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this.width=450"/>450)this.width=450"/>導演:TimDunn主演:..."> 450)this.width=450"/>450)this.width=450"/>導演:TimDunn主演:..." /> 電視劇:印象派簡史 The Impressionists ( BBC)(2006)(zt) - 博客 | 文學城

迷失畫廊

逛畫廊,看世界, 記下自己的心得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電視劇:印象派簡史 The Impressionists ( BBC)(2006)(zt)

(2010-11-13 16:08:08) 下一個






導演: Tim Dunn
主演: Richard Armitage
製片國家/地區: BBC
語言: English
官方網站: http://www.bbc.co.uk/pressoffice/pressreleases/stories/2006/03_march/30/impressionists.shtml
上映時間: 2007-04-04

劇情簡介 · · · · · ·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939829/

法國巴黎的一批青年畫家在1874年4月舉辦了一次新作品展,這些作品對色彩運用進行了新的嚐試,其中《印象·日出》(莫奈作)尤為引人注目,於是人們就稱這些畫家為“印象派”。著名人物有莫奈、德迦、雷諾阿等。印象派畫家吸取自然科學家對光學的研究成果,在寫生實踐中充分正確地表現物體的色彩變化,反映光線、周圍環境對物體色彩的影響。印象派繪畫(Impressionism)是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19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其影響遍及歐洲,並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國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

印象畫派-簡介

十九世紀下半葉法國興起的一個畫派。這一名稱是由1874年該派作者舉行畫展時,批評家對莫奈所作《日出·印象》一畫出以嘲笑而來。

19世紀西方美術的中心在法國,主宰法國畫壇的仍是有勢力的官方學院派。19世紀下半葉法國畫界有一部分青年畫家反對官方學院派藝術的墨守陳規,由於自己的創新作品不能在官方沙龍展出而強烈反對官方的審查製度,他們要求藝術上的革新和創作自由,經常聚集在巴黎的蓋爾波瓦咖啡館自由交換對藝術的見解,共同尋求藝術創新道路。

 印象畫派-畫派特點

由於他們把“光”和“色彩”看成是畫家追求的主要目的,就不可避免地將畫家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停留在感覺階段,停止在“瞬間”的印象上,這就導致創作中竭力描繪事物的瞬間印象,表現感覺的現象,從而否定事物的本質和內容。在他們看來世界萬物在陽光下一律是平等的。雷諾阿曾說過:“自然之中,決無貧賤之分。在陽光底下,破敗的茅屋可以看成與宮殿一樣,高貴的皇帝和窮困的乞丐是平等的。”這種藝術觀念導致他們在創作中全力以赴地描繪“光”。隻重藝術的形式,忽視乃至否定藝術的內容。如支持印象主義的左拉所說:“繪畫所給予人們的是感覺,而不是思想。”所以我們在印象派的畫中所看到的是充滿陽光 的色塊組合,充滿空氣感。總的說來印象派創作隻重感覺,忽視思想本質,以瞬間現象取代之;以習作代替創作;以素材代替題材;以偶然代替必然;以次要代替主要的。既然是憑感覺,那必然是主觀的,所以印象派所描繪的是主觀化了的客觀事物。這標誌著與傳統藝術觀念、藝術表現方法和藝術效果的決裂。所以說印象派是西方繪畫史上一個劃時代的藝術流派 。

不可否認印象派畫家在陽光探索和色彩分析上有重要發現,在對光與色的表現上豐富了繪畫的表現技巧,他們倡導走出畫室,麵對自然物進行寫生,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間的印象,使畫麵出現不尋常的新鮮生動的感覺,揭示了大自然的豐富燦爛景象,這是對藝術創造的一大貢獻。他們的藝術是屬於現實主義範疇的,他們的藝術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在藝術中的反映。他們的藝術創造是具有革新和進步意義的。

印象派產生是西方繪畫發展的必然結果。繪畫自16世紀威尼斯畫派起就關注光和色彩的描繪,尤其是提香,爾後經魯本斯委拉斯開茲倫勃朗哈爾斯維米爾,在他們的作品中都閃耀著迷人的色彩,尤其是善於描繪陽光的維米爾,他曾描繪過充滿陽光的房間,可謂印象派的先驅者;英國風景畫大師透納康斯太勃爾畫中充滿陽光和空氣,使法國的德拉克洛瓦獲至寶,他在自己的畫中就已竭力表現過,人們稱他是“打開印象主義天窗”的畫家;巴比鬆畫派的畫家已經將自己的畫架移到室外大自然中去對景寫生,為印象主義畫家開了先河;庫爾貝的畫中已經充滿了陽光,有人稱他是“印象派之父”,在所有這些大師們的探索成 就之上,必然產生印象主義畫派。

