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書摘: 用靈性滋養富足的兒女

(2011-01-17 16:59:45) 下一個
『The Seven Spiritual Laws for Parents: Guiding Your Children to Success and Fulfillment』by Deepak Chopra

Dr. Chopra 是 印度裔美國醫生 MD,還看過其他幾本他的書,很喜歡。不過聽說本人很傲慢,人不如其書。

《做孩子的心靈導師》是一本我非常喜歡的書籍,在這裏洋溢著富足的氣息和發自深層的愛。現摘錄部分如下,和大家做分享:

 為人父母是一種福分
或許為人父母者最殷切的希望,就是眼見兒女一生有所成就;然而有多少父母明白,通抵成功最直接的路徑,就是借助於靈性滋養?我們的社會通常不會認同這條路,而且相當反對。我們教導子女如何生存、如何守規矩、如何自我防衛、如何保持競爭力、如何堅忍不拔、克服挫折、困境及橫逆。雖然大家多認為相信上帝是一椿好事,但傳統以來,人們將神與日常生活劃清界線。這是一項謬誤,而此一觀念的錯誤,自幼時起便根深蒂固,常常影響我們的一生。

許多人不假思索認為,成功必然是指物質麵,可以用金錢、名望或豐厚的財產來評估。這些物質成就當然可以是代表成功的某些要素,然而,擁有了這些並不保證就是成功。孩子可以獲得的成功,若以非物質層麵的標準來界定,其中應包括:愛的能力、具有同情心、充滿喜悅及將歡樂散播給別人的能力、洞悉人生的意義、與宇宙的創造力相互連結的意識。上述的種種擴展了成功的精神空間,能夠導致內心渴望的成就及願望實現。

如果你在簡單的每一天之中時時感到驚喜,發掘人生的意義,你就已經成功了!更深層的說,這句話意謂了每位嬰兒的出生就是一種成功。每位孩童在麵對每一天時能夠時時感到驚喜,就已經完全證明了大自然希望我們成功:歡喜過生活是人的本性。上帝的種子在人的內心紮根,當我們展開精神之旅時,即是為上帝的種子澆灌。美善的生活是你我內心意念的寫照!隨著時間的累積,當靈性的花朵在你我內心綻放時,我們就開始親睹及體會神跡了。

因此,父母的責任就是確保子女踏上精神之旅,這是我們能夠做到確保子女人生成功的最上策;它要比贈予子女金錢、安穩的家、甚至是夢想及情感更勝一籌。我要求各位去思考為人父母的此一神聖觀念——僅管這觀念與您目前看待你們的父母的角色迥異。

為了闡述此一嶄新的為人父母之道,我們需要一些實用的原則來教導子女。在我腦中所浮現的這些原則,就是我的前一本書《福至心靈——成功致勝的七大精神法則》所列出的那七項。為了與靈性產生關係,認識精神法則有其必要,當你練習精神法則時,就是使自己與大自然融合。其他任何一種生活方式,都會導致壓力及競爭。以掙紮奮鬥為基礎所達到的成功,也許會讓我們得到美好事物,但我們無法從這些事中覓得內心的實現或成就感。以下是用成人的語言來陳述七大精神法則:

第一條:施舍法則
或我們願意施舍所努力追求的成果,就能使個人的人生保持如宇宙般的富足。

第二條:因果法則
當我們選擇帶給他人快樂、使他人成功時,就會獲得快樂及成功的回報。

第三條:無為法測
順其自然最不費力,順其自然能把事情變得輕而易舉,在逍遙自在、融洽調和之中也充滿了愛。當我們能善用自然力時,就能輕鬆自在的獲致成功。

第四條:意念法則
秉持與生俱來的每一個意念及欲望,就能運轉實現成功的機製。在純潛能、欲望及意念的境地內,具有無限的組織力。

第五條:超然法則
當我們願意探索充滿潛力的未知世界時,即意謂著我們服膺於創造的心靈,且願意隨著宇宙的節奏起舞。

第六條:達瑪法則
成功致勝的第七條精神法則是達瑪法則。達瑪(Dharma)是梵文,意思是「生活的目的」。達瑪法則是說,我們是以肉身來完成使命。純潛能境地的本質是神性,而神性藉著肉身來完成使命。若我們個體獨特的天分與服務他人的胸懷相融合時,就會體驗心靈狂喜及忘我的境界,而這就是一切努力的最終目標。

第七條  純潛能法則
一切天地萬物之源,就是純意識境界,純潛能是致力於將混沌未明轉化為顯明的表現。

不論你將上述稱為「法則」或「原則」均無妨,它們均是使靈性從心靈的無形世界顯現於物質的有形世界之法則;也是你我可以謹記於心,然後以真言或公允的態度來善加運用的原則。

為何我們會需要此類的原則呢?為何不直接教導子女愛上帝就好了呢?

這是因為七大精神法則能夠使你我與大自然互起共鳴。當我們下意識的將生活與精神法則重疊,就是在邀請宇宙的力量協助自己成功及富足,這正是認清個人的造物主及運用他無限力量的主要關鍵。前人曾被教導如何以用心、和諧及最具創造力的方式過生活,因為這是能擁有一生成功的好方法,因此,讓你我將之傳與子女。而當我們確實做到,心中將感到無比的喜悅及自豪。

每一種「心靈」的教誨或傳統或多少均涵蓋於七大法則內,五千多年以前的印度吠陀經內,也完整囊括這七大法則。

七大法則的願景為:
人類是由身、心、靈所構成。其中以靈為首要,因為它使我們與一切的本源——意識的永恒地——相連結。若是連結的關係愈密切,我們就能夠感受到宇宙的豐富,而沉醉其中——這豐足的宇宙實現了世人的願望及欲望。當這種連結關係中斷,人們將感到痛苦及掙紮。讓每個人沉浸於無限成功的喜樂滋味,是神的本意。

