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日本京都,除了遊覽寺廟神社,觀賞藝伎舞伎亦是了解日本文化,體味唐風古韻不可或缺的內容。
京都是藝伎的發源地和目前最大的聚集地,而祇園南側花見小路又是京都最大的花街 (即藝伎雲集的地方)。 “花見” 在日語中意為賞花,不過這裏並無春櫻秋紅可賞,遊客到此尋尋覓覓,不為 “花見” 隻為 “藝伎”。
藝妓(日語:芸妓、芸者),又稱藝伎,是日本傳統的女藝人,不是妓女,不賣色情,更不賣身。女伎們濃妝豔抹,服飾華麗,能歌善舞,主業是受邀到茶館酒樓,在宴席上以舞蹈、演唱、演奏等方式助興。
“藝妓”一詞源自漢語,在日語中,“妓”字保留了傳統漢語的用法,一可稱青樓女,二可稱歌舞女。而藝妓的“妓”是指後者。但在現代中文裏,“妓”字的聯想已經獨一無二,因此才有了“藝伎”這種以避諱為目的的現代中文譯法。
京都女孩十四、五歲入行學藝,稱為舞伎,五至六年學徒期滿才變身藝伎。她們深居簡出,白天上課學藝,晚上赴宴作藝。傍晚時分,趁藝伎舞伎往各個茶屋酒屋赴約時,守候在花見小路的街頭巷尾,便有機會一睹風采。
1. 茶屋酒屋華燈初上
2. 今日有約的藝伎舞伎的名牌
3. 灑掃門庭內院,恭候賓客光臨
4.
5.
藝伎舞伎著裝區別:
藝伎腰帶短,舞伎腰帶長
藝伎袖子短(留袖),舞伎袖子長(振袖)
藝伎白領,舞伎紅領
藝伎木屐低,舞伎木屐高
這個行業很看重身份等級,藝伎地位遠高於舞伎,舞伎又按入行時間分級,服飾妝容發型都有區分,總體來說就是等級越高,頭飾越簡單樸素,嘴唇塗紅麵積越大,和服顏色越素雅簡單,衣領越白。
6.
7.
8.
9.
10. 舞伎標準裝:白臉白頸、和服下麵襯紅色長襯衣、厚底木屐、長腰帶
11. 舞伎的臉部之所以塗白,據說是因為過去靠蠟燭照明,隻有這般雪白才顯得清晰亮麗。 舞伎第一年隻可抹紅下唇,眼簾須用紅色。第二年起便可抹紅雙唇,亦可抹黑眼簾,隻是藝伎的黑眼簾更濃些。
12. 舞伎的後頸處塗抹出兩叉VV尖角,稱“襟足”,配上敞開的和服衣領,讓脖頸看上去更加修長。據說平時兩個叉,重要場合三個叉VVV,而藝伎的後頸則抹一個叉V。
13. 長達七米的腰帶是京都舞伎獨有,結在身後下垂過膝至小腿。 舞妓的木屐厚達10厘米,成為藝伎後才換穿普通厚度的木屐。
14.
15. 舞伎的和服下擺特別長,行走在外時左手提起下擺,步履婀娜,搖曳生姿。據說將左手拽壓在這一段上麵,有“賣藝不賣身”的含意。
16. 舞伎的發型靠自身長發造就,每周請專人梳理一次,因此平時不便外出,睡臥時還得用特殊的小枕頭,保持發型不亂。不同等級的舞伎之間除了發型不同,配飾也差別很大,等級越高發飾越簡。藝伎則戴假發,所以自由得多。
17.
18.
19.
20. 舞伎和服下襯衣領子的顏色亦反映其等級:全紅-- 前花後紅 -- 前白後紅,等級依次提高,等到領子全白了,就代表舞伎已經更領成了藝伎。
21.
22.
23. 來去匆匆的夜間上班族
24.
25.
26.
27.
28. 牆上 “八阪女紅場學園” (陪訓藝伎的學堂)的授課日程展示了藝伎所要學習的科目,琴棋書畫,吹拉彈唱,歌舞茶道… 一個“藝”字, 內含深廣,真所謂 “天之風月,地之花柳,人之歌舞,無此不成三才。”
很多藝伎、舞伎是出於職業,並不是公眾人物。不知道他們願不願意這樣被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