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薑維平

1982年至2000年,作者先後任大連日報,新華社大連支社和香港文匯報記者,2000年12月至2006年,作者因揭露薄熙來貪腐而
個人資料
記者薑維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由失聯乘客翁美玲想到影星翁美玲

(2014-06-08 15:42:41) 下一個
由失聯乘客翁美玲想到影星翁美玲
 
薑維平
 
我這段時間不斷瀏覽網上新聞,被馬航MH370航班的失聯事件攪得心緒不寧,《萬維讀者》的一篇文章轉自國內《鄭州晚報》,題目是《慘:河南失聯乘客翁美玲,父母皆死於空難》,令我震驚,不僅是它的內容使人感歎再三,而且由此引發的舊事回憶,比對正在進行的有關馬航的記者會,使我有一種似曾相識之感,鬥轉星移,時間過去了近20年,但有的官媒記者好像還是那麽浮躁而盲從,麵對有關數百人生命的突發事件,一方麵宣傳管理部門的工作不到位,而且,另一方麵,有一些記者的報道雲山霧罩的,有違職業道德,甚至越過了人類良知的底線,類似《鄭州晚報》的這篇獵奇文章,就是典型的一例。
 
 2014年3月10 的《鄭州晚報》文章說,翁美玲,與香港女星同名,失聯飛機名單中第177名乘客,曾被河南商丘一家庭收養,父母曾在一次空難中遇難。3月9日,鄭州晚報記者張錫磊通過與其共同的朋友獲悉,翁美玲在這個班機上,3月8日,此朋友陪同翁美玲家人到北京麗都飯店等候消息。據他說,翁美玲去馬拉西亞是考察,乘坐此次班機返回。翁美玲專門從事中草藥護膚品的生產和銷售,此次同行的一共13人。在新浪博主周方的博客中,有篇《為好友翁美玲祈禱》的文章,時間為3月9日,淩晨2時40分。
 
這篇文章使我想起上個世紀的一個故事,大概是在80年代後期,我在《大連晚報》的前身《棒槌島周報》作記者,時年,我30多歲,正是意氣風發,爭強好勝的熱血青年,我和遼大校友吳某分管文藝版的采編工作,當時,香港影星翁美玲正紅的發紫,讀者喜歡閱讀有關她的文章,我和小吳也是“追星族”,整天都在報上尋找她的消息,有的轉發,有的改寫,再加上我們也去北京采訪李穀一,劉曉慶,古月等歌星,影星,寫稿和編稿一把抓,把版麵搞得很熱鬧,所以,讀者評價不錯,周刊賣得也好,我們都覺得有麵子,整天得意洋洋的。
 
與小吳比較,我守點規矩,不敢編造新聞,隻是有點浮躁獵奇的毛病,可能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都是這樣吧。記得有一天,聽說翁美玲自殺了,我和小吳兩人都難過了許久,有關他死的原因,香港媒體都有報道,如今不再複述,但由於當時沒有網絡,傳聞被證實有一個時間差,小吳就鬼使神差地鑽了空子,他隨即發表了一篇對翁美玲的專訪,稱他在其死亡前的一周見過她,地點是在大名鼎鼎的大連棒槌島賓館,那時,海內外的文化界名人經常住在那裏短期度假或公幹,我曾采訪過田華,張抗抗,鄧友梅等許多人,有時與小吳同行,有時“跑單幫”,小吳交際廣,人又精明而敢幹,故此,我對他能專訪翁美玲沒有疑問,他的文章不長,才一千多字,但刊出後震動不小,因為他能在翁美玲自殺前采訪她,記錄其最後的心聲,這是多麽大的緣份啊,帶著嫉妒和羨慕,我瞪了他幾眼,問他為什麽不帶我?為此,耿耿於懷了幾天。
 
那時,有關翁美玲自殺的事情的轟動性和引起媒體關注的程度,有一點類似如今的馬航MH370失聯客機事件,沒想到,小吳沒得意兩天半就露了餡,一個香港知情者查證,翁美玲那段時間壓根就沒到過大連,這篇文章是一個虛構的“烏龍”,原來,小吳求功心切,為了獵奇而吸引眼球,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刻意編造了上述假新聞,而文字材料是根據上海《文匯報》的一篇介紹翁美玲的文章拚湊的,於是,在報社內部引起軒然大波,當然,總編是吳向春,書記是於清治,他們認為,黨報是不能公開此事的,更不能道歉,但必須嚴肅處理,他們很生氣,沒開大會,隻是內部小範圍研究,低調地批評了小吳,然後,把我的最好的“搭檔”調離工作了,當時他很狼狽,沒和幾個人打招呼走了,後來,卻因禍得福,改做水產生意,成了大富豪。
 
