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得廢兒資獎比得諾貝爾獎難嗎?

(2010-08-28 21:52:59) 下一個



得廢兒資獎比得諾貝爾獎難嗎?

莊冬


得廢兒資獎比得諾貝爾獎難是一個流傳已久的看法,得出這個看法主要有兩個理由:一個是廢兒資獎每四年發一次跟奧運會一樣;另一個是隻考慮四十歲以下的數學家。還有一個是廢兒資獎最多隻能四個人分享,這個不重要是因為諾貝爾獎四個人以上分享的情況也不多見。

我先說一下第一個理由的廢兒資獎每四年發一次並不是象人們不經思考而想象的那麽百分之百地說明得廢兒資獎比得諾貝爾獎難。由於諾貝爾獎比較注重應用或者說比較不注重純理論,因此諾貝爾獎就比較看重跟實際應用或者說跟技術有關的科學貢獻也行。大家知道,科學跟技術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東西。這裏我隻提科學不僅不保密還送給人看而技術不僅保密還封鎖就可以讓大家略見一斑了。我給大家舉愛因斯坦的例子來說明一下諾貝爾獎的這個價值觀,因為愛因斯坦得諾貝爾獎的工作不是他的相對論而是大家不太清楚的比較接近應用和技術的工作。這個大家可以上網搜索,我就不說了。

大家知道國家、企業甚至個人在資源的使用上都是比較注重應用和實際效果的,因此在應用和技術的方麵給予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資就比較抽象理論方麵多,多多少我不知道。而這些應用和技術方麵又是諾貝爾獎注重的方麵,因此參與這些方麵競爭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都要比參與廢兒資獎多,多多少我也不知道,反正注重與否和參與競爭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是影響競爭的難度的。

我用奧運金牌作為例子繼續具體解釋一下注重與否和參與競爭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是影響競爭的難度的。大家知道,體育項目跟體育項目也是有不同的,有的項目美國人就比較注重而有的項目美國人就比較不注重,這當然是由文化和商業的種種原因造成的。因此,美國人在各種體育項目上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是不同的,這就造成了在美國人比較注重的項目上中國人得金牌的可能性要比美國人不注重的項目上小的實際現實。簡單的說就是熱門項目得金牌比冷門項目得金牌難一點點。所以,中國在得奧運金牌的資源分配上就不太會在美國人注重的項目上花費多少。當然,這裏的輕重緩急是如何考慮和資源是如何分配的我也不知道。

具體到比較得廢兒資獎比得諾貝爾獎那個難一些呢,諾貝爾獎的項目比如說物理、化學、醫學等等就屬於比較熱門的項目而相比之下廢兒資獎的項目數學就屬於比較冷門的項目了。在冷門項目上得金牌比在熱門項目上得金牌也許對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來說更難或者差不多,但是對不太發達的國家來說就應該是在冷門項目上得金牌比在熱門項目上得金牌容易一些了。因此,對於中國或越南來說就應該是在得廢兒資獎比得諾貝爾獎容易一些了。

所以,由於參與跟諾貝爾獎有關的這些方麵競爭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都要比參與廢兒資獎的多,因此,雖然諾貝爾獎每年發比較廢兒資獎每四年發的次數多也未必就容易,至少不是容易四倍那麽容易。

當然啦,大家可以說比如說物理、化學、醫學等等本來就要求投資很多,因此那裏的投入比數學投入的多不是可以用投入的數字多少來比較的。這個我承認這一點!但是不管怎麽樣投入的人力和人們對於熱門項目比如說物理、化學、醫學等等的重視程度比冷門項目比如說數學要高還是個事實。因此雖然熱門項目比如說物理、化學、醫學等等每年發金牌也未必就一定比冷門項目比如說數學的廢兒資獎的每四年發金牌容易,至少不是容易四倍那麽容易。

說到這裏,我以為我至少說明了第一個理由的廢兒資獎每四年發一次而諾貝爾獎每年發不說明得廢兒資獎比得諾貝爾獎難四倍。特別是考慮到數學是冷門,對於中國或越南來說就應該是在得廢兒資獎比得諾貝爾獎容易一些了。

