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薑維平

1982年至2000年,作者先後任大連日報,新華社大連支社和香港文匯報記者,2000年12月至2006年,作者因揭露薄熙來貪腐而
個人資料
記者薑維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大外宣與中央專案組

(2016-07-29 04:58:18) 下一個

“大外宣”與“中央專案組”

薑維平

不久前,香港銅鑼灣書店的林榮基在記者會上,談及“中央專案組”的言行,我認為這一信息非常重要,林案是新近才發生的,他這樣年紀的人記憶還是不錯的,從複述的整個故事情節看,這是相當可信的,這就顛覆了以前的一些判斷,包括我在內的許多善良人對中共高層嚴厲打壓言論自由,新聞出版自由的觀點,我曾認為這種打壓,未必來自於習近平,它很可能涉及高層權鬥,是地方官員故意抹黑習近平所為,如今看來,林榮基所言似乎洞開了一扇窗戶,中共“大外宣”政策較之於江胡時代,有相當大的變化,隨著領導人強勢地位的確立,由過去的軟硬兼施,有拉有打,而轉變成一言九鼎,重拳出擊。由此推斷,“大外宣”變成“大鐵拳”,將進一步擠壓港澳及海外的與論空間,中共後集權時代的特怔盡顯無遺。

 

以前軟硬兼施的原因

 

眾所周知,由於鄧小平無法徹底解決香港的問題,不得不留下“一國兩製”的現狀,這就造成了專製與法製的不斷衝突,雖然香港沒有民主,但因英治而曆來擁有法製,過去司法保證言論自由,就使一些中共不喜歡的報刊,在香港回歸後繼續存在,有的還辦得相當不錯,可以說,創辦人名利雙收,內地許多消息也通過香港“出口轉內銷”,連中共官員內鬥也找香港媒體當“出氣孔”,特別是在胡溫時代,江澤民退而不休,胡錦濤成了“兒皇帝”,故江也希望港媒對胡有所製約,反過來胡溫也另有所圖:有一些在中共官媒沒辦法發出的文字,則可轉到香港測試風向,這是非常微妙的事情,也就成全了相當多的一些文人。

 

據筆者觀察,居住在港澳及海外的文化人,大概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表裏如一地追求民主法製,故辦刊辦報以社會效益為主,經濟受益為輔;另一種正好倒過來,比如,桂明海之類的“政治抄書匠”,就是後者的典型代表。中共有關部門對此一定了如指掌,因為吃“言論自由”這碗飯,作者或辦刊人的消息透明度比較高,針對每一個人的特點,他們采取的辦法有相當大的靈活性和伸縮力,有的言辭太激烈的就嚴控,有的語調比較婉轉的就收買,一拉一打,多年來是比較有效的,比如,有的人某一些書還未出版,就馬上被官方知道,他們層層匯報,如果某位領導不喜歡,不想讓他問世添亂,就找關係給出版社或作者施壓,如果對方提出經濟損失的問題,就予以解決,當然這筆錢也許是不小的數目,但對“不差錢”的中共而言,是九牛拔一根毛的小事。如此安撫,皆大歡喜。

 

此一時,彼一時也

 

世界上所有的事沒有不變的道理,由於中共恐懼於言論自由,並有上述情況的存在,就滋生一種生意,即,通過出版敏感的書籍與中共談交易,有時拿到的銀子不比賣書賺得少,很可能還產生一種令人眼紅的暴利,於是,這種勾當越來越微妙,越來越熱鬧。但自習近平上台以來,改寫了這段曆史,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三,第一,習已大權在握,胡的“裸退”逼走了江,習頭上沒有人遙控,他不需要香港與論的“風向標”;第二,由於習王強力反腐打老虎,得罪了不少官員,他們都有能力和必要在港找到言論的“出氣孔”,而一些賺錢欲望強烈的文人,也樂於對接,與其暗通款曲,於是,加上讀者的好奇心,一些批評甚至誹謗,詆毀習的書籍大行其道,還有的用漫畫的形式,索性把他畫成“豬”,這種有辱人格的方法,自然也激怒習近平及其團隊。

 

