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在三藩市 (San Francisco) 上班一晃已 10 年有餘。
我家住在灣區的一個小城市,天天去三藩上班可不是件輕鬆的事情。過去租房子,後來買房子,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去上班。開車最不可取,即使停在公司的停車場,每天也要花 15 刀。再加上灣區車水馬龍,精神必須集中,真的很累。剩下選擇就是 BART (灣區捷運,火車) Bus ,或者共乘車( carpool).
以前我家就在 BART 站旁邊,天天乘火車上班。高峰時期,人還挺多,絕大部分都是上班族,有的上車就打開電腦開始工作,有的讀書,有的看報,有的插上隨身聽閉目養神,有的女士坐下就化妝,旁若無人。有時也有個別散發著臭味的流浪漢或醜陋的暴露狂,碰到這樣的人就隻有遠遠躲開。總之,大家都相安無事,平平安安上班去,高高興興回家來。但也會有特殊事件發生,我的一位朋友,早晨上了火車,照常找個位子坐下,他剛坐下就大叫一聲,跳了起來,原來座位上有半截針頭,他沒看見,被紮到了屁股。這下可緊張了,有沒有傳染病?有沒有艾滋病?趕緊報警。接下來就是在醫院做各種化驗,接受警察詢問等等。又被觀察了一段時間,還好,沒有受到任何感染。可這事也嚇得我每次入座之前也要先用手探一下座位上有無異物。
後來搬家了,離火車站遠了些。隻好改乘 bus 。 這 bus 也挺不錯,高峰時間,每 10 分鍾就有一趟,也不管車上有幾個人,有時隻有一兩位,就跟專車似的。那時我就想,這公交係統不賠錢才怪呢,果然,現在已從每 10 分鍾一趟車改為, 15 分鍾、 20 分鍾、現在是 30 分鍾了。即使這樣,也基本上是每位乘客都有座。我在國內練就的一身擠公車的功夫完全無用武之地。
又搬家了。雖然乘 bus 還是很方便,但又有了更好的選擇,那就是共乘車( carpool )。在灣區,三人以上的車有專用車道 carpool lane ,過海灣大橋時也不收過橋費。所以那些必須開車去三藩上班的人就會主動帶上倆個人,這樣既省時,又省錢。很多地區都有約定俗成的地點作為 carpool 車搭載乘客的 carpool 站。有時車等人,有時人等車,大家都自覺排隊,從來沒人管理,可卻秩序井然。大概這就是美國國情了。有的人不敢坐 carpool ,覺得跟兩個陌生人在一輛車上不安全。可據我了解,火車上有被針紮屁股的, bus 上有鬥毆的,可還真沒聽說過有 carpool 犯罪的。而且,乘 carpool 是又快又免費,怎麽能主動放棄這個福利?我這一坐就是好幾年,真是方便!碰上個愛說話的司機,還可以聊一路,很有意思。曾有一位同胞司機,正在鬧離婚,心情不好,每次我坐他的車,他都會滔滔不絕地給我講他那辛酸的故事,一次講不完,下次碰上接著講,就像不定時的小說連續播講。雖然彼此不知姓名,可我卻基本了解了他離婚的前因後果,也對他的遭遇深感同情。這些司機和乘客雖然互不相識,卻能隨時感到人間的溫暖,下大雨時,有的司機卻冒雨下車,把車內的雜物都放到後備箱去,騰出更多的座位,盡量讓更多的人上車,以免乘客在雨中等車。我也著實感動了幾把,可惜當時都沒帶相機,沒拍下這些感人的鏡頭。
這兩年美國經濟不景氣,加州政府更是天文赤字。為增加收入,海灣大橋也開始對共乘車征收過橋費,每車 2.50 刀。非共乘車則增加到 6 刀。這可是老 carpooler 遇到了新問題,一直免費的共乘車如何消化這 2.5 刀?是司機還是乘客負擔?或是共同負擔?這還的確混亂了一段時間。有的司機找每位乘客各要 1 刀,有的找乘客各要 1.25 刀,有的司機不要,有的司機是乘客主動給就要,不給就不要。為此網上也展開了熱烈的大討論,總之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大家基本上達到了共識,既每位乘客應主動交付 1 刀。也有極個別的司機堅持要收每人 1.25 刀,結果就遭到老乘客的抵製,但凡有別的車,就沒人上他的。我也參加了這個抵製活動,看著他為了那兩個 quarters ,天天孤零零地在那等著不知情的乘客上他的車,也挺佩服他的毅力。
美國的經濟啥時能好起來,咱不知道。那過橋費何時再漲,俺也控製不了。但隻要我還在三藩上班,就要跑通勤,就離不開 carpool 、 bus 或 BART 。若是碰上什麽新鮮事,咱再接著聊。
圖一 BART
圖二 BART 站
圖三 等BART
圖四 BUS
圖五 CARPOOL 站
圖六 等CARPOOL
圖七 CARPOOL LANE
這個問題問的好!看看這個:
http://en.wikipedia.org/wiki/San_Francisco_Bay_Area
記著來這玩兒時,別忘打聲招呼,俺帶貓貓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