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來為什麽不懲處雷政富?
薑維平
自從朱瑞峰等公民記者把雷政富的不雅視頻放到網上以來,輿論像海潮一樣,淹沒了其它公共事件,幾段床上運動的小故事,激起人們很大的興趣,有憤怒也有調侃,有指責也有困惑,實際上,隻要在體製內工作過的人們,都非常清楚,如同官員養二奶的普遍性一樣,商業領域的性賄賂也是大量存在的,目前關鍵的問題是,薄熙來當時為什麽不懲處雷政富,不僅是包庇,而且還重用,我看到海內外網絡上有很多議論,這是大家對他沒有直接的接觸,或沒有深入的了解造成的,當然,深入骨髓地透視一個人,不僅需要時間和洞察力,還得有一點緣分,大多數的民眾是借助謊言而認識薄熙來的,如果把薄熙來在大連的為官之道與在重慶履新之後的為人處事,做一個大概的比較,就恍然大悟了。
受到現有的幹部管理體製局限, 1988 年,薄熙來從北京下派大連金縣任職,與今比較有天壤之別,他那時處於黃金時代,依靠其父薄一波的幫助,他可以橫掃千軍如卷席,也就是說,他想選用和提拔誰,隻需要一句話,但在 2007 年底則情況大為不同,之所以他留下一個千人歡送他告別商務部的視頻,並且要在辦公樓的大堂拍攝,就是因為他深知官場的險惡和人事的蒼桑,他父親像保護傘一樣,傘沒有了,天氣卻多變,他怕淋雨,而重慶的霧是暴雨的前兆,通俗地說,他必須爭取民意而彌補新的問題,他可以從遼寧帶去心腹,但以渝治渝,是無奈的選擇,毫無疑問,薄熙來必須首先要攏絡當地官員,才能奠定自己施政的基礎,所以,官至區級幹部的雷政富,對他來說,十分重要。類似雷書記這樣的人,用薄自己愛講的話叫“給咱哥們支腿的”。所以,讀者重讀我 2009 年發表的《新華社煽了薄熙來一個耳光》,就會有新的感受。
如今由床上運動的健美操事件,徹底地抹黑了老雷,我由一些報道分析,他實際上是一個比較講哥們義氣,而不講原則的官員,這一點與薄熙來一拍即和,當肖燁等商人對其進行性賄賂,並進一敲詐勒索之時,雷麵臨兩種選擇,一種是被其牽著鼻子走,不停地填飽商人欲望的無底洞;二是向比自己官職更大的人求助,以確保政治前程,我細心地注意到,重慶官媒有關雷的報道說,雷向重慶領導報告了敲詐一事,但沒直呼薄的名字,而在後麵一段才提到薄熙來,由此判斷,雷可能把此事先告訴了當地某一位高官,而薄熙來是間接知道的,於是,薄熙來思想性格中的一個習慣性的特點發揮了作用:雷這個人是不是擁護我?他的信息渠道絕對準確,因為監聽電話的係統一定在鐵哥們吳文康的手裏,很快確定了老雷的立場,接下來的問題是,他該不該保,或者說保了對自己有沒有好處?
