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一種態度和習慣
(2006-01-06 07:59:06)
下一個
有人說在職場中也有類似婚姻中的“七年之癢”。慢慢的熱情就沒有了,工作越來越像雞肋 -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平淡的工作象平淡的婚姻一樣,很多時候都是態度和習慣導致的結果。
1. 活著的永動機
這兩天,閑來無事,整理計算機上的文件,發現了很多老文件。這些files裏分門別類的記錄著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料。有一個file裏記滿了剛加入公司那段時間在工作中學到的新的詞和短語用法。比如說:"I am really swamped(*) today and will callyou sometime tomorrow。" 看著厚厚的十幾頁紙,我不禁感慨萬千。 剛進公司時說話,寫作都不行,心裏說不出的滋味。那時,每天都有強烈的學習願望。每天把別人寫的email,說的話記下來,學習商業用語;那時經常拿著一大摞報告回家,學習商業寫作和分析。我的學物理的室友開玩笑說,“誰說世界上沒有永動機,你就是一個活著的永動機呀。生命不息,學習不止。”搞的我們哈哈大笑。
後來不知什麽時候,我覺著自己適應了,得到表揚了,慢慢的就不再利用業餘時間看和工作有關的材料。覺著工資就發那麽一點點,還要用業餘時間,不幹了。
2. 我的三年之癢
再後來,開始抱怨工作一成不變,每天重複同樣的東西,擔當的職責不夠多,升職論資排輩。開始東想西想,是不是要換個行業,換份工作;以自己的背景,呆在這裏大材小用。
最近一次麵試經曆讓我更是迷惑。我被以前的一個同事推薦去他們公司(也是四大)麵試,我隻是想認識一下同行業的人,多了解一下情況。第一個合夥人就給我一個下馬威。他說:“告訴我你為什麽要到我們公司?告訴你我們公司和你們公司沒有任何區別。”“這個行業已經很成熟,很多工作越來越商品化(commoditized)。你既不是博士畢業,又沒有法律學位,你成為合夥人的概率幾乎是0。” (可能還沒好意思提我是外國人。) 老頭語重心長地說,“以你的背景,你為什麽不去金融業,去一個麵更廣的行業呢?十年以後,如果AA(指我做的行業)沒有了,你怎麽辦呢?”“看了你的簡曆,我覺著 - you are not a good fit。”
後來的一個合夥人感受是:做了15年,做什麽也會很枯燥了。問了一下他對職業發展的想法,老先生說,現在大公司內部也開始in-house做我們這塊業務,高層管理一年也能拿到$200K左右。要是10年前有這機會,他早就不在這了。
總而言之,這次麵試加重了我的困惑。 不管是考驗還是真話,我覺著所說的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3. 那麽怎麽辦呢?
想了很久,覺得換工作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前失業時,拿到了四大的工作,不也是激動的找不到北。再另人激動的工作,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很多時候不是工作造就了人,而是人define了自己的career。老公說的有道理:你的問題不是換不換工作,而是如何擴展你的career。一個人可以把事情越做越大,也可以越做越窄。
舉身邊的兩個例子。一個台灣裔美國人,畢業就做AA(指我做的行業),後來又讀MBA,畢業後一心要做
I-banking,並開始在Goldman實習。由於種種原因,又放棄I-banking,回來做他的小manager。後來芬蘭office需要人,他就去芬蘭幫著做項目。結果三年就做了合夥人。AA在芬蘭沒有前途,因為政府沒有regulations。他就找準機會,開始涉足M&A services,把AA變成M&A services的一部分。他的客戶關係多了,竟然以五個人的小組吞並了十幾個人的Transactions Services (part of their business is M&A services) 組,成為芬蘭FAS (Financial Advisory Services) 的lead partner。推算一下,成為合夥人時他可能才29,30歲。這斯說後來獵頭公司找他,職位是著名投行的M&A managing director 一職。32歲時又開始了下一個挑戰,去中國做AA的lead partner。AA這塊業務,我們在中國隻有5%的市場份額。
