益,但是這個利益確是在不同時期有所不同的,然後因為過去的基礎似乎已經不再足以維持這個關係而需要一個新的基礎。

一般說來,小國或弱國比較重視也往往隻能重視眼前利益和短期利益,大國或強國則比較重視傳統和長遠利益(當然也不排除犯錯誤因小失大或因眼前失長遠的情況)。一般說來,大國或強國之間的關係和利益比較平等,小國或弱國之間的關係和利益也應該比較平等(當然有仗勢欺人的情況)。一般說來,大國或強國跟小國或弱國之間的關係和利益也應該比較不平等,也就是說前者往往得多失少和後者得少失多(當然也不排前者因為長遠利益使後者得多失少的情況)。

中國當年(滿清)閉關鎖國,所以中國和外國(特別是和西方國家)的關係基本上可以說是從鴉片戰爭開始的。鴉片戰爭一共有兩個,第一個是英國(1839年—1842年),第二個主要是英國和法國(美國也有一小份兒)(1856年—1860年)。後來1900年(庚子年)的庚子賠款和八國(英、法、德、美、日、俄、意、奧)聯軍等等事件中,美國就不隻是一小份兒了。

當年的世界是殖民主義時期,那時的世界秩序是以英國和法國為首的世界秩序,德、美、日、俄都屬於後起之秀。所以,我認為可以幹幹淨淨地說庚子賠款和八國聯軍標誌著中國和美國關係的開始。

1900年(庚子年),中美關係開始了,其標誌是庚子賠款和八國聯軍。那個時候中國和美國的關係的利益和基礎,我就不在這裏說了。

1900年以後,中美關係的一個新標誌是1941年8月美國開始了對日本的石油禁運。

九一八是1931年,七七盧溝橋事變(一般被認為是日本全麵侵華和抗日戰爭的開始)是1937年和南京大屠殺是1937年12月13日。我請大家注意,美國對日本的石油禁運始於1941年8月,幾乎是七七盧溝橋事變四年以後和南京大屠殺的三年八個月以後。因此,在中國人抗日戰爭最最艱苦的頭四年裏,美國為日本的戰爭機器提供了燃料幫助了日本的汽車、坦克和飛機在中國的土地上屠殺中國人。

但是不管怎麽樣,1941年8月美國對日本的石油禁運引發了太平洋戰爭,日美關係變成了敵我關係,因此中美關係也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

1941年美國對日本的石油禁運標誌著中國和美國的關係有了一個新的利益和基礎:對日本的戰爭。隨著抗日戰爭的結束,對日本的戰爭作為中美關係的基礎就過時了。

後來是中國的解放戰爭。在這場中國人的內戰中,中美關係又有了一個新的利益和基礎:中國的解放戰爭。具體標誌可以用美國幫國軍運兵到東北吧。美國站到了這場中國人的內戰中的失敗的一方。隨著解放戰爭的結束,中美關係的這個基礎就又過時了。

後來是美國保護台灣的中華民國、抗美援朝和越南戰爭成了中美關係的基礎:敵對關係。具體標誌可以用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和美國轟炸鴨綠江大橋吧。隨著越南戰爭的結束,中美關係的這個基礎就又過時了。

至此,我請大家注意,所有中美關係的基礎變化都是美國主動的。那是因為中國與美國的實力差距太大了,中國還不具備左右中美關係的力量。

接著是中國和蘇聯的關係惡化,中美關係又有了一個新的利益和基礎:共同的敵人蘇聯。具體標誌可以用珍寶島和尼克鬆訪華吧。這一次中美關係的基礎變化應該說是中美共同促成的。

至此,我請大家注意,所有中美關係的基礎變化都是涉及戰爭的,珍寶島雖然小卻是發生在兩個核大國之間的。

隨著蘇聯的解體,中美關係的這個基礎就又過時了。

好在由共同的敵人蘇聯為基礎的這段時間,也因為雙方的需要,中美關係產生了一個經濟方麵:中美共同支持的中國的經濟改革。

因此,可以說蘇聯的解體標誌著中美關係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或者叫階段,這個時候的中美關係的基礎:中美貿易。