顯然,對羽毛未滿而又淋上雨水的薄來說,是大有好處的,第一,要在重慶做大事,搞出驚天動地的業績,使胡溫習李相形見絀,急需雷政富這樣土生土長的地方官;這就是說,保了他就等於把此人與其所有的多年積累的人脈關係,捆綁在自己的戰車上;第二,幾乎所有的官員都喜歡做兩件事:找“錢”與找“女人”,既使不找,錢和女人也會投懷送抱,保了他就等於爭取了其他人的支持,類似官員會說,你看薄書記多夠朋友啊。隻要你幹活,玩幾個女人,出點生活作風的小問題,他不在乎,於是,薄熙來在會上講,一要幹活,二要幹淨,這個幹淨別理解錯了,就是你雷政富必須純淨地緊跟薄熙來,不能腳踏兩隻船,如果做不到,對不起,就得查看趙紅霞墊的床單幹淨不幹淨,至於擁護我的下級官員,床上搞點健美操什麽的,男人都這樣,薄書記能理解;第三,正因為身邊的同僚都知道此事,更應當把雷政富的視頻瞞下來,這樣凝聚力才能放大,但絕對不能銷毀把柄,他要抓住雷的小辮子,讓他永遠緊跟自己;第五,雷政富不僅容貌醜陋,而且文化素質非常低,薄既是“大帥哥”,又是碩士生,他需要這樣的人當打手和陪襯;第六,他當時剛去山城,急需息事寧人,他要把肖燁等老板關進大牢,防止他講出真相,但隻以私刻公章為借口,叫他有苦說不出,這一舉動讓雷政富及所有的同僚都解恨而釋懷。
由雷政富的小故事我想起 80 年代舊聞,薄也同樣保了在金縣嫖娼被抓的副縣長孫某田,我清楚地記得是大連開發區海青街道派出所民警辦的案子,『請讀拙著《薄熙來傳》』,孫某田後來一直忠心耿耿地緊跟薄熙來,還當過公安局長和大連市副市長呢,接近他的大連朋友說,由於近期積極配合專案組,他檢舉揭發薄穀惡行,有重大立功表現,上麵不再追究他貪腐與作風問題了,隻把他安排在大連市人大當副主任了事。近似孫副縣長的官員一大批,有很多人都是既有經濟問題,又有生活作風問題,包二奶,包三奶和包 N 奶的比比皆是,都因為與薄熙來政治上穿一條褲子而官運亨通。而論長相和才學,附庸薄熙來在大連鞍前馬後跑動的,捧臭腳的,有幾個不是文盲和武大郎?比如,孫某菊,就是一個金縣鄉下的村婦,但官至市政府秘書長,幹了近十年啊,人稱“薄熙來的大管家”,你看她的長相像不像雷之姐?再看大連國安局的書記車克民,那和雷是一個模子做的,局長萬國濤,特務鄭義強,王富選等等,哪個不酷似雷政富?哪個不是大連版的床上的健美操運動員?
既然如此,為什麽人們還對薄書記不及時懲處雷政富而產生疑慮呢?原來,被薄一度強勢操控的媒體虛構了一個關於薄熙來的神話,麵對一片漆黑的重慶社會,有 640 個黑幫,比黑手黨猖獗的意大利還多出 639 個,整個山城被其橫行霸道搞得烏煙瘴氣,而薄熙來一到,雲開霧散,成千上萬的黑社會分子束手就擒, 3200 萬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人民被解放了,這樣一個十全十美的偉人,如何能眼裏容得沙子?如何能容忍雷的床上運動?總之,是薄的自吹自擂的言行與實際上的本質發生了矛盾,其實這一差距每個人都有,薄的死黨把他的所謂的政績無限地放大,大到瘋狂的程度,最後由王立軍事件而引暴,由穀開來案件而鼓破,如同肥皂泡,也更像一場地震,而雷政富淫官事件不過是餘震。
現在,餘震還在繼續,又有一批高官進入床上健美操的行列,朱瑞峰不過是把遮擋薄熙來的大幕撕開一個口子而已,人們會問,光薄熙來和雷政富是這樣的嗎?記者當然有理由不理會官員內鬥提供的曝光舞台,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正由於雷這樣的官員太多,而網絡將失去控製而成為文革的大字報,會搞得人人自危,官員躁動,並引起底層民眾強烈的不滿,比如成千上萬的民工會想,我常年外出打工,為養家糊口日夜奔波,自己的老婆都撈不到睡,你老雷整得紅霞滿天飛,薄熙來還專門睡“名模”呢,你說男人都有那個零件,誰心裏能平衡?這正是群體性事件隨時引爆的原因之一。因此,與其繼續曝光雷之流的黃段子或深究“薄騙子”,不如抓住契機搞政改,挽救無數個雷政富和他們的家庭,使中國成為一個像習近平所說的那樣,“把官員關進製度籠子”的國家。
