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理學 - 虛假的共識及獨特性

(2010-04-09 13:22:38) 下一個
我們有種好奇的傾向,喜歡通過高估或低估別人與自己行爲方式的共同性來提高自我形象。爭論點在於,我們以高估別人同意此觀點的程度來得到論據。——這個現象就叫做虛假共識效應。

如果我們喜歡加拿大公民投票,或者支持新西蘭民族黨,我們會一廂情願地故意高估別人同意自己的程度。我們還會把這種感覺當作常識。

當我們做了壞事或是失敗的時候,我們會安慰自己說這種過失是很常見的。當一個人開始說謊的時候,他也開始懷疑別人誠實與否。他們會相信別人和自己一樣:“我會撒謊,難道別人不會?”如果我們在收入稅或者抽煙的事上作弊,我們有可能會高估別人也這麽做的程度。如果我們覺得性衝動,我們會假設對方正好此時也會有這個需要。四個最近的研究已證明:

在公共洗澡堂偷看別人裸體的人相信別人也在做同樣的事;

運動後感覺口渴的人會認爲迷路的登山者一定會覺得幹渴比飢餓更可怕。在實驗裏,88%的運動後口渴者這麽認爲,相比之下,隻有55%的準備運動的人會這麽想;

當人們自己的生活發生改變的時候,他們認爲世界改變了。初為人父母的人會認爲世界比以前更危險。正在節食的人會把食品廣告選為當下最流行廣告;

持有負麵的種族主義想法的人會假設其他很多人都持有和他相同的觀點。所以我們對別人的觀點的理解有時候會揭示出我們自己的東西。

“我們不能客觀的認識事物。”Talmud說,“我們會按自己的想法去看事物。”

虛假共識效應會在我們狹隘地獲取形成觀點的原因時發生,而這個原因中總是很突出地包括了自己。在缺乏其他信息的時候,爲什麽不能“突出”一下我們自己呢,爲什麽不歸罪於別人對自己的了解,假設自己的回應就是別人可能的回應呢?而且,我們更喜歡和那些與自己持有相同見解或有共同行爲方式的人打成一片,然後再在一起討論這個世界。

在談論到能力問題,或者我們自己表現好或者成功了的時候,虛假獨特性更容易發生。在自我形象的認知上,我們會認爲無論自己的才能或道德標準都是與脅煌?摹?r 所以那些在醉酒駕駛時使用了安全帶的人,會高估其他醉駕的人數(虛假共識),而低估其他醉駕會使用安全帶的可能性(虛假獨特性)。這似乎剛好是我們對自己褒獎多於批評的必然結果。一種行爲越不常見,我們越會過高估計它的發生頻率(如果有20%的人自私自利,他們會有很大的空間來想象與自己一樣自私自利的人的比例),這樣我們就可以認爲自己的缺點其實很常見,而我們的美德是別人鮮有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