分析一下他和我老板的區別:觀念和魄力。我曾經問我老板他是如何做marketing的。他說,我們不用自己做市場,我們組主要靠federal 和 international tax 來 refer項目。他的這番話讓我很驚訝。客戶關係應是他生存的根本,把生存權都放在別人手裏,自然是當不了合夥人。上麵提到的台灣美國人,在芬蘭舉辦了一個conference,把大名鼎鼎的Michael Porter (如果沒聽說過,可以google一下這人) 請來。當然,他能把 Porter 請來,也是很多年積累的結果,決不是一件易事。Porter 要來,很多CEO,CFO就報名參加他的conference。結果一天下來,會議收入比AA小組一個季度的項目收入都多。更重要的是,他建立了客戶關係,為他做M&A services 打開了局麵。
以前我和AA的Global Leader在一個office。這人以前是工程師。八,九年前MBA畢業後開始在我們這幹。他實在是幹到頭了 - Global Leader。最近一個驚人的舉動是辭職,做一個從S&P分出來的公司的AA組的頭,幫他們開展業務,就等著公司成功上市,身價成幾何級數增長。原來我們這麽無聊的業務,都可以跟股票上市,創業
聯係上。路,都是人自己走的。
試探了一下我老板會不會跟他走。我老板說不看好Global Leader 的選擇,因為我們做的是國際業務,沒有其它國家的支持和稅務組的支持,業務很難開展。我想,這可能就是他們之間的區別吧:一個給自己創造出道路;一個守著原有的規則,玩一成不變的遊戲。
相信這些人走到今天也不是一蹴而就。道路中的挫折,困惑也不會少。不過抱怨是沒用的,聰明的人在別人抱怨時已經開始獨辟蹊徑,深謀遠慮了。
4. 下一步如何做呢?
我認為有三點很重要的素質 (想起來別的在補充)。
1) 不能放棄學習知識的熱情,不局限在日常工作範圍內。想想以前的學習勁頭,挺令人感動的。不過以前學的都是顯而易見的東西,比如說,說和寫,專業分析,並且局限在staff水平上。把自己換位成一個AA領域的expert,現有的水平能行嗎?不夠。現在就管理項目和客戶關係,行嗎?還差點。那為什麽每天抱怨沒機會學新東西呢,抱怨工作無聊呢?
我從認識的朋友中發現,按比例,女的更容易做事局限在眼前,容易抱怨,經常容易為眼前的挫折沮喪。我的一個大學同學(男的),剛進公司時是junior analyst,薪水大概5,6萬。不到四年,他已經做到了vice president (中間有很多級, - senior analyst, director, assistant vice president),薪水和獎金大概也漲到了15,16萬。公司的平均工資漲幅是每年5%,amazing!他這人做事非常可靠,專業水平很強,更重要的是善於人際交往,深得老板的賞識。
我們另外一個同學和他做同樣的工作。她非常上進,想把事情做好。可是經常發火,覺著做的事情都是簡單,無聊,重複,每天上班越來越成為一種負擔和糊口的手段。她說,很多事情她不明白,別人花幾分鍾給她講講,就可以了。可是,沒人給她講,每天就是做無聊的事情。
相信那個男同學是從這條路上走過來的。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硬著頭皮,琢磨出來的。同樣的事情,他會想辦法改進,會夜裏讀文件到1,2點鍾。他以前舉了一個很小的例子,剛進公司時,工作是寫SAS程序,run已有的模型。很多工作都要手工做。幾年了,組裏的人,包括Ph.D.,一直這麽做。他就把整個process寫程序給automate了。事情雖小,可是讓人很impressive。
人們經常說:“leadership is a choice, but not a position。” 有道理呀。一個人可以被委任予responsibility,更可以自己選擇responsibility,選擇自己的position。當然,這種選擇得和能力水平想匹配,這也就是為什麽要不斷的學習,積累,並且放寬眼界。不斷積累的知識,開闊的視野是自己去選擇道路的基礎。
“Be proactive. Take more effort. Take leading roles in certain areas.
Expand our knowledge horizon."
