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紀實:清明祭,十年牽掛川藏線老兵憶戰友
(2010-04-13 00:08:40)
下一個
十年的牽掛
每年三月,是川藏兵戰部汽車兵進藏運輸任務的開始。每到這個時候,全長約3000公裏的川藏線上,每個兵站都要為汽車兵們安排好食宿,補充好給養。2010年3月14日,作為巴塘兵站的幹部,李選壽和王占傑在兵站最忙的時候,為了十年來的一個牽掛,他們卻要離開這裏幾天。
川藏線是我國西南內陸通往西藏的惟一陸路通道,東起成都,西至拉薩,全長3176公裏,人們又把它通稱為3000裏川藏線,而長年伴隨這條公路的便是川藏兵站部的汽車兵們。
巴塘大站位於川藏線的中部,李選壽和王占傑要去的是離巴塘六百多公裏外的波密縣。十年前,他們一起執行進藏運輸任務的戰友何春光的墓碑就在波密縣的烈士陵園裏。
李選壽說:“3月21日是他的十周年祭日,十年了,我很是想念,想去看看。和我同行的王占傑是我非常要好的戰友,與何春光也有一段不小的淵源。”
何春光犧牲時年僅25歲,是川藏兵戰部某汽車團3連的一名汽車兵,2000年3月,在執行當年第一趟進藏運輸任務時,在波密縣的一處艱險路段,車輛突然失控,掉進了路邊2米深的河中。在整個車身都被河水淹沒的情況下,他奮力把兩邊的戰友推出了駕駛室,自己卻永遠長眠在了雪域高原。
就在何春光犧牲前幾個月,他的妻子剛剛為他生下一個可愛的女兒。這張照片是他春節在家休假的時候,拍的一張全家福,這也是何春光留給家人最後的影像。帶著親人無盡的相思,帶著戰友無限的懷念,何春光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何春光最後一次執行任務時,李選壽和王占傑是同行的戰友,當時李選壽是何春光的副連長。如今,十年過去了,曾經的老路很多已經翻新,李選壽、王占傑也調動了工作,他們不再跑運輸線,而是同在巴塘兵站為“上線”的汽車兵做服務保障工作。王占傑自從十年前那次與何春光一同“上線”之後就再沒有執行過運輸任務,而李選壽也已經有五個年頭沒有“上線”,但有關漫漫川藏線的每一個細節對於他們來說,都是那樣的刻骨銘心。
在川藏線上有一條不成文的約定,巴塘以西犧牲的戰友都要就地掩埋,因此何春光的墓被安葬在了波密烈士陵園。高原和內地相隔很遠,何春光的老家是四川達州,由於進藏的艱險,十年了,他的親屬還沒有機會到那裏看上一眼。因此李選壽、王占傑此行還能完成一個未了的心願,就是通過我們的節目讓不能前往波密的何春光家屬少一些掛念。
艱險川藏路
雖然現在川藏線公路比以前好走多了,但碎石隨時可能從山頂滑落。
這裏是川藏兵戰部的海通兵站,是我們經過的第一個兵站,已經行駛了82公裏。我們要在這裏吃飯和休息。看到李選壽和王占傑,海通兵站站長孫紅臣特別激動,他也曾經是一名汽車兵,何春光是他的好戰友。
因為沒有看到何春光烈士的照片,他的形象在記者的眼裏一直有些模糊,但這一路上有關他十年前的回憶卻並不少,這多少讓攝製組對烈士有了更多的了解。當李選壽他們即將要繼續“上線”時,孫紅臣讓他們把兩瓶白酒帶上。
