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啥是經濟?啥是經濟出了問題?

(2010-06-29 09:01:27) 下一個


(偶然發現自己的一個老帖是當年用“石家”筆名發的,就轉過來吧)

啥是經濟?啥是經濟出了問題?

“經濟”就是節約或節省或便宜或省錢的意思,中文和英文都一樣。別的文我就不知道啦。

“經濟出了問題”就是沒節約或沒節省或不便宜或沒省錢最後錢不夠用了的意思。

當然啦,美國人可以賴賬也可以印錢。我記得中國買的美國債券隻是美國債券的6%!賴了中國的賬也不解決問題。其實印錢也不好使,原因是美國人基本上都欠債。通貨膨脹隻能坑有錢人讓他們的錢不值錢,而對欠債的人們是福音他們的債不值錢。

我看過一些大家說目前美國的經濟問題的帖子,總的感覺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這裏我跟大家說說美國的經濟問題的森林。

一個經濟實體是活的,就跟人或動物一樣有生有死。一個經濟實體也跟人或動物一樣是生活在一個環境中的,人和動物也是這個環境的一部分。這個環境是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的:食物、消化和廁所。用經濟的術語就是:資源、生產和市場。

現在說經濟自然就是說美國的事兒。要說美國的事兒就要說美國的事兒的來龍去脈。

遠處的事情,比如說羅馬,咱就不說啦,雖然羅馬也曾經用各種錢幣來控製勢力範圍。想當年,美國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也用交稅必須用金子的方法控製勢力範圍。即便是美國獨立了英國也控製著美國的經濟。比如說美國出產棉花和煙草,但是英國不需美國人生產棉線和香煙。美國出產的棉花和煙草必須運到英國,由英國人生產成棉線、棉布和香煙再賣給美國人。也就是說美國人生產食物,英國人吃了再拉出來給美國人吃。大家都可以看到這顯然不公平。

但是可見英國人還是比較注重生產的。大家都知道大英帝國的地盤很大,也就是說英國人吃的食物和消化了以後拉撒的廁所都是不成問題的。後來歐洲有了新的吃的多的人,如德國,食物和廁所就成了問題了。結果開始打架搶食物和廁所打出了一個美國和蘇聯當頭兒的新秩序,所謂秩序就是分食物和廁所的製度。

這個美國和蘇聯當頭兒的新秩序基本上就是美國領了一幫破落了的前富人和蘇聯領了一幫窮兄弟。

不久,蘇聯和它的一幫窮兄弟首先快活不下去了,美國當頭兒的新秩序就出現了。可是這個時候的美國也力不從心啦,兩強相鬥兩敗俱傷嘛。尼克鬆和卡特時期的美國人都吃喝拉撒的不是那麽太好。好在裏根意識到西歐那幫破落了的前富人還有日本現在也緩過勁兒來了。裏根號召美國人說:吃未來的食物!用中國人的話說就是寅年吃了卯年的糧。美國人都說跟別人借錢吃未來的食物是好主意,現在依然飲水思源懷念裏根哪。

所以,美國人的捉襟見肘在越南戰爭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來了。尼克鬆訪華和後來卡特和中國建交都是美國力不從心的表現。尼克鬆訪華時以為中國要跟美國要援助很緊張,因為他怕國會不通過。後來毛主席隻是要跟美國貿易。貿易!大家都看見了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卡特還在白宮搞過一段時間的節能艱苦奮鬥呢。

但是,裏根出現啦!誰讓人家美國人有富朋友蘇聯沒有富朋友隻有窮朋友呢?

必須特別提到的是在這個新秩序裏吃飯是要花錢的了,也就是說不可以象老秩序那樣吃白食了。

可惜,事實是這個世界維持英國人長久的好生活都有困難,現在卻要維持一個比大的多的美國還有美國非富國朋友們的好生活就更有困難啦。

有人也許會指出現在的生產力比以前發達了,因此可以維持更多的人的好生活。我要說這些人沒有意識到什麽叫“好生活”,或者說他們不知道“好生活”意味著什麽。因為絕對的“好生活”是不存在的,存在著的隻有相對的“好生活”,也就是說人們需要的不是“好生活”而是比別人好的生活,而且隻是比別人好一點還不夠好呢。具體的比如說美國人的好生活比中國人的生活要好,但是如果僅僅是好一點美國人是不會高興的,或者說僅僅是好一點是沒有用的,也就是說美國人必須維持一個比別人的生活好很多的“好生活”才高興。