我再說一下第二個理由的廢兒資獎隻考慮四十歲以下的數學家並不是象人們不經思考而想象的那麽百分之百地說明得廢兒資獎比得諾貝爾獎難。因為這個理由雖然從個人的角度看過了四十歲你就沒戲了使得你得獎的時間段縮短了,但是同時這個理由又排除了其它四十歲以上的數學家作為競爭對手,也就是說競爭對手的人選少了,如果那個四十歲以上的數學家作出了什麽偉大工作也無法跟你競爭廢兒資獎。所以,廢兒資獎隻考慮四十歲以下的數學家這個限製一方麵是增加了得獎的難度,另一方麵也減小了得獎的難度。那麽這個限製的總體效果究竟是增加了還是減小了得獎的難度呢?

說到這裏,我以為我至少說明了第二個理由的廢兒資獎的年齡限製的總體效果究竟是增加了還是減小了得獎的難度是不好計算的。

如果大家好奇要問為什麽廢兒資獎多此一舉隻考慮四十歲以下的數學家呢?難道僅僅是為了增加得獎的難度跟諾貝爾獎比個高低嗎?當然不是,廢兒資獎隻考慮四十歲以下的數學家的這個限製據說一是為了鼓勵年輕的數學家,還有二是因為數學家的比較主要的貢獻或者叫比較大的成就往往是在四十歲以前做出的這個曆史事實。

首先,從鼓勵年輕的數學家這一點看,那廢兒資獎就是一個獎勵年輕的數學家的獎。大家也都可能知道,足球還有青年世界杯哪,而且中國青年隊的成績還不算太差。難道可以從足球青年世界杯對參賽隊員的年齡有限製這一點下一個得足球青年世界杯冠軍比得足球世界杯冠軍容易的結論嗎?具體到比如說比較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得廢兒資獎的難度來說,無非諾貝爾物理學獎是一個踢物理球的成人冠軍賽而廢兒資獎是一個踢數學球的青年冠軍賽罷了。究竟那個容易一點那個難一點是可以從年齡限製上看得出來的嗎?

然後,從數學家的比較主要的貢獻或者叫比較大的成就往往是在四十歲以前做出的這個曆史事實這一點看,那廢兒資獎隻考慮四十歲以下的數學家這個限製就不是什麽了不起的限製了。為什麽呢?因為曆史事實告訴我們本來從實力上來說過了四十歲你就基本上沒戲了嘛!為什麽呢?因為數學家的比較主要的貢獻或者叫比較大的成就往往是在四十歲以前做出的這個曆史事實!你認為或相信你比以往曆史上的數學家們有什麽特殊性嗎?就你是個例外?

所以嘛,我以為廢兒資獎隻考慮四十歲以下的數學家這個限製實在是不好說到底是增加了得獎大難度還是減小了得獎的難度。

當然,人們也許還可以說熱門項目比如說物理、化學、醫學等等本來就要求投資很多,因此可能參與競爭的國家就比投資要求不那麽多的冷門數學要少一些。因為熱門項目花錢多,人家玩兒不起熱門項目嘛。數學是冷門項目花錢少,因此有可能競爭廢兒資獎的國家比有可能競爭諾貝爾獎的國家多。這個我承認這一點!但是呢,雖然講究冷門數學比研究熱門比如說物理、化學、醫學等等需要的投資要少,可是畢竟對於數學有性趣的窮國也還是不多的。所以,考慮到這一點,究竟增加了多少得廢兒資獎比得諾貝爾獎的難度也是不好計算的。

總之,我以為我至少說明了得廢兒資獎比得諾貝爾獎難不是那麽明顯的,雖然事實完全可能就是得廢兒資獎比得諾貝爾獎難四倍。

最後,廢兒資獎跟諾貝爾獎畢竟是不同的兩個遊戲,所以得廢兒資獎不好跟得諾貝爾獎比,因為蘋果和桔子還是不好比的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