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再次謝謝和曲師,龍兄和留兄關於“阿”的討論!參與中亦有諸多收獲!談談個人淺薄體會:

(2015-06-01 13:45:58) 下一個

再次謝謝關於“阿”的討論!參與中亦有諸多收獲!談談個人淺薄體會:

平水韻的來曆(網上資料):

“平水韻”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劉淵而得名。平水韻依據唐人用韻情況,把漢字劃分成106個韻部(其書今佚)。每個韻部包含若幹字,作律絕詩用韻,其韻腳的字必須出自同一韻部,不能錯用。隋朝陸法言的《切韻》分為193韻。北宋陳彭年編纂的《大宋重修廣韻》(《廣韻》)在《切韻》的基礎上又細分為206韻。到了南宋原籍山西平水(今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人劉淵著《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就把同用的韻合並,成107韻,同期山西平水官員金人王文鬱著《平水新刊韻略》為106韻,清代康熙年間編的《佩文韻府》把《平水韻》並為106個韻部,這就是後來廣為流傳的平水韻。

亦有考證說:

1、金人王文鬱《新刊韻略》是景德、《韻略》的改並、增補。
 
2 劉淵《壬子新刊韻 略》是王文鬱《新刊韻略》的翻修(此處史家有異議)。


個人淺見:

1)阿字的仄音用法沒有列入平水韻及其他主要韻譜,是曆代以漢人為首的韻譜編撰人的有意為之

想平水韻成譜之時,諸多律詩名家早已將“阿”以仄音入律,且“阿”以仄音入律似乎已為律詩主流(不談詞的用法),諸韻譜的作者不可能不予考慮!考慮之後亦無錄用,有意為之也。 曆代造譜者,皆當為一世名家巨匠。 有意拒“阿”字的仄音用法於漢家雅律之外。定是認為,他們自己是漢音純正的最後維護者! 如是考量,曆代曆朝,當可理解其用心良苦也!!!

有趣的是,《新刊韻略》的作者王文鬱乃金人。 想“阿”的仄音(蒙,金,滿族“阿”有仄音)不會不曉。《新刊韻略》上不知是否錄用了阿的仄音。或王為漢族(猜想)金人,故不為之亦有可能。

2)那些唐宋以降的詩家,將“阿”字用仄,亦有意為之

那些唐宋以降的詩家,不可能不對韻譜了若指掌!我等業餘文青(指俺自己哈,諸位詩友不必在此對號入座)尚知,人家都是專業大腕兒!明知韻譜上為平,仍將“阿”前撲後繼的做仄用,餘以為,故意為之也!

有趣的是,律詩中以阿為仄的,冒韻譜之大不韙反為主流。

唐宋元明清,起碼三個朝代是“阿”有仄音的人君臨天下。可以想象當年“阿”字的仄音有多流行。 詩人,藝術家也。藝術家對新鮮事物的探索和接受當不受非議!!! 嗬嗬!

五胡十六國以後,胡服騎射,“阿”字作仄入律,皆有意為之也!


總結一下個人體會:

鑒於曆史原因,俺不認為這個“阿”字的用法是個可平可仄的問題。而是有時當平,有時當仄。
 
雖然諸多韻譜裏都為平聲,但當用在“阿嬌、阿誰、。。。”等時,律詩中當仄多年來已為經典,故俺會師古人用之為仄!
 
當用於“阿瞞”指李隆基則“阿”一定為仄!
 
當用於“阿瞞”指曹操時,俺的確有些困惑!用仄則為遵循唐宋以來的慣例或經典。 據說,“阿”在上古為仄。不過這個俺無法考證。

然由詩經以降,“阿”在漢韻中皆為平! “阿瞞(滿)”當仄實為五胡亂華的證據(戲言)。阿瞞在其之前為平已然好幾百年。俺總是在想,是不是應該當平? 如此讀者一眼就能區分曹阿瞞和李阿瞞,豈不快哉!!!哈哈!,(沒辦法,一想到漢家兒郎曹操就覺得阿瞞應該發平音)。

古人起碼在詞裏也有把曹阿瞞的“阿”用平的,沒準兒和俺的拙見略同!每讀至此,便有一樽遙酹江月的快意! 幹!
 

(俺對音律所知不敷皮毛,些許體會,還望諸師垂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