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牧的夢囈

清流從不爭,涓涓萬物洗
正文

<非誠勿擾2》看完後,感覺到創作的瓶頸,生死議題

(2010-12-28 15:19:07) 下一個
離婚典禮:人生告別儀式,兩個儀式,充滿黑色幽默,人生哲理。 最後李香山說他閨女川川有出息,莫名其妙地來了一段議論馬大爺的共產主義,這個確實微妙。李香山說女兒沒有變成一個“錢串子”,還知道讀書理想,覺得馬列靠譜,也許是諷刺當今中國舉著馬列大旗,實際幹著資本主義“錢串子”的原始積累,也不可知哦。。。誰說馮爺沒有思想啊? 北京人的政治敏感,幽默之中譏諷朝政,遠遠不是港台香港文化下熏陶的可以理解的,大上海也差遠了,從崔建《一塊紅布,紅色的蛋》,到最近的薑文的《子彈在飛》中的白馬列車,鵝(俄)國;到票房賺地缽滿的馮小剛都流淌出來了至於能否理解到位,需要各自的造化,這一點北京人乃至在北京混過的,得天獨厚。

李香山的女兒川川為其父念誦的詩
 
在電影《非誠勿擾2》的片尾,李香山(孫紅雷飾)的女兒川川為其父念誦下列這首詩,一般將其錯認為西藏17世紀著名詩人倉央嘉措所作,實際作者紮西拉姆多多,出自其2007年創作的《疑似風月》集的中集,詩名《班紮古魯白瑪的沉默》。

  原詩如下: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裏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裏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裏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裏

  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裏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裏

  默然相愛

  寂靜歡喜





參透愛的道理的
倉央嘉措《十戒詩》是<非誠勿擾2》的結尾歌,
生活在17世紀的浪漫詩人倉央嘉措早就參透愛的道理,對現代人有什麽啟示呢?

,他在《十戒詩》中寫道: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決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