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四、五次戰役:如果聽了彭德懷,朝鮮戰爭就完美了嗎?

(2010-06-18 10:57:28) 下一個


現在又有人說抗美援朝的四、五次戰役是毛主席的誤判。為這種鼠目寸光的紙上談兵,我把我的這個老帖子翻出來重貼一遍:

關於四、五次戰役:如果聽了彭德懷,朝鮮戰爭就完美了嗎?

莊冬

用彭德懷來否定毛主席是一些人喜歡用的一個招術,《如果聽了彭德懷,朝鮮戰爭該多完美!》就是這樣的一個文章。原文附在後麵供大家參考。

首先,我必須嚴重聲明我對打仗完全是外行也就是說一竅不通和最多也隻是紙上談兵,因此我說的關於打仗的話隻有邏輯也就是紙上的價值!

這個帖子我基本上是收集一些這裏網友們(zyt,wayofflying,world123,顧左右,Chiyankun,胡宙,各抒己見)對原文的回帖,再加上我自己的東西。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打過仗,更沒有指揮過打仗,更沒有指揮過戰役,更沒有指揮過戰爭。因此,我們說打仗都是屬於沒打過籃球的評論籃球比賽。當然啦,從有勝負輸贏這一點來說,打仗和打球倒是也類似。

NBA籃球賽季剛剛結束。我想大家也都打過籃球,如果沒打過籃球也摸過。反正大家都看過最高水平的籃球比賽,也就是說大家都看過最高水平的籃球運動員玩籃球,即便是沒看過實況也看過實況轉播,即便是沒看過實況轉播也看過錄像。

我想大家看球都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自己的評論和看法。但是呢,大家有沒有想過自己的評論和看法有多少價值呢?是不是沒有什麽價值?是不是籃球運動員和籃球教練根本就不會聽我們的評論?

我用籃球想要說的是打仗和打籃球差不多也是某種遊戲某種球,隻不過打仗會死人和打籃球就不太會死人,其實治理國家和外交等等也和打籃球差不多也是某種遊戲某種球。人們也愛評論打仗和治理國家還有外交。可是問題是不僅這打仗和治理國家還有外交可是沒有實況轉播和錄像,而且還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兵不厭詐哪!

大家平心靜氣地想想看,對於我們摸過的籃球我們的評論都沒價值,那麽對於我們從來也沒摸過打仗和治理國家還有外交的球也沒看過別人玩打仗和治理國家還有外交的球的實況轉播和錄像,我們的評論可能會有任何價值嗎?

我再嚴重聲明我對打仗完全是外行也就是說一竅不通和最多也隻是紙上談兵,因此我說的關於打仗的話隻有邏輯也就是紙上的價值!

言歸正傳,如果聽了彭德懷,朝鮮戰爭就多完美嗎?

這裏有必要抄一下《如果聽了彭德懷,朝鮮戰爭該多完美!》原文的前兩段:

“中國人民誌願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兵一個多月就打到“三八線”了。到二次戰役結束,我軍共殲敵51000人,其中聯合國軍近三萬人,收複“三八線”以北全部領土。全世界輿論一片嘩然,中國的國威、軍威如日中天!

  當時彭德懷認為美國不可能退出朝鮮,我們也不可能把美國趕出朝鮮。且我軍傷亡也很慘重,僅九兵團就減員四萬。特別是在沒有製空權的情況下,後勤損失嚴重,幾達40%。汽車也嚴重損失,補給困難。12 月8日他致電M,建議:“擬在三八線以北數十裏停止,讓敵占三八線,以便明年再戰殲滅敵主力。”如果實施彭的建議,我們將是完勝!”

接著,原文說由於美國的戰略重點在歐洲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有“盡可能穩住三八線”的命令雲雲。這跟反對抗美援朝的人們說美國人沒有打過鴨綠江的計劃是一樣的。在這些人的腦子裏,美國人今天沒有計劃就永遠不會有計劃。他們也相信美國人的命令也永遠不會改變。

大家都知道抗美援朝停在了38線的主要原因是敵強我弱,特別是我弱在武器上。中國人民誌願軍在武器上的弱可以在戰略戰術和精神意誌上得到一定的彌補,對於地形地勢的利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具體地說,可是認為抗美援朝停在了38線的主要原因是38線以南的地形地勢不利於誌願軍彌補相對於美軍在武器上的弱。

原文還說美國人不打算在朝鮮打持久戰。可是抗美援朝的時候還沒有越南戰爭哪!美國人在越南打的算不算持久戰?至少單單從時間上來看,美國人在越南打的戰也不比中國人的抗日戰爭短吧?