這就是房地產和什麽次貸的來源,美國人必須維持一個比別人的生活好很多的“好生活”才高興。讓老百姓負債從金融上看無疑是釜底抽薪。

由於新秩序裏不可以吃白食了,這樣一來就有問題了,美國人就需要很多的錢來維持一個比別人的生活好很多的“好生活”。

為了這個目的,美國人用了一個方法:高附加值經濟。其實這個方法英國人也用過,比如說所謂的鴉片貿易,隻不過是美國人認為自己比英國人更能幹。美國人的高附加值經濟包括各種高科技產品,比如說武器和醫藥,當然也包括服務業(服務業中就有金融服務業,也就是華爾街和保險業等等)。

可是還有一個必須指出的事實是:不象當年英國隻管自己的“好生活”,美國人除了管自己的“好生活”還要負責很多二奶的“好生活”,比如說日本的“好生活”。大家都知道中國有石油問題需要操心。難道日本就沒有石油問題需要操心了嗎?當然不是,日本的石油問題隻會比中國的更嚴重。但是,當二奶有當二奶的好處,日本的石油問題由大款美國人操心了。

由於對於這次美國的經濟問題,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金融服務業。我就說幾句美國的金融服務業。美國的金融服務業的特點就是大,如果比喻成軍隊的話就是兵多將廣裝備精良。可惜的是這個龐然大物戰績隻有打敗過美國人自己的狗腿子,比如說日本和韓國等等,當年好像還想在香港跟中共過招兒結果馬上就知難而退了。

我以前寫過一個叫“打金融戰美國人更是紙老虎”的帖子。我那裏討論的當然是美國對於中國的金融戰。一方麵因為打金融戰不象打傳統的戰爭,窮光蛋在金融戰中是幫不上忙的,因此打金融戰的武器彈藥也就是錢必須有錢人自己來出。二方麵是國家的力量還是要大於幾個銀行的,以中國的製度和金融體係跟美國人打金融戰就是標準的人民戰爭集中優勢兵力造成局部的以多打少或者叫美國人熟悉的“人海戰術”。

雖然美國人的高附加值經濟為美國人賺了很多錢,但是很可惜,因為很多是沒有用的,關鍵是要看夠還是不夠,結果是雖然很多但是不夠,也就是掙的多花的更多,或者叫入不敷出。

我前麵提到在這個新秩序裏吃飯是要花錢的了,因此維護一個低的或者是被美國人掌控的價格體係就很重要,這是美國人軍費開支的目的。

入不敷出了就必須去便宜店買東西,中國就是美國人的便宜店。可惜的是,有了中國就這個便宜店,美國人依然還是入不敷出,中美貿易逆差就是證明。

我希望通過這個經濟事兒人們可以意識到各種主義都是忽悠人的,至少美國不是資本主義。

由於美國的東西要賣給中國和美國還要到中國買東西,再加上美國要賣給中國的東西是高附加值產品(也就是奢侈品)和不是生活必需品(因此中國是可買可不買的)而美國到中國買東西卻是生活必需品。

現在的事實是西方基督教文明用高附加值產品賺的高利潤不僅不足以支付以前本來是白食的買賣還不得不到中國這個便宜店來買東西。即便美國人完全控製了中東的石油也必須運一些到中國來,因為能源價格的上漲會導致一切產品價格的上漲。中國這個便宜店關了門對美國人也沒有什麽好處。

接著說所謂高附加值產品(也就是奢侈品)。首先,大家知道,其實根本都不需要戰爭,隻要有一點兒戰爭的風聲就會破壞高附加值產品(也就是奢侈品)的市場。因此,西方經濟的所謂轉型為高附加值經濟其實是名副其實的自廢武功,因為高附加值經濟最怕戰爭。

其次,這貿易,也就是經商之中人們今天守規矩的原因不是因為什麽“誠信”(無奸不商古今中外都是一樣!),而是因為他們明天還要繼續跟你做生意。當然啦,如果他們明天可以把你打敗也可以,這就是當年英國進行鴉片戰爭的原因。當時清朝的經濟是挺不錯的,反而是英國的經濟入不敷出。

所以,今天的美國和中國的關係就是當年的英國和清朝的關係的重演。而今天唯一不同的是,當年英國對滿清有武力手段美國對中國就基本上沒有武力手段了。即便是今天的美國對中國有武力手段也沒有當年的英國對滿清那樣的基本上必勝的武力手段了。所以,飲水不忘掘井人,隻有當年抗美援朝的犧牲和“檔了褲子也要搞原子彈”才有今天的一切!