2013 年 2 月 3 日 於多倫多大瀑布。
自由亞洲電台 2013 年 2 月 4 日首發
阿海主辦的北運河出版社在《薄熙來奪儲敗亡記》一書的 344 頁至 365 頁,也公然抄襲我的文章《王立軍的自白》,同樣將麵臨訴訟。
薑維平獄中回憶錄《活人墓》即將出版,已匯款的讀者請耐心等待,尚未匯款的不要再匯,等新的銷售方式確定再議,作者聯係方式,郵箱 :
Jiang Wei Ping
5576 Yonge Street
PO BOX 10024 Yonge & Finch PO
North York ON m2n 0B6
電郵 jwpjiang@gmail.com
電話 647---763--6898
腐敗治國不但使江澤民成功地擺脫了鄧小平的控製,而且成功的實現了對胡溫政府的控製。
不但讓胡溫政府政治體製改革無法進行,而且讓反腐無法進行。
請參考:《王立軍事件的啟示》
但很喜歡讀你以前的文章,很有娛樂性,比如簿的“棒槌島出個小棒槌”。
相比之下,雷應該被表揚,他盡管管不住自己的褲帶,但至少沒有在趙小姐的事上徇私枉法,也許對方敲詐的數目太大了。
儒家文化結構的核心是“家”。這種“家”文化的結構可以用“忠”、“孝”、“仁”、“義”四個字來概括。
這四個字之中又以“孝”為根本。“孝”維係了家庭與家族的基本倫理;“孝”的向上延伸和擴展成為“忠”,整個國家是一個大家族,帝王就是頭號大家長——不忠不孝是十惡不赦的重罪,人人得而誅之;
“義”是家族倫理的橫向擴展,“四海之內皆兄弟”——結黨營私,結黨奪權爭利,使儒家文化官場的傳統文化;
而“仁”則是君主官吏或家族長輩對下的恩典,君主官吏或家族長輩被儒家當作聖人,是永遠偉大、光榮和正確,出了問題都是小人(即下級)的過錯和責任。
“忠”、“孝”、“仁”、“義”是搭起中國文化結構的四根支柱,上下縱橫互為支撐,形成一個不可拆散的完整框架,衍生出中國文化中大部分意義、價值、倫理與道德的體係。所以社會公德是不受重視的,自私自利衍生為團體、血緣和地域利益的親疏,遠近,輕重和高下。所以任人唯親是儒家這種文化的延伸;而強權就是真理,有權有錢就有地位,隻要有了地位,對於小人(勞動人民,下級和後輩)就會永遠正確。
儒家構建的傳統腐敗文化的根源就是勝者為王,王者為聖,小人卑賤,敗者為寇。
儒家文化對於公平和正義的蔑視是根子裏的,對法律至上是萬分敵視的,這就是中華民族全民腐敗的根源。
中國傳統文化,你其實並不可愛
三年前我剛開始在論壇上玩的時候,就試圖和網友們探討什麽是中國傳統文化,對於傳統文化價值觀的精髓,竟沒有一個網友能明確闡述。也許中國文化的確太博大精深了,沒有人能探究出個所以然來。
這個現象讓我感到,中國文化好比一個高度複雜玄妙的工具,沒人能吃透它的功能,沒人知道它真正的價值所在,於是每個人按自己的理解按自己的需求小心翼翼地使用它,同時又左顧右盼的看別人的眼色:我用的對嗎?
這樣一種“工具”比起簡單實用的鋸子榔頭,價值何在?
今天有網友說:“有人問起什麽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我卻不敢講,真的不敢講。”也許這是一個明白人,可他為什麽不敢講?是怕自己講的不對還是怕別人潑汙水?