因此,成功是至為自然的事。

傳授孩子純真開放的觀念
向孩子說明七大精神法則時必須采用適合孩童、且較具體的說法。幸運的是,這些原則也適用於孩童,甚至連幼童都能銘記於心。

第一條:學習付出
要怎麽收獲,先怎麽栽。

第二條:了解因果
每當你做出一個決定時,就改變了未來。

第三條:順其自然
不要輕言說不——一切順其自然。

第四條:珍視現有
每起一個念頭,就是播下了一粒種子。

第五條:放手得失
盡情享受人生之旅。

第六條:活出自己

你一定有存在的理由。

第七條:發揮潛能
天下沒有不可能的事——事事皆有可能。

在我提筆寫下這些箴言時,並未多做深思,但事後突然領悟:若我能在兒童時了解這七句箴言,就能深深改變我的一生了!不僅如此,我還能因而獲知一些珍貴、實用的道理,它們不會隨記憶逐漸消褪,反而逐年醞釀,轉化成屬靈方麵的悟性。

從小培養靈性觀念的孩童,長大後將了解有關宇宙運作這般基本的問題:他們會領悟出內心及外在的創造力來源;出能夠學習不做批判、學著保持誠實及熱愛真理——這些均是待人處事最寶貴的技巧;他們也不會對人生的意義充滿無力、恐懼及焦慮的感覺——這正是使大多數成年人內心枯槁的暗瘡。

給與孩童精神麵的滋養是最有深度的養育之道。切勿用嚴格、缺乏彈性的方式將原則加諸於孩子身上,強迫他們要乖乖聽話。千萬不可用說教或嚴厲訓誡的方式表達七大精神法則,而應像訴說個人人生般自然的傳遞信念讓身教重於言教。

每一個孩童皆有自己屬靈的生命力,這是因為孩子童與生俱來均有無限創造力及屬靈的悟性,但是並非每一位孩童都知道這個事實,靈性必須經過滋養、培育及鼓勵,果能如此,孩童天真的心靈就會生長茁壯,方能經得起物質世界的橫逆。

疏於培養靈性,對無限的創造力空間沒有影響,但願卻會嚴重損及一個人一生的機運;與上帝為伴,使我們成為宇宙的孩子,反之,你我皆是在宇宙中載浮沉的孤兒。

試舉一例,七大精神法則指出:「你是為了某一原因而來到人世。」而孩童降臨人世的原因,可以用以下簡單的日常用語道出:
• 我如何讓今天過得與以往不同?
• 我發現了自己具有哪些才能?
• 我曾經得到什麽美妙的經驗或禮物,讓我感到自己與眾不同?
• 我曾經做過哪些事,讓別人感到與眾不同?

以上均是「為何我會來到人世」這一基本問題的另類簡單問法。我們幼時皆曾經問過類似的問題,隻不過父母及師長並未真正的給予解答,而我們也就不再繼續追問下去。沒有學會用簡單方式探索人生意義的孩子,有朝一日必須設法在更艱難的環境下,尋求此生的宗旨。通常我們會延至十八、九歲或二十歲才開始探求生命的意義;有時候很不幸的,還會延到人生發展最動蕩階段的中年期才開步,這是因為一般人在青春期的後期,思想叛逆且情緒波濤起伏;到了中年期則由於死亡的意識不斷升高,因此往往會對「人生的意義」感到困惑。學生時期的我們,內心經常與偉大的宗教導師及哲人觀念交戰,總是卷入「生存是否有意義」這類話題的爭辯中。

然而,若從三、四歲起就開始讓孩子了解「你是為了某一原因而降臨世間」的觀念,就能夠使他們的未來改觀。這樣的孩子會了解探索的意義,當然也就不會將探求「人生意義」的課題往後挪,要一直等到內心已紛擾到極點時,才不得不著手進行。「我此生為何而來」不是令人驚懼的疑惑,反而應該是一個人所能展開最愉悅的探索。如果我們也能以此態度教導孩子,就是幫了孩子一個大忙,孩童單隻要致力探求其中一個法則,就會比仍將「神」或「上帝」永遠鎖在抽象世界的無數成年人,更有能力過精神富足的生活。

真正的心靈成長總是以奇妙的方式改變一個人;它使人頓悟,也仍能讓人保有純真。我們往往藉著佯裝更善於看透人生,而迫切的想要遠離童年,如此一來,雖然使我們變得熟諳人生規則、懂得規避懲罰、善於表現及不輕易暴露缺陷——我們摧毀了本身的純真,也損害子女純真無邪的天性!

在上帝的眼中,人人皆是純真無瑕。而純真的人沒有所謂應受懲罰或遭天譴的事,每一日都是煥然一新,充滿了愉悅與驚奇。孩童及成人的純真之間隻有一項差異:後者是經過領悟後的純真——這正是我們在灌輸給下一代觀念的同時,又能保有以真理為基礎,擁有的純粹、清新及純樸的特質。

從嬰兒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你就是他的心靈導師。若你建立一個信任、開放、不做批判及歡喜接受的環境,孩子也會在經驗後,加以吸收成為他的心靈特質。

我們所期望的理想父母,對子女應是全心全意的付出愛,但在你我所處的社會中,孩子卻麵對家庭內外太多缺乏愛的環境。不用擔心自己是否具備足夠的愛勝任心靈導師,隻要把靈修當做一種生活的技巧。

我相信,盡早以孩子懂得的方式教導他們這些技巧者是教育子女的上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kingpalmtre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Donkey_Girl的評論:
謝謝來訪和留言。
Donkey_Girl 回複 悄悄話 Good stuff. Thanks for sharing.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