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母親的角色

(2010-05-17 16:23:39) 下一個

我認識的一位女醫生,我父母和她們家是多年的好友。她曾是老三屆的知青,多才多藝,小提琴拉得好還會拉手風琴而且長相出眾。命運難料,16 歲的她從北大附中的高材生一下成了雲南生產建設兵團的割膠能手,又從赤腳醫生到縣城醫院的醫生。文革後考上了大學,現在是北京一所醫院的副院長。

要說她本人和她先生都是出類拔萃之人,夫妻感情甚好,是青梅竹馬,一個院兒裏長大的。加上雙方父母都是解放前大學生,也是書香門第了。可偏偏她八零後的獨生子居然連高中都沒考上,可把當教授的爺爺和外公難堪壞了。

她弟弟吸取了她的教訓對兒子從嚴管理,一路考上頂尖的市重點高中。小孩真是苦不堪言,高考時已沒有鬥誌,後來隻上了走讀大學。以後就業還是問題。

反倒是女醫生的兒子雖然隻上了職高,維修電腦電器手藝一流,工作得有聲有色,收入不菲,而且也念完了在職大學,正在計劃自己創業。女醫生一向從容淡定,對兒子疼愛有加,並沒有因為兒子沒考上高中而灰頭土臉。反而她弟媳一直心高氣傲,工作壓力加上兒子上學的壓力,最終得了乳腺癌,現在在家休養。

現代社會對很多父母來說,孩子上學成為不可承受之重。

母親的角色是如此重要,從千辛萬苦地懷胎十月、如同地獄走一遭的生產、不眠不休地哺育照料嬰兒到身心曆練般地把孩子養大成人。正因為如此很多母親都把孩子的成長看成自己最大的成就。如果孩子成長不順利,沒出息,就覺得臉上無光,充滿挫折焦慮。更有些母親誠惶誠恐,步步為營生怕出半點差錯耽誤了孩子。

其實應該像這位女醫生一樣放鬆心態,萬事不可強求,兒孫自有兒孫福。兒女有成就當然好,可有時也並不都是父母的影響力。

我曾看過一本描寫法國著名 的小說家、散文家和劇作家,“存在主義”文學的大師,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加繆的漫畫書,講他是在北非出生,父親在他出生前就在戰場上死去。母親患了自閉症,從不和他講話,總是默默地坐在窗前發呆。加繆從小孤苦伶仃,小小年紀就做苦工掙錢養家。然而就是這樣的母親,這樣的環境造就了一代文學大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