顯然,如今,我關注的不是他命運轉折“歪打正著”,發財致富的哲理,而是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和人格底線,這一問題同樣困擾著官媒的老記,小記們,我不僅仔細閱讀了有關馬航的所有新聞稿和評論,而且觀看了新聞發布會的視頻,首先,我認為,有關方麵不應當讓記者和受難者的家屬在一起開會,在特殊情況下,這是兩個不同的群體,必須分開,因為他們提出的問題,各自視角不同,記者要告訴人們真相,而家屬一般更關心親友的下落,他們攪在一起,互相影響,很容易出問題,而且,一些記者不停地追問心緒不能,倍受煎熬的親友,是不人道的,是有違職業道德的,必須明白,這與記者追問貪官是截然不同的,問貪官,他不講也得問,而問親友,必須考慮到他們心理承受能力,在那種情況下,是不能問親友的,記者隻能采訪馬航或有關部門。
 
我不知道,以前那麽多新聞官哪去了,為什麽不像組織“兩會”新聞中心那樣,去認真而人性化地協調這一活動,無疑地,大部份的記者胸前掛著采訪“兩會”的牌子,這沒什麽奇怪,記者就是追逐新聞的,當新的突發事件較之舊的更刺激,他們會見異思遷,但關健的問題是,這不是一般的突發事件,而是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無解,事關機上數百人,尤其還事關正在焦慮等待中的親友的身體健康,也就是說,記者筆下每一個字都可能產生嚴重的後果。所以,它又截然不同於翁美玲自殺事件,馬航MH370航班失聯涉及239人及親友,而影星才一個人,也就是說,小吳編造的謠言隻“忽悠”了影迷,而如今一些獵奇的報道卻可能誤導成千上萬的讀者,也可能傷害失聯乘客的親友們。所以,必須慎之又慎。
 
上述官媒的文章中稱,翁美玲為其後改的名字,“不知為什麼,我總覺得這個名字不太吉利。所以,我從來不‘承認’她這個名字,仍然堅持稱她為‘翁亞明’,她也從未表示不滿”。
《鄭州晚報》記者張錫磊的朋友介紹,翁美玲身世坎坷,有三對養父母,她和河南養父母的感情最深。而在周方的博客中,也證實了這點,翁的父母早年在一次空難中罹難,父母離世後,翁輾轉多家收養家庭,曾被河南一家庭收養,因家庭困難,後被山東一家庭收養。“她沒什麼學歷,但學什麼都非常快,腦子非常靈。她的第一桶金是在90年代中關村‘攢’電腦(當年曾流行個人自己裝電腦拿到市場上出售)賺的。據她說當時一台電腦可以賺到幾千元甚至上萬元,她很快就靠‘攢’電腦賺到她人生中第一個100萬元人民幣。”10年前,成立中藥化妝品公司。在翁美玲的微博中,有這樣一段話︰河南是華夏文化的發源地,尊重河南就等於尊重你的祖先了。
 
顯然,這篇文章自以為找到了聚焦點,它要告知讀者,翁美玲的名字與自殺的影星一樣,而且她的父母同樣死於空難,這正是宿命論,是天定的,她也許是有這樣的經曆,記者沒像小吳那樣胡編亂造,但它尋找這樣的素材,又發表在馬航沒有科學定論的焦慮時刻,有什麽意義呢?把一個人偶然的命運結局,無限地放大和渲染,《鄭州晚報》要引導讀者懂得什麽人生哲理呢?真的令人匪異所思。大概,時隔多年,地域不同,在現有的體製內,編輯記者都沒有多少長進吧。一些記者們,麵臨如此嚴肅的主題,沒有主動承擔曆史的責任,仔細地采訪和調查研究,發表有助於撥開雲霧的文字,撫慰受難者的心靈,弘揚社會的正氣,而是起哄獵奇和胡說八道,幫了倒忙,與社會無益。類似的文字還有很多,比如,猜測飛機要攻擊北京被軍方擊落;有的懷疑是“大老虎”被抓後的餘黨操控劫持;有的斷言是“疆獨分子”帶上炸彈而同歸於盡;甚至還有自認罪惡的所謂的“中國烈士旅”,等等,雖然,各種可能都有,但我還是依據上個世紀親身經曆的一段舊聞,奉勸記者們不要學習小吳,也不要仿照《鄭州晚報》,在跟蹤報道這一重大的原因未明的突發事件時,用職業道理和正義底線約束自己,不能寫或不便寫,沉默就是金。不過,網友周方最後還有點良知,他說,他曾用微信和翁美玲聯係,但尚未得到回復。無論如何,再次祈禱,希望明天能看見好友翁亞明奇跡般歸來。
 
2014310於多倫多。
 
香港《前哨》雜誌20144期首發。
更多文章請看個人網站:
轉發請注明出處,聯係作者:pwj1955@gmail.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