我想,所謂“中央專案組”就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產生的吧,首先,我們必須清楚,習近平當上中共最高領導人,成為世人關注的對象,有褒有貶是正常的,有些評論雖然尖銳,但都是可以視為與論監督,但有一些純屬罵人和發泄不滿的東西,也是不好的,它敗壞了言論自由的名聲,給對方提供了把柄,如果習都能包容地麵對,當然會給自己加分,但中共是一個很難接受批評意見的統治集團,即使習不在意,當他權力鼎盛之時,環繞著他的團隊熱衷於“拍馬屁”的人想必不少,也絕對不會容忍別人的批評,何況,類似薑野飛那樣的汙辱人格的漫畫,很容易使領導人失去心理平衡,因此,或許是習的某一個批示,或許是他的某一段言辭,也可能僅僅是憤怒的表情,都可能引發“中央專案組”的出現。

 

“大外宣”變臉的後遺症

 

這一細節顯示了中共最高層對以往“大外宣”策略的改變:它變的異常強硬,不再有什麽利益談判的“封口費”,也不局限於某一個地區,某一個國家,你敢到處亂寫亂編,我垮境抓捕絕不手軟,象姚文田的案子,王健民的案子,阿海的案子,李波的案子,等等,雖是情節略為不同,本質都是一樣的。於是,打破國內地域限製而抽調公安人員,組成強有力的班子,分赴海內外各地,也就水到渠成了,可能他們把每一個人戶籍所在地的公安,國安的人都組織起來,內定一些目標,任命一個頭目,專門負責某一個人的案子,然後,經常匯總由上級決定處理結果。所以,薑野飛關在重慶,林榮基曾關在寧波,等等。

 

其實,現在回想,兩年前發生的王健民案,已暴露出外宣強硬的利劍之鋒,他原供職於香港《亞洲周刊》,不滿足於給別人打工,想創辦屬於自己的刊物,《臉譜》和《新維月刊》的誕生,也足證他確有這份能力,很長一段時間,他住在深圳,平安地往來於內地與香港之間,甚至有人懷疑他有官方背景,稱其媒體為“香港黨媒”,但事實並非如此,可能是原先的“政法王”周永康窺視胡錦濤的大權,想叫薄熙來接班,故意“放水”給包括王在內的一些港刊,以便渾水摸魚,而單純的文人並沒有意識到風險,隨著周永康的倒台,習的位置高升,新的“政法係”的官員並不喜歡港刊,甚至視為肉中刺和眼中釘,對王健民就翻臉不認人,新領導一聲令下,王健民就失去了自由。

 

至於後來的阿海案,李波案,林榮基案,等等,海內外報道連篇累牘,我不必重複,之所以香港與論對書商的關注度比記者王健民要高,大概是因為垮境抓人的辦法使港人不寒而栗,越過香港人所能委曲求全的底線吧。毫無疑問,假如中共的官員能按照香港的法律,以誹謗或抄襲的罪名,請律師起訴一些人,效果可能比如今要好,因為中共“不差錢”,而且,很容易抓住一些粗製濫造,東抄西摘的“八卦書”的把柄,但可悲可歎的是,中共曆來是一個法製觀念淡薄,不講法製而隻認強權的政黨,他的領導人也習慣於抓人封口,於是,就接連發生了打壓言論自由,出版自由的,波及香港及東南亞的故事。

 

當然,這種強勢做派很容易立竿見影,前幾天,有一位熟悉香港出版業的朋友來看我,他告訴我說,現在,香港的政治圖書凡是比較敏感的,既使有出版社鬥膽出版,也沒有發行公司願意銷售,甚至連路邊的地攤小販都不敢涉足。以前,內地人來港主要是帶“政治八卦書”回去,如今,海關查得滴水不漏,蒙混過去的可能性極小,也就是說,香港的媒體逐步變得自律而膽怯,一概是鶯歌燕舞的催眠曲,我認為,從眼前看,對大權在握的習是“耳不聽心不煩”的好事,但長遠看是壞事,因為封鎖了不同的批評聲音,擠壓了自由表達的言論空間,就等於逼迫不滿者更強烈的,也許是非理性的反抗,而且,過多的虛假吹捧也會助長領導人的失誤,等失去一切諍友的建議,離淒然垮台就不遠了。更為重要的,這一近似瘋狂的舉動,也影響了台灣問題的解決,使香港與大陸的關係漸行漸遠。習近平,惜哉!

 

2016年6月29於加拿大。香港《前哨》雜誌2016年8月號首發。

更多文章請看薑維平個人博客:www.jiangweiping.com聯係作者:pwj1955@gmail.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amyktao 回複 悄悄話 確實如此 , 中共本質就是黑社會心態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