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牧的夢囈

清流從不爭,涓涓萬物洗
正文

Avigdor Arikha 阿維格多 阿利卡

(2010-05-11 13:43:15) 下一個

阿維格多﹒阿利卡(Avigdor Arikha) 於4月29日辭世

來源: laodie10-05-11 13:30:20 [檔案] [博客] [舊帖] [轉至博客] [給我悄悄話]
   
阿利卡對中國繪畫學術界(比如央美)影響深遠,僅此哀悼一代大師不在。


Avigdor Arikha            阿維格多 阿利卡

2008-10-19 10:43:34)
維格多 阿利卡(Avigdor Arikha 1929年出生於一個猶太家庭,他的少年生活極為動蕩,他13歲時被關進了納粹的集中營,但他的繪畫才能使他有幸被解救並於1944年進人巴勒斯坦,進人耶路撒冷的美術學校,後又赴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學習。在此受戰後流行於西方的抽象表現主義風格影響很大。27.jpg

 

 

50年代起,他被認為是以色列很有前途的前衛的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在60年代後期,阿利卡突然決定放棄抽象藝術而改為寫實方式,在他看來,藝術的實質在於觀察。197011月他的版畫在巴黎與奧登伯格、勞申伯格和約翰斯的聯展確立了他的寫實畫家的地位和身份。

24.jpg

盡管他曾經曆了許多曆史重要事件,但他的繪畫題材大多取自周圍的日常生活,室內窗外的所見之物以及一些為人所不注意的細小的角落。這與他堅信微小的事物同樣可以具有大的意義的信念有關。所以一些藝術評論家將其稱為肖像畫家和靜物畫家。實際上他開拓了西方傳統意義上的靜物畫領域。

25.jpg

 


4DPict.jpg

 

5.jpg

 

 

 

 

 

29.jpg 

在他的畫麵上通常可見各種傳統題材中不予表現的屋內各種角落,他有充分的能力將其詩意化而且與傳統擺放的靜物有本質的區別。他的靜物題材作品更為注意形的構造,這與他曾經曆抽象藝術的階段有密切關係。

7.jpg

 

 

8.jpg

他的肖像將現代人的不安用一種簡練輕盈的筆法表現出來。他的畫麵一般塗得很薄,甚至有種“逸筆草草”的感覺,其間透露出一種純真自然的效果。

9.jpg

 

10.jpg

阿利卡的作品中同樣可以感受到古典繪畫的痕跡,這使得他的繪畫具有某種程度上的永恒感,而這一點正是他改為從事寫實繪畫追求的目的,這也確立了他在西方當代藝術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他堅信微小的事物同樣可以具有大的意義

 21.jpg

22.jpg

 

c6895ad99c18e9e439012f3f.jpg

 

28.jpg

 

23.jpg

 

 

 

 

 

 

 

 

 

 

極有教養的素描

30.jpg

 31.jpg
 32.jpg
 33.jpg
 34.jpg
 35.jpg
 36.jpg

37.jpg

 38.jpg
 39.jpg
 40.jpg
 41.jpg
 42.jpg
 43.jpg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