李選壽獨白:“孫紅臣也是我們的戰友,沒想到他還記得何春光穿最大號的衣服,喜歡喝蒲江的老白幹,看來盡管十年過去了,戰友們在川藏線結下的深厚情意還是沒有改變。一路上我們都在沿途的兵站補給,並沒有在車上吃東西。提起吃飯,我不禁又想起了何春光,這個被大家稱為“糧站”的胖戰友。有一次,已經是夜裏十點了,大家又冷有餓。更糟糕的是何春光班上的一輛車卻拋錨了,他趕緊組織人員進行維修。經曆了很多天的奔波後,在場的車輛隻有何春光的車上有方便麵、餅幹。他把幹糧毫無保留地分給大家吃了,我知道何春光每次總是說自己胖,會多帶一點幹糧,但我很清楚,他就是怕我們大家不夠吃而特意準備的。”
車輛行駛到覺巴山時,車隊忽然停了下來,這段路周邊地質極容易發生泥石流引起的塌方,並且加道路十分狹窄,一邊貼著山體石壁,另一邊就是數百米深的懸崖。從這裏向下望去,無論是誰都會膽戰心驚。
李選壽已經好幾年沒有執行過運輸任務,盡管覺巴山的路比以前好走了很多,但依然讓他緊張萬分。就在這裏,他又想起了當年赴川藏線途經這裏時的情景。他說:“在覺巴山堵車讓我的心變得焦急,也讓我不由得想起1996年的一次進藏任務,就是在覺巴山剛下山時,由於前方道路塌方車隊受阻。還清楚的記得大家在焦急的等待路通的時候,何春光不經意間發現有一台車的右後輪之間卡了一塊石頭。就是趁這個堵車的時候大家一起努力把石頭取了出來,成功避免了因石頭可能引起的一次爆胎或者車輛事故。然而現在,看了車隊裏的幾輛車都沒有夾石頭,因為現在的路的確是比以前好多了。”
覺巴山的道路非常狹窄,隻能單車同行,為了拓寬路麵,四川省的一個工程隊正在此地施工。
在覺巴山受阻兩個小時後,李選壽和王占傑又繼續往前趕路了。
20日早晨8點,李選壽從邦達兵站出發繼續向波密縣開進,這一天將行駛311公裏,預計晚上6點能到達紮木兵站。
車輛已經到了號稱“99道彎”的業拉山。它坐落在怒江江畔,一眼望去,便可以看到一個個清晰的“之”字形路段,汽車兵通過這裏時困難重重。
業拉山很高,需要連續下山四十多公裏,坡很長,而且多是回頭彎,路麵都是沙石路,灰塵也很大。行駛在這條路上,駕駛員一路上要不斷地踩刹車。
走下業拉山,接著開始翻越安久拉山。走下安久拉山不久,就是讓人陶醉的然烏湖。然而秀麗的風光並沒有讓大家有絲毫安全感,因為過了這裏就是中壩地段,而那裏就是讓他們永遠失去戰友何春光的地方。
汽車兵有一句俗話,就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然烏到中壩”,這30公裏的路每年都在整治,但是每年都受到流沙飛石的破壞,當李選壽他們來到牛塌溝路段時,高度警覺起來,因為我們已經能明顯感覺到車輛發生了強烈的跳動,地麵上有一條一條的楞,像搓衣板一樣,駕駛員連方向盤都有些把不穩。
當年何春光在那次運輸任務中正在給學員當教練,就是行駛到這種“搓板”路上時,由於駕駛員沒有經驗,導致車輪打滑,方向失控,車輛滑入了路邊的河中。
當年王占傑在得知車隊在中壩發生事故以後,立即帶領六名戰士實施救援。
聽到駕駛室裏還有戰友,王占傑帶領的搜救隊立即跳入了河中。
王占傑回憶當時的情景說:“當時我的腳碰到了他的胳膊,我馬上站起來說駕駛室裏還有人,他們馬上用鋼繩拉駕駛室,等拉上來的時候,何春光已經不行了,頭這樣歪著,上來的時候我還聽到他的汽車喇叭嗡嗡的響,當時所有人都流下了眼淚。”
在當年何春光犧牲的地方,王占傑久久地看著河麵,就像在凝視著戰友的臉龐。這裏,一條鮮活的生命,為了祖國的國防事業,永遠地離開了他熱愛的崗位和摯愛的親人和戰友。
視頻地址:http://www.laahaa.com/wangshangtanbing/201004/13-34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