記得以前看到過美國人在抗美援朝中的開銷跟整個第二次大戰也差不多,好像越南戰爭也是。

所以,現在美國人可以用來對付中國的手段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我們限製在可以有實際效果的,也就是可以對中美實力對比和依賴關係有影響的手段的話,那麽現在美國人可以用來對付中國的手段是根本一個都沒有的。

最後我說說台灣對美國人的入不敷出的貢獻。

由於台灣的特殊地位和美國的特殊關係和對美國的特殊價值,美國人對台灣的貿易是很客氣滴,因此建立了一個政治第一的價格係統。雖然台灣的東西也很便宜,但是由於這個價格係統是有政治因素的。大家都可以想象,這個價格係統是在商業上是對台灣有利和對美國來說有犧牲的。當然啦,因為美國人有政治利益所得美國人這裏有他們的政治上的得的賬可以算。也就是說美國和台灣的貿易關係不是一個純粹的商業關係,因此美國人買台灣的東西的價格還是要比在完全沒有政治考慮的情況高那麽一點點滴。

等到後來中美關係正常化以後,也就是說中美開始貿易了的時候,中美雙方就有了一個美國人對台灣的貿易價格係統作參考了。大家都可以想象一下有這個包含著政治因素的美國人對台灣的貿易價格係統作參考是不是會使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價格係統的基點稍微高那麽一點點滴呢?

因此,當中國人要跟美國人大規模地做生意之前,有那麽一些美國特別喜歡和照顧的中國人(就是民國政府)先跟美國人做生意建立一個特別友好的價格係統,對於後來的中國人(就是中共政府)跟美國人大規模地做生意還是很有好處滴。這就好比你想跟某個公司做買賣或者想跟那個公司買什麽東西時有個你的親戚跟那個公司關係特別地密切一樣。

因此,可以說在中美貿易或者叫經濟關係上,台灣就跟深圳一樣是一個特區。由於有了一個台灣和美國的政治第一的貿易關係,雖然美國人買中國的東西還是很便宜的卻也比沒有這麽一個台灣和美國的政治貿易關係要高那麽一點點滴。

大家都可以想象一下中美這麽大規模的生意價格係統的基點稍微高那麽一點點滴結果是非常可怕的。

當然啦,還要加上中國沒有搞政治改革,美國人為了利用中國的經濟改革誘導出政治改革也就對中美的貿易網開一麵也就是說中美的貿易有了政治因素。美國人有了政治期盼也就自然地在商業上客氣了那麽一點點滴。因為美國人站得高看得遠,看到了中國的經濟改革的成功一定會誘導出政治改革,說美國人比中國人都更希望中國的經濟改革成功都不過分。所以,中國的經濟改革是在中美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的,其關鍵就是中國沒有搞政治改革,因為不然的話美國人就會對中國的經濟改革的成功的興趣就要大大地減低滴啦。

當然啦,這裏也要感謝那些運運們給美國人講經濟改革必然誘導政治改革的大道理的巨大貢獻。這讓我想起了那個叫《動物農場》的故事。首先農民管理農場當然應該比動物管理農場好,也就是說人比動物聰明也沒什麽值得嬌傲嘛。可是不僅農民嬌傲了,就連很多動物也很得意,這很得意的動物裏就有來自中國的運運。運運們還給美國農民當參謀出主意哪!

農民怎麽能聽動物的呢?難道動物造反管理農場不好,那讓動物們民主選舉農場主就好了嗎?歸根結底到頭來還是聽動物的嘛。那個《動物農場》的故事後麵的智商不過如此。被《動物農場》洗了腦的人們明白了嗎?

當然啦,這一切都是在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自願的情況下進行的。誰讓美國人要政治掛帥追求政治利益呢?

美國人都是讓沒有殖民地又非要維持殖民地給坑滴。中國人一個不結盟就比美國人背的報複少多啦,就連台灣都是美國背著呢,因為台灣的石油問題也不需要中共操心。

前一段時間有個新聞說美軍都要買中國的聯想laptop呢!

經濟啊,經濟,就是節約,美軍都懂經濟。

快下班啦!不扯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