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強烈反對鈴木教學法

(2013-03-04 08:03:39) 下一個

給7歲以上的孩子。


 


鈴木教學法隻適合學齡前兒童。多數7歲以前的普通孩子對符號認知力低。鈴木教學法采用聽音學習,這樣大大減輕了琴童的負擔,有極好的教學效果。


我娃5歲半開始學習鈴木豎琴。到7歲,老師開始強調讀譜,還特別給了一本《讀譜維生素》。孩子很快就認識音符,但極其不熟練。孩子已經習慣聽音學習,讀譜吃力,速度慢。我聽說有早年學習鈴木小提琴的職業提琴手,在交響樂團裏仍然依靠聽音學習,視奏能力差。我不願意孩子也落到如此境地。我想方設法幫助孩子提高讀譜視奏。經過一年多的絕望掙紮,我黔驢技窮,孩子的讀譜,視奏能力進步甚微。孩子已經習慣聽音學習,對讀譜視奏望而生畏。


最後隻好在孩子接近9歲時,讓孩子開始按傳統教學法學鋼琴。老師上課布置下周需要回課的曲目,除了個別難點老師示範,總體上需要孩子自己去讀譜後練習。幾個月下來,孩子讀譜視奏水平就達到其他5歲開始按傳統方法學樂器孩子的程度。


鈴木課本裏技術坡度上升快。一種技巧需要過好幾課才有機會重複,所以經常要複習以前內容。一支曲子需要很多次課才能學完。重複這麽多次,孩子早背下來了,沒有讀譜的需求。初級鈴木課本每級隻有十幾支曲子,中級課本隻有幾支曲子。


傳統課本學鋼琴,課本曲目裏技術難度上升緩慢。每次課學幾支新曲,不讀譜根本不可能完成作業。新曲目鋪天蓋地,根本沒時間重複,默彈。孩子讀譜視奏能力迅速提高。但這種方法明顯不適合學齡前兒童,因為符號識別是他們的軟肋。傳統初課本每級幾十曲,中級課本每級上百曲,孩子讀譜成為必須。


鈴木教學法完全可以讓孩子學到高級演奏技法,但很難讓孩子掌握讀譜和視奏。讀譜和視奏能力低下嚴重妨礙了大孩子在音樂上的發展。本著揚長避短因材施教的原則,學齡前兒童隻適合鈴木教學法。進入學齡童要及時改弦易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