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看到網上一篇文章,蠻有趣的,講“語音歧視”。作者說,這是一種“比以膚色為標準的種族歧視更荒謬”的歧視,“它的集中表現是,一個男人如果講上海話,就有怕老婆之嫌;講河南話,就有詐騙之嫌;講廣東話,就有大款之嫌;講台灣話,就有色鬼之嫌;講東北話,就有殺人越貨之嫌;講陝西話或者山東話,就有老粗沒文化之嫌;講北京話,雖然王小波稱讚這種語音高貴,卻有胡同串子或破落子弟之嫌。”
嗬嗬,這樣說來,我們的國人都是生活在被歧視的偏見之中。要想把偏見清除掉,需要人們具備多麽高的修養和素質啊。可是,社會的有趣也在於存在各種各樣的人,包括在接觸著高等文化和教育的人們中間,知識跟修養不成正比的人也比比皆是。一個人接受的教育水平高,並不標誌著他/她所具備的文化水平高,有一些自小在家庭教育中所欠缺的東西,成人之後也極難補回來。於是,在一些點點滴滴的日常言行中就會將自己身上的破絮爛棉花一展無遺。很可惜,也很可悲。好在有些人也不在意自己一身的破絮爛棉花,憑著一股“嚇死膽兒大的”精神,橫衝直撞,也算是讓人佩服的品質吧,至少生存能力強。這種時候,修養就顯得多餘甚至是累贅的。強盜邏輯在生活中暢行無阻。在野蠻麵前,文明是多麽脆弱,就像尖刀利刃麵前精美的陶瓷和絲綢,麵臨被一刀粉碎的命運。
回到“偏見”這個話題,真的有很多令人哭笑不得的經曆。一直生活在教育這個圈子裏,切身體會著這個世界裏論資排輩的特質。出國前,主持一個外語電視講座,按照導演的意見,架上一幅大大的眼鏡,因為“太年輕沒有說服力”。在日本,常會聽到人們“表揚”說:“你一點兒也不像中國人呀。”忍不住反問:那麽,中國人是什麽樣?……想起來,還真不少呀……還有同胞說:“你說話柔柔的,一定是南方人。”拜托喲,我一米七的身高,怎麽看出是南方人?!被一個台灣朋友叫去吃飯,在路上被人看到,於是這個朋友被他的台灣同胞們譏諷“說話都帶有北京味兒了!”於是我的同胞們就認定這個台灣朋友是我的“男朋友”:“你一定要把他統一過來,不能讓他統一過去!”我……哭笑不得。
算了,沒有這些事,這會兒也沒什麽可以調侃給大家的不是?其實偏見傷害的說不定是持有偏見的人呢。都是博得人們一笑的笑話。
還有兩天就要過年了,可能沒有時間來這裏,在此祝大家
過年好!
看了這篇,很有感觸,謝謝。它使我再次提醒自己,做人心胸和眼界不能太狹隘,要寬容和理解。
每個地方都有好人和素質不好的人,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為人處事,我覺得還是要先從學會尊重別人開始做起。要別人改變對一個地域的人的偏見,隻有從自己做起,特別是象我們這樣在海外的華人,代表的不僅是一個地域,也是一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