不管是哪一種擔憂,本身就是中國文化的一種體現,怕自己說錯,是患得患失,所以來個中庸:和稀泥地折中一下,說一堆大道理,最後總結一個“每一種文化都有精華,去粗取精,吐故納新”雲雲;那些潑汙水的行為,則是窩裏鬥的表現,也就是不講真理,凡事按“道德”評判,不符合“道德”的,就是反動的。我們的文化缺少寬容,缺少思辨。
其實中國文化並不難理解。問題是人們在討論時往往容易犯兩個錯誤:
一是揪住某個現象或條文就事論事大做文章,看不清現象後麵的本質。比如一個說中國人粗俗無禮,一個說我們的文化提倡溫良恭儉讓。粗俗也好溫良也罷,這都是現象不是本質。中國人粗俗嗎?不,中國人對於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關心備至愛護有加,出了自家門,大家心裏都明白,為什麽?溫良恭儉讓則是一種品性,是中庸使然,但這種品性的另一麵就是不講原則,不思進取,明哲保身的和稀泥。
中庸本身用來修身養性或許不錯,拿來治理國家就牽強了,除了讓百姓麻木不仁,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還有什麽好處?如果用中庸作為外交策略那就滑天下大稽了——當別人的軍艦戰機開到你門口時,你還“溫良”地高唱“有朋自遠方來,以和為貴”嗎?
某些所謂的“文化精髓”其實隻是一種理想,一種說教,從來沒有真正落實到民眾的行為上,最典型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國人上到帝王下到父母,總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別人,所以君臣之間,父子之間,婆媳之間,上下級之間都是一種強製的壓迫關係,隻要你“高”人一等,你就可以“施於人”,別人隻有服從的份,沒有說“不”的權力。在一個不知民主為何物,沒有個體存在、隻有忠孝禮義、尊卑貴賤、等級森嚴的封建文化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永遠是一個遙遠的理想,而不是一個貫穿民眾行為規範的文化現象。這好比現在高唱“八榮八恥”,“五講四美”,現實裏我們看到的是謊言欺騙,貪汙腐化已經形成一種社會文化,而八榮八恥卻是一個高高掛在頭頂上的排位而已。
其二,把聖人的一句話或一種思想拿出來當作“文化”是錯誤的,何況那些經典每一個人的詮釋都不同。比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有四五種釋義,就連“中庸”,有的人認為是“和稀泥”、“折中主義”,圓滑世故,有的人卻覺得是“中和”——保留其正確的一麵,舍棄其錯誤的一麵,甚至還是“正直”——剛正不阿,矢誌不渝。
無論如何,中庸是什麽,如果我們跳出聖人的說教,看看現實裏中國人的處世原則,就不難理解了。
我覺得,評判中國傳統文化要看本質,看它真正影響了中國人思想觀念和價值觀的部分。說一千,道一萬,中國傳統文化是產生於封閉的小農經濟下的一種封建文化,其核心價值觀在本質上是封建的,是和現代的普世價值——民主、自由、科學、法製相悖的。所謂吐故納新,我們就要去除一切封建的內涵,敞開胸懷接納一切適合現代社會的價值觀。
中國傳統文化曾經是燦爛輝煌的,正是這種燦爛,讓中國的封建社會在風雨中搖搖擺擺伸衍了幾千年。可見傳統文化生命力的強大。可是這種強大對於我們這個民族來說究竟是一筆財富還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我一直不敢往深處設想:如果不是別人用堅船利炮砸開國門,如果不是十月裏的那一聲炮響,在強大的傳統文化的凝聚力下,中國社會今天是怎樣一幅場景?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是“清明上河圖”中的一個人物吧?
我們的國門畢竟被迫向“夷人”開放了,可是從推翻帝製至今,我們經曆了一次次複辟,一次次保皇,一次次反汙染防滲透防演變,直到今天的穀歌事件。西方的思想真的那麽可怕嗎?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又成了一個空中樓閣,因為我們曆史上沒有一次是象明治維新那樣主動的“吐故納新”,艱難的“戊戌變法”“百日維新”也在腥風血雨中悄然落幕,至於“改革開放”,也隻不過局限於在“雞的屁股”上“不折騰”,思想的開放,文化的接納還很遙遠。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傳統文化在當今世界潮流衝擊下開始衰落了,傳統文化在今天的中國社會已離人們漸行漸遠,從沉澱下來的那些雜物中,我們慢慢看到傳統文化的不足。
儒家思想是中國文化的主導,但儒家思想隻有一部分被接受成為中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更多的隻停留在一種思想流派的說教層麵。
為什麽某些儒家思想沒有落實到中國人的行為上?以至於現在人們常說,如果大家照孔子說的去做就如何如何,或是覺得現代人把儒家的精華都丟失了,等等。
文化是民眾生活中自覺產生或接受的行為或觀念,如果一種思想是先進的,強大的,順應人性的,那它怎麽會不被民眾廣泛接受,又怎麽會丟失呢?
