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盜夢空間》、新世代孩童

(2010-10-07 13:40:05) 下一個

前不久,帶兩個兒子和兒子的同學一起看了Inception(《盜夢空間》 )。散場之後,幾個孩子興致勃勃地討論影片中的情節,在夢的第幾層發生了什麽?影片的最後主人公究竟是在現實,還是仍在夢中?因為那個陀螺還在轉,沒有停下來。我家孩子的爸爸對這個電影不太感冒,覺得又虛又亂。他這個感受似乎與觀影調查——女觀眾比男觀眾更能領會這個電影的結果相吻合。

 

男人可能是比較關注現實中發生的事而女人對夢境也想一探究竟。孩子不同,他們還在生命的初始,正在合二為一的現實與夢境中逐漸地抽離。

 

不要說我們移民來海外,和孩子有文化、語言、環境上的差異。這其實是一個完全不同於以往的世代!信息爆炸、地球變小,現代的人生活一輩子相當於過去的人的幾輩子。人們除了生活在現實中,還可以生活在虛擬網絡世界中。不覺得《盜夢空間》的意境和在 Facebook中相似嗎?這樣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是能按傳統的教育理念來要求的嗎?

 

科學家們推測說,可能由於基因變異的關係,地球上數以萬千計的居民已經不再屬於“舊人類”,一個新的種族正在誕生,盡管這個過程進展緩慢,但是卻實實在在地發生著。所以現在有Indigo children和Crystal children的說法。

 

現代孩子的想象力和智慧也是前所未有的大躍進。我常常為看到和聽到的孩子們的表現感到震撼。

 

在兒子學畫的畫室,我看到許多有創意又技法精湛的作品,有個十歲男孩畫的素描,是一架顯微鏡,他不清楚內部的構造,就在裏麵畫了一幕幕的動漫故事,特別精致,是美術作品又是文學創作。這在我們這個年紀的時候是不可想象的,我記得我小學上美術課,畫個蘿卜雞蛋什麽的都畫不好呢。

 

我在澳洲朋友的孩子最近剛出了一本書The Word Whirlpool 是一個十歲男孩和十一歲女孩合寫的。

 

男孩 寫的都是小故事,男孩子的經曆及眼裏的世界:
  比如一個故事是:
  一個愛數學的孩子,口袋裏總是在莫名其妙的出現錢,還是“Fibonacci Code”的規律在出現穿插的情節很有意思。

 

女孩 的故事有短篇和中篇,這是 一個故事的片斷:
  
  The Phoenix Whom Is Not One
  

  大意是:狗的社會和人的社會一樣,分成各種等級,表演狗,電影明星狗等在上層社會裏,地位高的還有警犬,救援犬,導盲犬等;中產階級有寵物狗和牧羊犬等,最下層的,就是我們,流浪狗
  
  有讓人流淚的幽默流浪狗問媽媽自己叫什麽名字,媽媽說流浪狗是不需要名字的,靠氣味就能辨別對方
  

         有辛酸的細節:媽媽去搶一隻地上的餃子,被車軋死了,然後這隻流浪狗開始了艱辛的尋夢曆程:去變成一隻寵物狗
  

  還有,關於血統等。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但人類對自身的身體和精神層麵的認識探索卻很有限。我大兒子就說現代人生活得not healthy不健康,太追求物質享受、舒適的東西了,他說現在人需要追求endurance 耐久力rather than 而不是comfortable 舒適。

 

孩子們對這種不健康造成的壓力都很痛恨。我家小兒子說,我不會為grade去學習,我也不在意我沒在principle’s list上,雖然大部分亞裔小孩都在那個list上,但很多是為他們的parents而學,這個我們經常在課下說,誰誰媽媽說不得A,就不能玩game了。我到學校是學知識和老師的經驗,像我喜歡的老師卡尼先生,他有很多真知灼見,我想把他的課錄下來,長大以後還可以聽。可是卡尼先生不讓錄,說你隻需要上課好好聽,長大後用得著的時候自然就想起來了。

 

很多家長反對孩子玩game,小兒子說其實我們從game中學習了很多,有的game設計的像chess,比chess難還有趣,有的是訓練team work和反應能力,有的增加了很多詞匯量。有時兩個兒子討論game裏的情節興高采烈,眉飛色舞的,孩子爹一看就說,你們怎麽一天就知道game?幹點有意義的事去。我就不讚同這種態度。這種兄弟間的互動多麽難得,他們在一起又能玩在一塊的時間沒幾年,這些寶貴時光最值得珍惜。小兒子說為什麽你不能像羅傑的媽媽一樣,把他玩的game都拿來玩一遍,還和他一起玩?我說我很抱歉,我還真沒這水平,能做到的也隻有不粗暴幹涉了。

 

這是一個新的世代,作為這一代的家長,我們的心要柔軟、敏感和寬容,給他們支持,讓他們成長順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kingpalmtre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虎妞娃娃的評論:
謝謝留言。我的兩個孩子都是固執型,推也推不動的。所以也隻好因勢利導。多玩會玩還是利大於弊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