而且,美國人在一個完全沒有戰略縱深的越南打仗還打成了持久戰的原因是什麽呢?

我以為如果抗美援朝到二次戰役結束,美國人就未必會對17度線那麽尊重地不越雷池一步,因此第三、四、五次戰役不僅對於抗美援朝停在38線有用而且還對抗美援越的17度線有用。

zyt說:“打過去也沒大錯,主要是美軍換李奇微,改了打法,誌願軍沒變。李奇微發現誌願軍後勤的“星期供應”,改打攻勢防禦,引誘誌願軍深入。而誌願軍後勤問題始終解決不了,部隊進攻有連續性,不能打一天,停一天等後勤,隻能硬著頭皮往前打,結果,戰線越拉越長,導致部隊之間空隙越來越大。

加上裝備確實落後,十裏地之外,步話機就聽不著。”

我以為zyt的這個說法不太準確,因為事實是誌願軍入朝以後打法一直都在變化,從開始發現用打國軍的辦法打美軍不行變到後來的坑道戰。

wayofflying:“打過去才是對的。即便是停在三八線附近,美空軍的狂轟濫炸照樣會讓誌願軍後勤補給出現困難。再加上聯合國軍的攻勢,誌願軍能不能守住三八線都會是個問題。如果第三次戰役在三八線以北開始,恐怕今天南北朝鮮的分界線就不會是在三八線了,而是在三九線了。”

我同意!

world123:“俺也支持反正後勤都是不行,那就一鼓作氣拚一下。這全憑主戰將官的臨場感覺,俗話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不過要是俺指揮,看到戰士那麽多的犧牲,估計俺早就撤軍或就地修防禦工事。”

我也有同感!關於這個我想說足球世界杯也正在進行,大家在看球的時候有沒有看到一些基本上不太可能進球的遠射呢?而且好不容易到了對方前場的一次進攻就這樣結束了,然後是對方的守門員開球。這樣的事情看似用處不大或者說甚至無用也是應該做的,因為誰也不是算命的不知道未來是什麽。如果不一鼓作氣拚一下的話,對於一些戰將來說也許會喜得如此,而對於另一些戰將來說也許會遺憾終生。

顧左右:“你聽見你哥們兒內心在哭喊:還我兒子!如果誰把我唯一繼承人給過失殺死了,我可沒毛澤東那麽大氣! 我會一口一口咬死他!如果我沒照顧好我鐵哥兒們的唯一繼承人,把人家弄死了,我至少會跪在他麵前請死,如果人家繞了我的命,我會終生捍衛他的一切!為他戰死在沙場!豈敢在背叛他, 挑釁他! ”

這是很多人不厭其煩地歡喜津津樂道的。對於毛岸英的犧牲,除了使我更崇拜毛主席之外,我隻說一句跟抗美援朝有關的話:毛岸英的犧牲對誌願軍的士氣的鼓舞效果一定是讓美國人付出了代價的。

Chiyankun:“停在三八線以北是不是就沒有供應問題,就一定好守一些呢?未必。

但是打過去也有不同的打法。是發瘋一般狂跑到三十七度線,還是有計劃地達到一個盡可以攻退可以守的陣地,這是不同的。這一點上彭德懷似乎沒有計劃。在撤退時更缺乏周密的考慮。

不能功勞都是彭總的,錯誤都是老毛的。老毛要求打過三八線是從政治上考慮,如何打好,更多地是誌司的任務。瘋跑到三十七度線,那是一百多公裏,根本沒有考慮一個穩固的戰線,... ”

我以為Chiyankun說的比較關鍵。我隻補充一點:誌願軍頭兩次戰役打到38線主要是開始的突然性造成美軍的措手不及的結果。如果用打球比喻一下就是人們一般在自己認為是自己一不小心而輸了球的時候是不服氣的。因此,我猜以美軍對中國人打仗的了解也應該是不會服氣地就此在頭兩次戰役後停在38線的。所以我以為如果誌願軍不跟美軍打幾個硬仗的話,38線是定不下來滴,因此不可以孤立地看三、四、五次戰役。不打不相識嘛,以中國人當時在全世界的形象,要讓美國人和全世界重新認識中國人就必須打幾個硬仗,也隻有跟美軍打幾個硬仗才可以真正重整中國人的旗鼓。而真正重整中國人的旗鼓是十分必要的,因為抗美援朝必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塊奠基石和一個奠基禮。

胡宙:“應該說老毛還是不夠狡猾,真統一了金棒子就會是另一個越南.這點私大林就狡猾得多.隻不過老毛沒聽他的.打過江了.”