雖然中美貿易對雙方都有好處,但是美國似乎希望得到更多一些:以支持中國的經濟改革從而誘導出中國的政治改革。一旦中國的政治改革了,可以想象的是那樣一來在中美貿易裏美國的得會更大一些。因此,中美貿易並不是一個純粹的商業或經濟關係也就是說不是自由貿易。

當然啦,這個世界上也沒有純粹的商業或經濟關係,隻不過中美貿易的商業性要小於政治性。因此,以政治性大於商業性的中美貿易為基礎的中美關係如果不是危如累卵的也是千鈞一發的,也就是說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會出問題。

由於中美之間的貿易沒有貿易自由,具體的說就是中國想要買的美國的東西美國不賣。又由於中美貿易的商業實質是中國為美國提供了一個便宜店,而美國的經濟問題又使美國需要一個便宜店,結果就是中美貿易以中國出商品美國出白條(換算成美國國債)。

以蘇聯解體為標誌和以中美貿易為基礎的中美關係進的這個時期或者叫階段跌跌撞撞走到現在已經二十多年了。這二十多年裏,不僅中國的經濟改革沒有誘導出中國的政治改革,而且中國的政治改革恐怕越來越是千呼萬喚也不可能出來了。二十多年過去了,中美貿易中美國出的白條(換算成美國國債)也逐漸日積月累成了恐怕愚公也難移的山了,也就是說政治性大於商業性的中美貿易終於鑄成了商業大錯。

現在,這個中美貿易鑄成的商業大錯已經讓美國感到壓力了,而且這個大錯的重量還在不斷地增長著。因此,這個問題的解決或解決的希望的出現已經是越來越緊迫的了。

所以,我以為中美關係的基礎又要變化了。

那麽,中美關係的基礎會怎麽變化呢?

對中國來說最理想的解決方法就是政治性的中美貿易關係轉化成商業性的貿易關係了,可是這需要美國的同意,這也需要美國背那個大錯背相當長的時間,特別是這將影響美國人的生活方式(美國人叫“the way of life”)。因為中國想要買的美國的東西主要是技術,這對美國來說就是關係到在某種程度上損失美國的技術上的先進性的問題,因此難以為美國所接受。

雖然自從抗美援朝以來中美的實力差距有所減小,由於中國的實力依然比較美國為弱,所以對中國來說最理想的解決方法被采用的可能性小於百分之五十。

說了對中國來說最理想的解決方法,那麽什麽是對美國來說最理想的解決方法呢?我以為是戰爭,而且曆史上美國人為了保護他們的生活方式(美國人叫“the way of life”)已經戰爭過很多次了。當然啦,既然是對美國來說是最理想的解決方法,那就是一個美國不僅有基本的勝算的而且還不改變目前的世界秩序的戰爭,也就是說必須是戰爭以後不會有什麽別的國家(比如說俄國)後來居上或其它國家瓜分美國現有的勢力範圍。

雖然美國的實力依然比較中國為強,由於美國對於最終結果的要求比較高,所以對美國來說最理想的解決方法被采用的可能性也小於百分之五十。

我前麵說了所有中美關係的基礎變化都是美國主動的,除了最後這次以共同的敵人蘇聯為基礎的是中美共同促成的。

當然啦,隻有一次並不能說明任何問題。所以,我以為這次中美關係的基礎變化是美國主動的可能性大於百分之五十。因為事實是美國的實力依然比較中國為強,所以要美國連朝著自己的理想的方法的方向試都不試一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猜美國會朝著自己的理想的方法的方向試至少三下,也就是說中美關係需要的這個新基礎還隻能是打出來的。

所以,中國和美國還是難免一戰的,特別是考慮到中美陸軍打過和空軍也算是打過,中美海軍不交一次手恐怕說不過去。既然中美海軍要交一次手,那麽按照今天的戰爭手段就難說會扯進來什麽啦。

最後的結果應該是一個對中國和美國各自來說最理想的解決方法的組合,究竟這個組合裏麵各自所占的百分比就應該是沒人知道的了。

我們拭目以待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