一種文化,如果不是因為外來力量的打擊而被丟棄或走向衰落,那麽這種文化一定開始腐朽了。
中國傳統文化正在衰退,而現今社會的種種弊端也都可以從文化上找到根源。文化是製度之母,如果我們譴責製度的腐敗,最好先從文化上反省產生這種製度的根源何在。
導致今天傳統文化的衰落,其原動力在我看來是其本身的三大致命傷。
其一,儒家文化的許多“精華”部分,都是從聖人的標準出發,拿來要求“君子”的道德守則,什麽“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啦;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啦;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啦;君子欲衲於言,而敏於行啦;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啦;君子和而不同啦;吾日三省吾身啦;言必信,行必果;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等等等……。這些個人拿來修行當然好,而作為民眾統一的行為規範難免不落得個水中月鏡中花。
所以說,“仁義道德”講了幾千年,中國社會的常態不是相互合作協調的溫暖,而是“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冷漠,難怪孔聖人自己都說“吾未見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現在人們感歎“道德淪喪”,其實中國社會何時有過聖人眼裏的“道德”?隻不過以前人們關心的隻是吃飽肚子,“溫飽思淫欲”才是人的本性,所以順應人性的措施和製度才是根本。
其二,儒家的“中庸”使得原本一個很好的理念又受到另一個相反的製約。比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前半句已經包含了學和思兩個概念,而且重在鼓勵人們思考,何必又多一個“思而不學則殆”呢?所以這樣一來思考是要受限製的,你剛開始思考,就又要回到書本的“經典”上去“考據”了。所以盡管有人辯護:“儒家也說要思考啊”,可事實上中國曆史上為什麽鮮有真正的思想家,為什麽中國人從來沒有獨立的思想和人格?因為我們的傳統不讓你創新,隻要你“考據”。
“君待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前半句似乎有一些人文精神,可是一個“忠”字,揭示了這句話的本質:君待臣以禮隻是幌子,“忠君”才是儒家的本質。曆朝曆代,哪個君待臣以禮了?君殺死一個臣子就像撚死一隻螞蟻,可是哪個臣子不忠,不但自己腦袋不保,甚至被滅了九族都沒處申冤。當然,君賞給臣一個小物件就是“禮”了,至於給個一官半職那是要三叩九拜,感恩戴德一輩子的。所以到了今天,每每改朝換代,最高領袖就晉升一批“將軍”,那樣就不愁沒有效忠自己的“臣子”了。“忠”無疑是我們的文化,而“君待臣以禮”從來沒有一丁點文化上的影子!
“父慈子孝”又是一個傳說。各位問問自己,我們周圍有幾個“慈父”?老子打罵兒子算什麽?可誰要是不孝,那麽就該千刀萬剮了。所以千百年來,慈父在我們的文化中鮮有,孝子賢孫的奴才層出不窮,“孝子”也成了文化象征,甚至是道德規範。
不管是忠還是孝,都是要求一方單方麵的順從另一方,因此沒有平等公平可言。忠君侍主不去說它了,孝好不好?用今天的眼光看也不好,不談父母之愛,隻談孝道有什麽意義?且不說孝對於子女思想自由和人格的扭曲,即使為盡孝而孝本身,對長輩也未必是好事。例如現今有不少單身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可子女就是不願送老人去養老院,因為怕背上“不孝”的罪名。於是老人隻好孤苦伶仃的艱難生活下去。
此外,沒有可“證偽”性,也是傳統文化的缺陷。即,如果君不待臣以禮怎麽辦?臣是否可以反對君,是否可以不忠,要求君下台?如果父不慈怎麽辦?子是否可以反抗,是否可以不孝?聖人沒說,我們也不能思考,因此隻好一路“忠孝”下去。
所以,“禮”與“慈”可以點到為止,甚至完全是個擺設,而忠和孝是必須的,無限的,中國人的個性缺失和奴性也就在“忠孝”二字下被塑造的完美無缺了。
其三,儒家學說以道德為準繩,缺乏對基本是非做價值判斷的理性客觀標準。“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這個“義”和“利”如何界定,標準是什麽?如果進一步按聖人的話做:“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那就是,凡事都要適中,穩穩當當不偏不倚,一切以“義”為準。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義”,連強盜都有“義”,是不是隻要自己覺得合乎“義”,合乎“道德”就好了呢?
