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論語》孔子的話簡而言之,所謂封建,就是三畏
(2010-04-21 14:35:16)
下一個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
凡是
畏天命,敬畏上天。
畏大人,敬畏長輩(包括皇家血統論)。
畏聖人,畏聖人。
都是封建殘餘
中國,朝鮮/韓國 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滿洲國溥儀 李朝,都是因為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的傀儡,所以永無翻身之日。
日本,要感謝麥克阿瑟,為了穩定戰後日本社會的民族心理留下了戰犯天皇,但現在天皇就是個擺設
王安石“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三不理論”被當作不良學說,這和一千年後中國某個時期的“兩個凡是”形成鮮明的對照,和王安石比,可以看出,中國人思想上的長進並不是絕對與時並進的。朱熹的“去人欲”、“存天理”實際上就是讓咱們的老百姓甘心為奴,甘心於現存的政治製度,消除異見於無形。大凡異端皆是人欲,統治者的意願便是天理,在將程朱理學推上大一統寶座的宋理宗看來,強奸民意就是天理,民意不被強奸便天理難容了。
就像是那些非洲的部落裏的規矩一樣,如果你不割陰,那你就無法加入成年人的行烈,並為這個部落所不容了。用現在的話來說,朱熹也算是人民的公仆,卻隻作著愚民的事。也可以由於其本身的階級缺陷,脫離了勞苦大眾,做出了傷害勞動人民情感的事。而他也藉著被閹割民眾的血,浮到了宋朝正人君子權威的寶座上去了。正人君子當道,此時的中國人便隻能做一個純粹的人,沒有私心雜念的人,心存天理的人,性冷淡的人,此時的中國,痛苦的呻吟也被皇帝老兒當作快感的呻吟粉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