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和省長一起度假

(2010-04-22 11:52:45) 下一個
和省長一起度假

飛機升空以後,不久改為平飛,機艙裏的旅客開始走動。這時,我注意到前排站起身的一名旅客,咦,這不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省長嗎?在這邊沒有人會不認識他,電視、新聞裏頻頻露麵的知名人物。他怎麽會在這飛機上?這是一架飛往南部海島的旅遊包機;旅客都是去度假的。該不是看錯了,他不過是和省長長得像而已吧?周圍的人也沒有人對他有所表示,要真的是省長,總該會有人向他打招呼……。這時,他從我們座位旁擦身而過,我仔細看,真的是省長,我妻子就在這個省裏工作,她也證實,沒錯,就是他,省長。
後來我們注意到,和省長在一起的還有他的夫人、孩子和孫子、孫女。看來,他們一家人是去度假的。有不少人在海島買房子,他們大概在島上有別墅;或者是有人邀請他們。總之,省長外出度假不會和我們一樣的。妻子和我都這麽想。
4個小時後飛機到了海島機場,降落了以後我們去取行李,又碰到省長一家人,大家都排在一起,等候行李。這時,妻子走上前去向省長打招呼,她在這個省的一家醫院工作,她向省長自我介紹說,她是省長領導下的工作人員。省長很熱情,看上去很高興, 到底是他鄉遇“部下”,我乘機給他們照了一張照片。
取好了行李,我們來到接旅行社安排的大客車上,準備乘車去預訂的酒店。
可是車子遲遲不開。說是人還沒有到齊。奇怪!剛才取行李得時候,除了省長一家,我們是最後的一家,沒有別人了。該不會是等省長那一家人吧?我和妻子真覺得奇怪了,難道省長一家是和我們去同一家酒店度假?剛才在等行李的時候確實沒有看到有人接他們。
我們正在猜的時候,省長一家拖著行李到了。一上車,省長就向車裏的乘客為他們的遲到道歉,說是行李出了點問題,讓大家久等了,非常抱歉。這下證實了:省長一家確實是和我們前往同一家酒店度假的,沒有省長別墅,沒有當地政府接待,看來純屬私人旅行。
接下來的一個星期,我們和省長同住一家酒店,同用一家餐廳,同去一塊海灘,省長和我們一樣,都是普通的遊客。酒店隻有一個自助式餐廳,省長和我們一樣端著盤子排隊,等著拿取食物,然後和我們坐在一起用餐。閑暇之時,省長夫人還和我妻子聊到了一塊兒:原來省長夫人退休之前,就在我妻子現在工作的那家醫院做護士,還協助組建了他們醫院的嬰兒病房,她們原來是前後的同事,世界真的就那麽小!我們在一起聊起了相互的工作,聊起了孩子……。
一個星期的時間很快過去了,我們又坐同一個航班返回了我們居住的城市。在機場,我們和省長一家——我們的“旅友”——互相道別,說不定在哪裏又會遇到,這個世界本來就很小,人與人的間隔有好多——就好比公民與官員——其實是人為造成的。要是沒有這些人為的間隔,省長和普通公民見麵、交往以至於一同去度假,本來應該是很經常的。
文章讀到這裏,讀者們一定會猜,這到底是不是真的事情?還是虛構的小說?這位省長是誰?
這確確實實是我們親身經曆,並非虛構,隻不過故事發生的地點不是在中國,是在歐洲;省長也不是中國的省長,而是我們生活的國家——奧地利的一位州長:下奧地利州州長普略爾博士(Dr. Erwin Pröll)。下奧地利州是奧地利除維也納外最大的一個州,相當於中國的省。州長相當於省長。不僅如此,普略爾博士還是奧地利兩大執政黨之一人民黨的重頭政治家,他一度被推舉作為本屆奧地利總統的人民黨候選人,但是他沒有接受這一提名。按照一般奧地利選民的觀點,如果普略爾參加總統選舉,總統位置非他莫屬。另外,現政府第二把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普略爾( Wolfgang Pröll) 是他的侄子。要是按照中國的慣例給普略爾州長套級別的話,他應該是那種進入政治局的省委書記的級別。
我們雖然在奧地利生活了20年,但是和州長一起去度假還是第一次。和這邊的奧地利朋友說起這段故事,幾乎沒有什麽人感到驚奇,他們覺得,這再正常不過了。州長的職務是他在州長工作的崗位上,離開這個崗位,普略爾就是一位普通公民,當然,就他為國家和選民做出的貢獻,他可以成為一位受人尊敬的公民。“如果官員不是像普略爾那樣在業餘時間和普通公民一樣去度假,去度過他們的家庭生活、業餘生活,那才真的奇怪了。”所以,奧地利朋友認為,我的這篇故事可能對於中國人來說有新聞價值,在奧地利這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我相信這一點:在我們和州長一起度假這些天,我們是唯一和普略爾博士一起照相的度假者,因為我們到底還是中國人,擺脫不了那些傳統的概念,覺得他是州長,是“官”,而不是普通遊客。其他認識他的奧地利遊客,沒有人這麽做。我想大概是普通的奧地利人覺得,和這些“官員”在一起照張相,並不會為自己增加什麽價值。人的價值,是人自己的能力水平、文化素質和道德情操高低的體現,與你認識官員、和什麽官員在一起照過相毫無關係。
文章寫到這裏,我還真的是猶豫了,要不要把妻子和普略爾合影的照片貼在文章裏。我想了想,還是貼上去,作為我們和州長一起旅行的一個見證。我想要見證的並不是我們有什麽與眾不同的身份,因此而有什麽特殊的機緣接近、以至於認識了州長,正相反,我想要見證的是,在奧地利這種國家,每個人其實都有可能和州長(或者部長和其他什麽“長”、甚至共和國總統)一起去度假,一起去坐飛機,一起在一個餐館用餐……,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也十分願意滿足你想和他們一起照相或者聊天的願望,因為第一,官員是人,也有交流的願望。現代文明的每一項發明和發展,電報、電話、手機、電腦、汽車、火車、飛機,……都是旨在打破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阻隔,有什麽理由把官員通過種種製度與普通公民隔離開來,限製他們的交往呢?第二,這些人是官員,所以特別具有和普通公民交流的願望。奧地利和大多數西方國家一樣,是一個多黨製的demokratisch國家,中文把 Demokratie翻譯成“民主”,是一個太貼切的翻譯:選民做主——某個政黨想執政國家,必須得到選民的首肯。簡單地說,這就是 Demokratie。選民的選擇有可能是正確的,中國的俗話說,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多數人的智慧不可小視。選民的選擇也有可能是錯誤的,德國選民就曾經選擇了希特勒。所以,西方近、現代的曆史,可以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都逃脫不了“民主”的幹係。國家有民主這樣的製度,官員就必須有接近選民(而不是相反,選民去巴結官員)的意識、素質和本領。特別是到了大選的時候,官員們恨不得天天站在大街上笑容可掬地和所有過路的選民照相,然後懇求媒體把這些照片登在報紙上。所以,我在選擇把妻子和州長的照片登在文章裏的時候,我是想說,各位讀者,在奧地利千萬別把和州長的合影太當回事兒——我們就是和州長湊巧在一起度假;但是也別太不把這合影當回事兒——這畢竟體現的是一種製度,你喜歡這種製度也好,批判這種製度也好,還是邱吉爾那句話說得實在,不管怎麽樣,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找到一種更好的製度取代它。(奧地利 維也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