這種說法簡直是到處可見,為了它寫個帖子實在是不值得。所以我要感謝胡宙!這樣說的人們應該看看地圖,如果知道曆史也應該回想一下曆史。看看地圖看看越南周圍有什麽國家?看見什麽啦?沒看見什麽吧?再看看地圖看看朝鮮周圍有什麽國家?看見什麽啦?看見日本了嗎?一個統一了的越南的周圍沒有什麽敵人,而一個統一了的朝鮮眼前就是日本!看見日本了嗎?還需要我提朝鮮和日本的關係史嗎?所以嘛,一個統一了的越南也許今天會以為它不需要中國還可以跟中國搗亂,一個統一了的朝鮮依然需要中國!

胡宙:“見好就收,老彭還是知道雙方斤倆的,可惜不能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

大家知道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抗美援朝既是軍事仗更是政治仗。前麵已經說了很多了,即便是單純從軍事角度抗美援朝都不應該在二次戰役後就結束。

各抒己見:“38線是中國以什麽方式分享戰爭紅利的分界線。如果當時停下來,以後就不好過了。(不明白的,自己查資料)。中國將以“工資”的方式獲利。跨過去了,中國就是以股東方式分享紅利。”

我也同意!

後來我跟了“不跟美軍打幾個硬仗38是定不下來滴,不可以孤立地看三、四、五次戰役”的一句話。

再後來Chiyankun回了我的一句話說:“同意!二次戰役之後,美國的停戰不過是緩兵之計,就算杜魯門真相停,軍方也咽不下這口氣。美國人出爾反爾的事情還少嗎?就在朝鮮戰爭前夜,美國人不是已經把他的勢力範圍劃在日本菲律賓一線,把台灣“給了”中國大陸。6月25日戰爭爆發,27日,美國人就宣布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誰敢說,在美國人要求停戰之後過幾個星期,援軍物資到來了,他們有可以隨便找個什麽借口打過來。不經過幾次反複,讓美國人徹底相信打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才可能真和談。就是彭德懷也不認為二次戰役可以導致停戰,他也想過了冬天再打。軍隊困難很大,但是,停戰解決不了困難。要改善製空權還是的靠蘇聯。所以蘇聯人的意見也不能不考慮。這是實際。當然中國應當向蘇聯提條件,要打就得蘇聯出動空軍。 ”

Chiyankun提醒的空軍這一點實在是太太太太重要啦!因為三、四、五次戰役對改善製空權的需要,所以可以說三、四、五次戰役把蘇聯空軍給打出來了。也正因為三、四、五次戰役把蘇聯空軍給打出來了,中國空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在世界第二高手的幫助下和在跟世界第一高手的實戰裏應運而生了!

中國必須要發展空軍是不用說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難道有比三、四、五次戰役把世界第二高手給打出來了,中國空軍在三、四、五次戰役中在世界第二高手的幫助下和在跟世界第一高手的實戰裏應運而生更好的機會嗎?

當然啦,嚴格的說日子,中國空軍不是在抗美援朝後期的戰火中輝煌誕生的。但是考慮到在那之前中國空軍病沒有什麽真正的實戰機會的話,幾乎就可以說中國空軍在戰火中輝煌誕生的了,或者說抗美援朝後期的戰火是中國空軍的畢業典禮。


****************************************************
附:如果聽了彭德懷,朝鮮戰爭該多完美!

中國人民誌願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兵一個多月就打到“三八線”了。到二次戰役結束,我軍共殲敵51000人,其中聯合國軍近三萬人,收複“三八線”以北全部領土。全世界輿論一片嘩然,中國的國威、軍威如日中天!

  當時彭德懷認為美國不可能退出朝鮮,我們也不可能把美國趕出朝鮮。且我軍傷亡也很慘重,僅九兵團就減員四萬。特別是在沒有製空權的情況下,後勤損失嚴重,幾達40%。汽車也嚴重損失,補給困難。12 月8日他致電M,建議:“擬在三八線以北數十裏停止,讓敵占三八線,以便明年再戰殲滅敵主力。”如果實施彭的建議,我們將是完勝!

