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舊稱”申”和”滬”, 上海的地方劇種”滬劇”, 古時也被稱為”申曲”. 上海被稱為”申”是因為上海的黃浦江古時候被稱為”春申江”. 黃浦江始於上海市近郊青浦區(以前是青浦縣, 現在被上海”吃”掉, 叫青浦區了)朱家角鎮澱峰的澱山湖. 澱山湖的源頭則是太湖. 黃浦江是中國上海重要水道. 在吳淞口注入長江, 不過說是注入長江, 但如果它在吳淞口的流經方向再稍向東北一些, 你簡直可以說它是跟長江一同衝進東海. 黃浦江在上海境內基本是南北走向, 所以也就有了浦西和浦東. 我們小時候都知道一句話:”寧要浦西一張床, 不要浦東一棟房”. 原因, 此處不詳. 隻是如今的浦東, 已經是經濟騰飛的龍頭, 上海最高級的科技業, 金融業都聚集在浦東. 房價也節節高升, 有些樓盤價格已經超過了浦西.
相信屯裏各位都是生在紅旗下的年齡, 真正長在紅旗下的應該不會來這裏上網, 都被請去<<小崔說事>>了. 各位過去聽到過的上海話, 可以說是除了普通話之外, 中國各地方言裏曆史最短的語種. 上海話在20世紀初剛剛形成. 上海本沒有現在那麽大, 19世紀末之前, 上海浦西隻是黃浦江邊的一片泥灘, 行政官府在今天的鬆江區(當時是鬆江縣, 也隻是在最近5,6年裏剛剛成為了鬆江區, 包括當時的青浦縣, 嘉定縣, 金山縣, 上海縣(今是閔行區), 吳淞縣等等(還有很多), 如今都成為了所屬上海的區, 有相當一部分都是近5,6年內的事). 當時”上海”這塊地方的話是以嘉定縣和浦東農民的話為標準, 也被後人至今稱為”本地話”. 19世紀末, 上海成為了多國的租界, 也因此帶來了商機. 江浙兩省, 以及一部分山東人和廣東人到上海來謀生, 而這些地方人在上海, 似乎都約定俗成地幹著同自己老鄉幹的同樣的行當. 蘇州人在上海賣刺繡; 無錫人在上海賣餛飩,湯包之類的點心(無錫的湯包可是出了名的); 這裏要提一下, 雖然蘇州,無錫都屬江蘇, 但都在長江以南, 長江以北的江蘇人, 無論是來自哪個城市, 到上海似乎隻是給人搓澡, 扡腳, 理發, 或在路邊擦皮鞋, 修鞋, 磨刀的也有. 至今江浙一帶的人都知道著名的”江北三把刀”是扡腳刀, 剃頭刀和菜刀(本人無意詆毀蘇北人, 但以上所述屬實, 其原因不詳); 浙江一帶的杭州人到上海賣茶葉; 紹興人到上海賣幹貨; 寧波人在上海常見有兩個行當, 一是裁縫, 二是帳房先生; 山東人因為體型高大, 身材健碩, 初初他們隻是在上海街頭練把式, 賣大力丸(所以在如今的上海話裏, 對山東人的稱呼除了”山東人”外, 還常可聽見那時流傳下來的一種稱呼—“賣拳頭朋友”), 山東人後來被警察廳請去當警察了; 因為上海這地方多雨, 而每次下雨總會掃了富家子弟和千金小姐逛街的興致, 而廣東人自己在廣東設計和建造的百貨公司商業街, 人行道上都是帶頂的, 無論馬路上如何刮風下雨, 就是下磚塊兒, 人們照樣可以悠閑自在地穿梭在人行道上. 這種房型在廣東被稱為"騎樓". 於是, 大批廣東建築工人被請到了上海, 以至於就有了今天上海金陵東路上的樣貌. 所以, 今天的(不能說今天的, 今天的上海話又變了)是上海本地農民的方言, 再結合了蘇州話, 無錫話, 常熟話, 蘇北話, 山東話, 杭州話, 紹興話, 寧波話, 廣東話, 以及英文等多種不同語言後所產生的一種新型海派方言. 可惜的是, 今天的80後的上海話已經大大走樣; 90後的上海話,我回國期間有很多聽不懂. 上述的”正宗的”上海話, 現在還可以在爺爺奶奶輩裏聽到, 還有一批在49年去香港,台灣的老上海, 他們說的都是20世紀初形成的標準上海話. 如果各位看過王家衛的<<花樣年華>>, 就應該聽過這種上海話.
---------------------------------------------------------------------------
|
| <><><>
/> />><><><>
/> />>
萬裏長城永不倒
曲: 黎小田 詞:盧國沾 原唱: 葉振棠 翻唱: 淘淘寶寶
昏睡百年 國人漸已醒 睜開眼吧 小心看吧 哪個願臣虜自認 因為畏縮與忍讓 人家驕氣日盛 開口叫吧 高聲叫吧 這裏是全國皆兵 曆來強盜要侵入 最終必送命
萬裏長城永不倒 千裏黃河水滔滔 江山秀麗疊彩鋒嶺 問我國家哪像染病 衝開血路 揮手上吧 要致力國家中興 豈讓國土再遭踐踏 個個負起使命
萬裏長城永不到 千裏黃河水滔滔 江山秀麗疊彩鋒嶺 問我國家哪像染病 衝開血路 揮手上吧 要致力國家中興 豈讓國土再遭踐踏 這睡獅已漸已醒
下載MP3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