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牧的夢囈

清流從不爭,涓涓萬物洗
正文

垂櫻

(2010-04-11 00:56:36) 下一個

攝影 半緣心



垂櫻千條剪緋雲,

古樹新芽又一春。

落英繽紛花亦妒,

惟有綠波憐其純。



垂櫻千條剪緋雲,

古樹新芽又一春,

翠鳥鷳來花幾瓣,

為惜落英不撫琴。


層次好。由花木,引進鳥禽,最後引進人。
但基本上不合律。這不要緊,可以作為古體詩。
不要跟不明則問的。為了押韻,但還是不合律(2,4,6全是平聲),而且意思重複。

簡單來說,近體詩要求形式的規範化。譬如你現在這首每行七字共四行的,叫七言絕句。要求第一,二,四句最後一字押韻,全平聲或全仄聲。第三句的最後一字不押韻,但要與韻字平仄相反。然後第一,二句裏頭位置相同的字則平仄相反;第二三句的相同;第三四句的又相反。但每句的第一,三,五字可以通融。這是因為重點音節落在第二,四,六字上。

例如不明則問改你的詩後,“如”是平聲,這是不對的。同時,“今”押了“琴”的韻,卻脫了“雲”的韻。

這是最一般的形式。還有其它繁瑣而細微的要求(我也不全知道)。八句的律詩則更複雜。

我的看法是,近體詩的規範化形式在唐代已經被耗盡了。宋代已經沒有多少鮮活生動的好近體詩了,於是才把創造力轉到詞上去。因此我覺得現代人沒有必要執著這個規範。其實在唐代這個規範也不是絕對的。例如名篇“渭城朝雨浥輕塵。。。”的第二三句是相反的(安了個名堂叫折腰體,其實就是另類)。又如家喻戶曉的“昔人已乘黃鶴去。。。”前四句完全不合律。而強求的話,以杜甫的能耐,為了做到“詩律精嚴”結果還是寫出過生硬拗口的句子。(什麽“鸚鵡粒,鳳凰枝”的。我記不得了)。

因此我認為,近體的格律作為參考就可以了。陶淵明這樣的大詩人就生活在格律建立之前。寫的時候與其字字斟酌以律害意,不如反複吟哦,看它流不流暢。推敲句法韻腳是否節奏得當就可以了。你可以上網搜一搜顧城寫的“近體詩”,幾乎都不合律,但都很有意思。譬如這首近乎打油的:胡塵一入哥特西,羅馬萬金拜單於。原來全歐皇太歲,卻是漢家夜遁騎。(我可能記錯了一兩個字)

還有就是最好不要用普通話寫。它隻有四聲,更要命的是沒有入聲字(屋,竹,入這些發音短促的字。例如杜甫的“日暮有佳人。。。”)。其它字則有不少平仄與韻母的混亂。例如用普通話讀蘇東坡的“赤壁懷古”就同時有這兩個困擾,即無入聲字和韻母混亂。

如果要了解格律的細節,古狗“近體詩”“格律”等字眼則可。

牧歌詩第二句第四字是平,第六字便要仄,“如”是仄嗎?
by 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