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傳統與現代:閑聊中印的家庭教育

(2010-12-09 12:51:27) 下一個

每每看到學校年度學術表彰總是那幾個印度孩子名列前茅,還有national spelling bee 幾乎每年都是印度人拔得頭籌,看到的印度家長大多也淡定從容。 

麵對家庭的困境,也有足夠資源來應對。 

我的同事尤莎去年遭遇了一係列打擊,我想如果換作我不知怎樣才能撐下去。年初先是母親突然去世(才60多歲),她急忙趕回奔喪。夏天家裏廚房發水,房子很舊了,她幹脆重新改建,一家人另租房子住了半年,後來她先生到工地勘查,不小心從房上掉下,摔斷了腿。這時還正趕上她兒子要申請大學,還有一個78歲的小女兒。。。人家硬是挺過來,每天奔波於辦公室、家、工地、醫院(幫老公複健)接送孩子。。。工作還是一如既往的認真,印度人一般的吹毛求疵。幾個月過去,兒子申請到了UCSDpre-med program七年直讀醫學院的,老公康複,一家人歡歡喜喜搬回了新家。 

尤莎一家是印度教徒,每星期三早上要去廟裏上香,雷打不動。她說她是靠著宗教的力量去戰勝困難的, 我從來也沒聽她說小孩有什麽不聽話,他們也有很多課外活動,女孩是學印度舞蹈,男孩拉印度小提琴。不過她對美國的教育也不滿意,即使她的孩子都上私校,她說很多方麵比印度差。因為宗教的原因,小孩也從小跟著吃素,尤莎告訴我不少乳製品的recipe,像自製酸奶什麽的。 

印度人的家庭教育沿襲他們的傳統,有很強的家庭凝聚力加上宗教的力量。他們的孩子比較遵從家長,有規有矩可循。 

反觀我們老中家長好像顯得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西方式的自由思維還沒進到我們的血液裏,革命過後,我們的傳統也斷裂無可循。麵對困難,我們是念“下定決心、不怕犧牲”,還是求神拜佛? 

我們的優勢是我們有更多自由揮灑的空間,我們也可以更自在,博采眾長。 

聽另外一個印度朋友總結得很簡明,他說,西方關注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中國關注的是人與人的關係,而印度關注的是人與自己心靈的關係,而這是最關鍵、最終極的。所以他們不怎麽care十億人一塊奧運獎牌的貶損。 

也是啊,泰戈爾的詩句好像天使的語言,印度的很多東西讓人心向往之。這也是為什麽有些台灣香港現在也加上中國大陸的成功人士,花重金組團到印度的深山裏去靈修。不過尤莎說,對這些要睜大眼睛,有不少是騙錢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Africangrey 回複 悄悄話 印度人不論個性怎樣,普遍都比較尊重自己的傳統文化。這點很值得羨慕。
kingpalmtre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reichthedog的評論:
這種情形在世界其他地方也見得到。比如法國意大利的吉普賽小偷扒手。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印度也有璀璨的文明文化,那印度柯立華醫生還來中國幫助抗日戰爭呢,是和白求恩一樣的偉大國際主義戰士!

新年快樂!
reichthedog 回複 悄悄話 我每年去印度兩次,朝鮮一次。所以我來告訴樓主:

如果你去印度,你看到一個窮小孩,你什麽也不要給他。你給他一塊糖,過不了一會兒,會有一群印度小孩跟你要糖;如果你沒糖了,他們會用石塊砸你。

如果你去朝鮮,你要多帶一點糖果;你看到朝鮮小孩,你給他幾塊糖。他會放到口袋裏。在物質極端匱乏的狀態下,這個小孩,他不會自己把糖吃了,他會帶回去,給家裏的老人。

。。。
reichthedo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greenlane的評論:

沒錯。誰說印度人不care,印度人最愛問的一句話就是:“這個,中國有沒有?”
kingpalmtree 回複 悄悄話 新年快樂!剛滑雪回來,看見這篇舊博文上了城頭。

樓下各位,印度是世界5大文明發源地之一。我們生活在種族大熔爐裏,對其他民族不了解,起碼也要尊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anniesky 回複 悄悄話 對老印的看法不是太好,他們很麻煩。。。
事先聲明一下,本人對印度人本沒有偏見
greenlane 回複 悄悄話 "而印度關注的是人與自己心靈的關係,而這是最關鍵、最終極的。所以他們不怎麽care十億人一塊奧運獎牌的貶損。 "
還人與心靈的交流呢,地球人都知道,印度人最能說謊...他們不是不care他們是沒能力care,看他們辦的英聯邦運動會就知道了。
kitleo 回複 悄悄話 仁者見二,智者見智。大家各有各的活法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