道德的隨意性使得“義”成了左右搖擺的秋千。讀書是有道德的事,那麽讀書為什麽?原來書中自有“黃金屋”和“顏如玉”,那麽這黃金屋和顏如玉是不是“利”呢?
同樣,“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生命的價值遠不如道德裏的“貞節”。連一條人命都無所謂,崇尚“天人合一”的國度何時對自然界的生物有所敬重?
在傳統的中國人眼裏,道德是多多益善,是沒有底線的,越“道德”越好。於是“孝”就變成極端變態的嚐糞、搖鈴、臥冰了。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無兄弟也”——多麽美好,多美寬宏!那麽在聖人眼裏,四海之內的“君子”是和“小人”是成為兄弟呢還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沒有具體的可操作性,缺乏明確的界限和公認的標準,誰也說服不了誰,所以就窩裏鬥來鬥去,這也就成了中國文化的特色吧?
下麵簡單談談中國傳統文化的缺陷。
第一個缺陷是缺乏平等的理念。“平等”是指人格上的平等和法律上的平等,無論君臣父子,貧富貴賤,在人格和法律麵前人人平等,平等是民主、人權和法治的基礎。
從古至今,傳統文化從來沒有真正提倡過平等,如今的“拜官主義”和“拜金主義”更是讓有權勢之人橫行,百姓尊嚴掃地。可悲的是,當拜官拜金成為社會文化,百姓也就意識不到自己的尊嚴和人格,也就不再追求平等自由,隻要能得到官位,能得到金錢,尊嚴和人格是可以拿來交換的。當“潛規則”變成自願行為,也就成了“潛文化”了。
第二個缺陷是缺乏科學精神。傳統文化關心的是人倫不是自然界,所謂人倫也是怎樣“治人”,“防人”。“四書五經”等任何一部儒家經典裏沒有一丁點科學影子,所以中國人的思維籠統模糊。中醫的無法量化無法重複就是一個缺乏科學精神的佐證。
中國科學不能發展的道理也體現在中醫的停滯不前上:隻講考據,不求創新。這當然也有尊古守舊的傳統:凡是祖先的東西都是博大精深的,我們隻能繼承發揚,不能破舊立新。當西醫從古希臘的體液說走到細胞分子時,我們還把黃帝內經奉為聖經。
第三個缺陷是缺乏法治觀念。儒家的德治貫穿中國曆史,到了今天我們還能聽到“以德治國”的聲音。不必諱言,今天的中國社會本質上仍然是一個人治國家。
有人提出,中國目前最需要的是民主。殊不知,這句話在20年前或許有些道理,如今的腐敗是全民的腐敗,腐敗現象已滲透到每一個家庭之中,在一個視法律為兒戲,道德淪喪的社會實行民主將是一場災難。麵對這樣一個渾沌世界,唯一緊迫的是健全法製,並將司法獨立與黨派行政,用強大的法律恢複基本社會秩序才能建立一個民主社會的開端。
綜上所述,無論什麽人說出一大堆大道理,無論你把傳統文化吹的天花亂墜,它的核心價值觀(在我看來就是忠孝和中庸)無疑是封建時代的產物。除非我們願意退回封閉的小農經濟社會裏生活,否則除了文化的外延形式(文學藝術音樂繪畫語言文字等),傳統文化的核心在今天中國社會裏除了阻礙中國向現代化發展已沒有什麽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