2) 做事要有堅韌的毅力,要學會忍耐,善於思考。人這一輩子,總會遇到不公平的待遇。可能是工資低了,可能是懷才不遇了,可能老板太壞。有的人會一點點改變局麵,讓自己的才能顯露出來;有的人會賭氣撂挑子不幹或走人。“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上麵的提到的朋友第一年下來,辛辛苦苦,大老板隻給漲了幾千塊錢工資。簡直是不可思議。再後來的三年,career火箭式上升。
我的一個朋友因為年終老板(據說是個啥都不懂,又壓製別人的經理) 給得評語不是自己期望的,因為自己拿到綠卡不再有求於公司,就和老板鬧翻了,一氣之下走了。現在多少有點後悔當時的衝動。我在想如果是我會怎樣,如果是我上麵的提到的朋友又會怎樣。同樣一件事出來,每個人會把它shape成不同形狀,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
我工作的第二年,performance指標是 region 所有office最高的。前幾天才知道,那一年,我的工資漲了10%,可是同組的一個女孩漲了25%,其它的人也比我高很多。而且發現連著三年,她每次都是15% 以上。我心裏氣得不得了,恨恨地想著下次可能得拿著別的offer來威脅公司。如果我來一個換位思考會怎樣,我剛進公司時因為是碩士學位(而且還有兩個),比她工資高2,3萬。論學位,是比她高;可是幹的活,做的貢獻,憑心而論她比我強。她做事情極其有責任心,把每一個項目都當成自己SAT考試那樣去做,文章寫的好,而且鑽研問題的能力也很強。雖然是第二年staff,我覺著她比一些熬年頭上去的manager都強。她這人很bitchy (她用這詞形容另外一個同事,我覺著她倆挺象。),但是很能幹,很認真。事情交給她,你就放心吧。還是第三年staff時,她就掌握了美國最大電信公司的客戶資源,並且成為IP轉移這一大類項目的expert。當然,代價是有的,這個項目的高級經理半路離開公司,按常規是要再派其它經理。不過其它人誰也取代不了她的重要性,因為隻有她知道項目的每一個細節。她就跟著合夥人,沒日沒夜的把上百萬的項目給做下來了。中間GMAT也沒考好。雖然她隻是senior associate,可是實際上在承擔一個manager,或者是senior manager的職責。她的辛苦和努力,自然會有回報。如果你問她,想不想長期做AA業務,她會斬釘截鐵的說,“No。”那為什麽她工作要這麽刻苦,盡職盡責。我想這是她的習慣 - 把事情做的盡善盡美。成功是一種習慣。
想想自己,在工作中經常有懶惰情緒,覺著事情有別人罩著,我把自己份內的事情做完,就行了,多花時間在工作上,總覺得吃虧了,又沒給我什麽好處。成功是一種態度。
老公經常說,最怕一進公司就把自己當棵蔥。以為自己是什麽碩士,博士,就一定比別人強,要做比別人高級的活。Stay humble, stay hungry。另一方麵心底裏要aiming high,有vision,有耐心,,是Ph.D.就真正發揮出Ph.D.的作用。。
以前我有一個可能是錯誤的觀念,認為"climbing corporate ladder"是一件浪費生命的事情,極其無聊的事情。而個人創業,才是真正的價值實現。其實,無論給人打工,還是自己創業,很多習慣,態度,和素質,都是一樣的。隻有自己才能打開封鎖自己思想的枷鎖。記得一年前,給在Oracle的印度同學(在找工作的文章中提到他)發email,問他近況如何。他說已經從database組轉到product development/ marketing,正在實現他的幾個新產品的設想。我說,“感到climbing corporate ladder很無聊,呆在公司裏浪費生命。”他說:“我不這麽認為。在公司裏麵還是有機會創新和發展的。如果自己的公司不鼓勵創新,應該找一家有利於發展和創新的公司。”明白了,問題還是在人身上。如果我去了Oracle,估計每天痛苦掙紮,程序不願意編,創新就更無處可談。所以,很多的問題都是和個人相關的。前兩天,看見網上爭吵到底學會計的有沒有前途。這爭吵沒什麽意義,會計師和會計師的前途可以千差萬別。別人的路是很難照葫蘆畫瓢地走的,沒有自己思考過,嚐試過,就永遠也不知道其中的滋味和奧妙。
3) 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這事挺難,另外大家常說的一句話是“尤其是用英語,在一個不同的文化中,太難。” 反正這是個大坎,不過也得過。所以別無選擇,拿出當年考G的決心。前年這時候去滑雪,摔得屁滾尿流,好羨慕,好羨慕得心應手的人。今年又去滑雪,忽然悟出來了,能自如的轉彎,減速。和人
打交道,也有一個過程,從羨慕別人到頓悟,需要不斷的琢磨和體會。這個方麵想法和體會還不夠成熟,而且提高人際交往水平是個大課題。以後一邊體會,一邊補充。
總而言之,first thing first. The first thing is to work on myself.
--本文來自 hotdog [工作中的七年之癢]
http://www.hotdogjob.com/forum/viewtopic.php?t=430
自言自語: 這篇文章很替我說了些話。說來說去,境遇隻可以成為一個借口,關鍵是你真正努力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