新印象主義正當印象主義繪畫方興未艾之際,在這個團體中就逐漸滋生出一個新的支派,即新印象主義。它的代表畫家是修拉西涅克,他們崇拜理論,把理論看得高於感覺。修拉和西涅克依照謝弗勒爾的色彩學說,嚐試用原色色點配置,使畫麵產生視覺混合的色彩效果,運用這種準確分布的各種色點來客觀理性地、冷靜地組成畫麵藝術形象。因他們用這種科學的、嚴格化的色彩和筆觸,代替了印象主義畫家的那種富有感情的色彩和生動瀟灑的筆觸,所以人們又稱它為“科學的印象主義”,以區別於莫奈為代表的“浪漫的印象主義”。如果說印象主義所表現的是主觀化了的客觀事物,那麽新印象主義就是表現純客觀的對象,它製約了畫家的情感傳達,它必然導致極端的變革——後印象主義的誕生。   

後印象主義所謂後印象主義是指塞尚梵·高高更的藝術觀念和藝術創造。他們三個人最初都是學印象主義。塞尚和高更還參加過印象主義畫展,梵·高雖然沒有參加過印象主義展覽,但他一直自稱是印象主義。後來他們三人都認為繪畫不能僅僅像印象主義那樣去模仿客觀世界,而應該更多地表現畫家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感受,他們雖有共同的創作傾向又有各自鮮明的藝術個性:塞尚一生的創作活動都是為了追求心目中永恒性的形體和堅實的結構,以創造形象的重量感、體積感、穩定感和宏偉感,最後達到簡單化和幾何化的效果,這使他成為後來的立體主義和抽象主義的始祖。高更主張不要麵對實物,而憑記憶作畫,提倡綜合的和象征的美學原則。梵·高的新畫風,可以說是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日本的浮世繪版畫融合在他個人氣質中的產物,是東西方繪畫合流的結果。梵·高的畫,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強烈地表現了自己的個性。這三位畫家都是在去世後很久才得到社會的承認,他們三人共同開啟了現代藝術的大門,在他們的創作思想、藝術觀念影響下產生了野獸主義、立體主義、表現主義、抽象主義等,是他們徹底地改變了西方繪畫麵貌,由客觀再現走向主觀表現,並使之走向現代,他們被譽為現代藝術之父。嚴格意義講後印象主義不是一個畫派,他們之間不是團體,也沒有聯合開過畫展,更沒有什麽宣言,隻是三人都脫胎於印象主義又有著共同創作傾向而已。後來的美術史家們發現他們既有與印象主義聯係又不同於印象主義,便稱他們為“後印象主義者”。

印象畫派-代表人物

    
印象畫派《睡蓮》
莫奈

莫奈於1840年在巴黎出生,少年時代在麵對英吉利海峽的港口城市拉·阿布爾度過。在這裏他初次見到著名風景畫家布丹。這時,布丹正進行著他的沿著法國海岸線旅行寫生的著名的長途跋涉。布丹注重外光的油鹵技巧給莫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74年的那次展覽, 同《印象·日出》一起,莫奈一共展出了12幅習作。此後,他一直是印象主義畫家集團的核心人物,直到1926年以86歲高齡去世。

晚年的莫奈,在自己的宅邸,中種植了許多睡蓮,他因為風濕病已不能在畫架前作畫,便在家裏客廳的牆壁上,用綁著長杆子的油畫筆作睡蓮的寫生,水光花影,斑駁閃耀,雖然已經不像青年時代那樣嚴謹、認真,但其敏銳而獨到的色彩觀察力,卻絲毫不減當年。如今,他畫過《睡蓮》的這座宅子已經開辟為莫奈紀念館,珍藏著許多印象派畫家的作品。

印象畫派《吹笛少年》
馬奈

馬奈 (1832-1883)是法國印象主義畫派中的著名畫家,他對歐洲繪畫的發展有重要貢獻,盡管他從來沒有參加過印象派畫家的聯合展覽,仍被認為是印象主義畫派的奠基人。馬奈的成就主要體現在人物畫方麵,第一個把印象主義的光和色彩帶進了人物畫,開創了印象主義畫風,馬奈早年受過學院派的六年教育,後又研究許多曆代大師的作品,他的畫既有傳統繪畫堅實的造型,又有印象主義畫派明亮、鮮豔、充滿光感的色彩,可以說他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畫家。他的作品(尤其是肖像畫)很自然地反映出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吹笛少年》用幾乎沒有影子的平麵人物畫法,表現人物的實在,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馬奈的才氣和自負感。此畫明顯帶有日本浮世繪版畫的影響。1883年4月30日, 馬奈因疽毒症不治身亡。,數萬人參加了他的葬禮,著名畫家埃德加·德加,望著長長的送葬者行列,深深地感慨道: “馬奈比我們想像的更偉大!”

