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牧的夢囈

清流從不爭,涓涓萬物洗
正文

《千裏江山圖》North Song Dynasty (圖)

(2010-04-15 14:50:34) 下一個


Wang XiMeng North Song Dynasty王希孟絹本 青綠設色 51×1191公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作者為徽宗時畫院學生,宋人牧仲有《論畫詩》雲:"宣和供奉王希孟,天下親傳筆法精,進得一圖身便死,空教斷腸太師京。""天下親傳"指得是王希孟曾得宋徽宗親授筆法。而"太師京"指得是太師蔡京,《千裏江山圖》畫成後,是贈給當時的太師蔡京的,所以蔡京在此圖後麵題了跋。根據題跋,王希孟死時才二十餘歲,他畫這幅畫的時候才隻有十八歲。畫中江山千裏,峰巒起伏,煙波浩蕩,既雄偉壯觀,又絢麗輝煌,光彩奪目。其構圖也交替運用了平遠、深遠、高遠的透視法則,極盡視角變化。 初唐前的中國畫,無論是壁畫,帛、絹畫,都敷以重彩。唐代中期後,水墨畫開始流行,至五代已幾乎成其一統天下。北宋初,水墨山水已經達到高度成熟,相反的,青綠山水卻漸漸式微,被視作“古圖”了。正所謂“風水輪流轉”。郭熙在宋神宗時一家獨尊,宮殿皆是其作,但十歲的哲宗繼位後,從後宮刮起一股崇古風,而唐前的重彩畫被尊作高古,於是有了設色亮麗而又脫俗的《江山秋色圖》,傳為趙伯駒所作。至宋徽宗,又有了以王希孟的《千裏江山圖》為代表的高度成熟的大青綠山水畫。

王希孟(1090——?)可以稱得上中國繪畫史上僅有的以一張畫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然而史書中沒有他的記載。此圖賜予蔡京,從其卷後的題跋中得知,王希孟十多歲入宮中“畫學”為生徒,初未甚工,但宋徽宗慧眼獨具:“其性可教”,於是親授其法。而王希孟用了半年時間創作了這幅《千裏江山圖》,時約18歲。此外再沒有關於他的記述,可能不久就早逝。 《千裏江山圖》縱51.3厘米,橫1188厘米,絹本大手卷,青綠設色。畫麵上江水浩蕩,浩渺天際,應是南方水色;而群山起伏,略少平原,危峰高聳,巉岩斷崖,卻是北方山景。構圖上充分運用“平遠”、“高遠”、“深遠”的結合,展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崇山峻嶺,崗阜幽壑,飛瀑激流,樹叢竹林以及人類的創造:亭台水榭,寺觀莊院,舟楫亭橋,村落水碾等等,以及難以計數、各行其事的眾人,是那麽的繁複而又融洽。全圖刻畫工細,水麵滿勾峰頭紋,無一筆懈怠。眾物皆合比例、透視,布置合理。而山石則以大青綠設色,也就是在勾、皴後,先以赭石鋪底,然後上石青石綠,層層疊加。石青石綠是礦物顏料,本來覆蓋性就很強,經層層疊加,質感凝重,與整幅畫的墨青、墨綠基調渾然一體,鮮豔而不媚俗。雖然不似金碧山水那樣勾金線,卻依然感覺滿幅富麗堂皇,這也就是此圖較之前唐的青綠山水更趨成熟之處。

每當我麵對此長卷時,總為畫卷上曆經千年銷蝕而依然絢爛靚麗的青綠石色而震驚,種種浮想聯翩而至:我們現在似乎已經習慣於透過灰黑暗黃的古絹色來欣賞古畫了,但這應該不是原畫的真麵目,宋時用的絹到底什麽顏色?那麽這張畫在當時看去也許更加瑰麗輝煌。一個18歲的青年能夠畫出這樣的畫,而且是在大青綠山水畫已經沉寂了將近三百年之後,能用什麽理由去解釋?中國畫的一個固有的特點,就是它的曆... ... 相關藝術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