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律】懷古兩首

(2013-05-19 18:55:40) 下一個

 漫將殺戮作奇功,霸業總消煙雨中。
洗是洗非東逝水,吹生吹死黑罡風。
千秋夢斷鹹魚臭,二代歌殘玉樹紅。
縱使江東一窩虎,不如織席販鞋翁。



休誇渭水釣璜功,反入君王懸彀中。
牧野白旄遮日月,營丘蒼兕嘯霜風。
六韜未染浮煙綠,百世已多漂杵紅。
可笑磻溪留跡後,江湖滿是假漁翁。

稍微自注一下。曆代正統的觀點,都說武王伐紂是以至仁伐不仁,所以是順應天時解天下之倒懸的正義之戰。但是從史料的記載來看牧野之戰卻是極其血腥的。據《尚書·周書·武成》描述牧野之戰 :“…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會於牧野。罔有敵於我師,前途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漂杵。”這個問題古人也發現了,以至於孟子也感歎道:“盡信書,不如無書,…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隻好不采信尚書的記載才能自圓其說。盡管曆史是勝利者書寫的,不過古人還是比較實在,尚書的記載隻怕比後世的腐儒要可信的多。

在與帝辛決戰前夕,武王曾發表過戰爭動員令---《牧誓》,裏麵列舉了紂王的幾大罪狀:
   1. 聽信妲己  
   2. 不留心祭祀神鬼、祖先
   3. 不重用比幹、箕子和微子啟等人
   4. 重用逃亡的罪人

這幾點雖然說明紂王不是什麽好皇帝,但是從現在看來似乎也不是什麽滔天大罪。討伐的理由似乎不是很充分。因此子貢曾表示“紂王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史記裏也曾暗示討伐之戰似乎不是那麽順應天時,“武王伐紂時,龜兆不吉,風雨暴至。群公皆懼,唯太公強之武王,於是遂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