 注:馬奈這一名字出典於拉丁文題銘 Manet et manebit,意思是:“他活著並將活下去”。

印象畫派印象畫派
畢沙羅

畢沙羅 (1830-1903)曾被人稱為“印象派中的米勒”,這是因為他早年用印象主義的色彩描繪了以農村和農婦為題材的作品。這顯示了畢沙羅的獨特性,即在色彩至上的前提下給予情節內容以一席之地。除了大量的田園風景畫,畢沙羅也作了許多城市和街道的風景畫。作為風景畫,畢沙羅當然有與莫奈一致的地方,但兩人卻有嚴格的區別。莫奈的色彩來自於畫家對對象的感覺,而畢沙羅的色彩則更多的具有主觀的特征,他力圖畫出最豐富的色彩效果,使色彩語言獲得最大的藝術表現力。所以,畢沙羅具有印象主義的典範性,是色彩美學的經典。在個人風格上,與優雅輕盈的莫奈風格相比,畢沙羅的色彩更厚重豪放,畫麵粗糙的筆觸痕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肌理,色彩變化更加豐富,畫麵幾乎找不到平塗的色彩,每一小塊都是混雜的。

奧古斯特·雷諾阿

印象畫派印象畫派
奧古斯特·雷諾阿(1841-1919年)他的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記錄真實生活的印象派作品,充滿了奪目的光彩。然而到了(18世紀)80年代中期,他從印象派運動中分裂出來,轉向在人像畫及肖像畫,特別是婦女肖像畫中去發揮自己更加嚴謹和正規的繪畫技法。在所有印象派畫家中,雷諾阿也許是最受歡迎的一位,因為他所畫的都是漂亮的兒童,花朵,美麗的景色,特別是可愛的女人。這些都會立刻把人吸引住。雷諾阿把從他們那裏所得到的賞心悅目的感覺直接地表達在畫布上。他曾說過:“為什麽藝術不能是美的呢?世界上醜惡的事已經夠多的了”。他還是女性形象的崇拜者,他說:“隻有當我感覺能夠觸摸到畫中的人時,我才算完成了人體肖像畫”。
印象畫派印象畫派
愛德加·德加

愛德加·德加 印象畫派代表人物。在巴黎出生和去世的愛德加·德加是銀行家之子,生來便是大資產階級,他對古典主義的濃厚興趣和他行為的謹慎似乎與出身十分合拍。不過,他那異常強烈的個性和獨立自主的思想卻又把他拋入革命陣營。他在美術學院安格爾弟子拉莫特的班級裏習畫,並且,始終對安格爾極為敬仰。不管他的天才如何演變,他卻從不背棄過去。毫無疑問,這種對於人類創造的崇敬,對於行善的明確意識是其性格的基礎,也是人們指責他的根源。其畫風的演變也比較清楚地表明德加對印象主義采取了一種非常特殊的立場。他的繪畫作品都無可爭辯地麵對著素描嚴謹、古典之極的藝術。這種手法漸漸地讓色彩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不過,這種色彩始終為現實主義服務。天才的德加賦予它以擴大的視野和獨特的畫麵布局,並永遠地離開了學院主義,其作品意義遠遠超過人們在印象派中給予他的地位。

該派反對當時學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現手法,采取在戶外陽光下直接描繪景物,追求光色變化中表現對象的整體感和氛圍氣的創作方法,主張根據太陽光譜所呈現的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色相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間印象,一反過去宗教神話等主題內容和陳陳相因的灰褐色調,使歐洲繪畫出現發揮光色原理加強表現力的新方法,對繪畫技法的革新有很大影響。代表畫家有莫奈、畢沙羅西斯萊雷諾阿等。

http://www.hudong.com/wiki/%E5%8D%B0%E8%B1%A1%E7%94%BB%E6%B4%B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