  因為美國已識破斯大林的伎倆。12月下旬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確定下的國策是:“最大的危險仍在歐洲。美國必須在那裏部署大量軍事力量,並鼓勵北約盟國也采取同樣的做法。美國決不可陷入亞洲一場持久戰,消耗掉原應部署在歐洲的軍事力量。這很可能正是克裏姆林宮所希望的。”並命令:“把戰爭限製在朝鮮;保持對空海力量的限製;不再向朝鮮派任何增援部隊,盡可能穩住三八線附近的戰線,然後尋求停火,達成停火協議,使朝鮮恢複到1950年6月25日前的狀況。如果頂不住就撤出第八集團軍去保衛日本。”這個命令說明,美國政府不想玩了。1950年12月29日,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給麥克阿瑟一個秘密指示,要求他準備戰線一旦不保,務必將部隊安全撤出朝鮮。1951年1月13日,盡管中國軍隊占領了漢城並推進到37度線;杜魯門依然親筆寫信給麥克阿瑟,強調上述命令,甚至撤到濟州島也不打算增兵了。

  這使麥克阿瑟極為憤怒,他最終因反對此令而下台。而如果按照彭德懷12月8日的請示電報,這仗應該不用打了。11月28日伍修權將軍率中國代表團在聯合國發表了引起轟動的演說後,12月7日13個亞非國家提議停火。但M並沒有隻以恢複北朝鮮為目的,這在他於1951年1月19日批示中已清楚表明了:“我軍必須按照新的情況進行各項準備,采取新的戰術,以求解放全朝鮮。”

  而 M顯然是在聽斯大林的:12月4日,王稼祥大使回國前問葛羅米柯:“從政治角度看,中國軍隊在成功地繼續進攻的情況下,是否應當越過三八線?”葛回答: “鑒於當前朝鮮的形勢,提出‘趁熱打鐵’這句古老的諺語是十分恰當的。”12月7日斯大林否定了維辛斯基應當停火的意見,蘇聯政府答複中國政府對停火的請示時,明確指出,目前的停火建議,多半隻是美國因美軍的失敗而采取的緩兵之計。在解放漢城之後,再考慮停火問題。而蘇聯駐朝大使12月中旬則直接指責彭德懷未立即發起新的進攻。斯大林此時極力主張把美國從南朝鮮趕出去,他為駁回彭德懷的建議,主動答應提供2000輛汽車。

  12 月13日M接到斯大林指示後電令彭德懷:“我軍必須越過三八線。如到三八線以北即停止,將給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彭德懷私下說:“導師被勝利陶醉了。” 彭德懷的頭腦是清醒的,他雖於19日致電M:“得13日複電後現已遵示越三八線作戰”卻並無行動。12月22日中國拒絕了13國提出的停火提案。經幾次往來電報應答,直至12月28日20時的電報中,彭還說:“在部隊中動員,強調越過三八線的政治意義(實際上政治意義不大),占領三八線後又不要三八線,還須作一番解釋。”委婉地表達自己的看法。M29日複電再次強調越過“三八線”,並責怪彭:“從十二月初起整個冬季我軍都在休整,沒有動作”。他隻能接受M 的命令。後來彭德懷挨鬥時,這也是他的主要“罪狀”之一。

  12月31日,中國軍隊跨過“三八線”拿下了漢城,盡管一下子把軍力從原來的二十多萬增加到135萬,並打到37度線附近,終於力不從心。第3、4、5次戰役並非什麽勝利,而是根本得不償失!M企望在朝鮮殲滅美軍一個甚至六個整師,結果連一個美軍整營都沒能全殲,反倒是我軍180師被全殲。中國軍隊的重大犧牲全是跨過“三八線”以後付出的!此前犧牲的團以上幹部28人,其中師級以上僅58師參謀長胡乾秀一人。此後犧牲團以上幹部187人,師以上24人,包括20軍後勤部長喻求清、39軍副軍長吳國璋、後勤部副政委邱世清、67軍代軍長李湘、23軍副軍長饒惠譚、20兵團保衛部長馮建屏、50軍副軍長蔡正國。創下解放軍曆史上最慘痛的戰例。我軍被俘人員80%是在第五次戰役中被俘的。本來是我軍把美軍打“三八線”,結果成了美軍把我軍打回並打過了“三八線”,形成實際控製線。最終也隻能在這條實際控製線簽訂停戰協議。這樣,原本已到手的勝利,就此變成了悲壯。我們可以閉著眼睛說三、四、五次戰役都取得偉大勝利,隻是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不難看出,這勝利確實經不起推敲。
(Feiyang)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