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高官下基層,海外輿論推著走
薑維平
9月12日,當海外各種議論猜測不斷的時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賀國強到《中國監察》雜誌社、中國紀檢監察報社等視察,中央電視台作了公開報道,終於,有關他被車禍暗殺的謠言不攻自破。那麽,他為什麽要去中國方正出版社和中央紀委電化教育中心進行調研呢?原來,嘴上講不在乎別人說三道四,行動上卻被海外輿論推著走,而言論又呈現兩極,難免謠言滿天飛,舌尖跑火車,所以,他們為了滅火,有時自相矛盾,無所適從,這是近日中南海官員政治動向的一大看點,不論是江澤民,還是胡溫,不論是周永康,還是李長春,都是如此,不過仔細地靜心地想一想,就能悟出一點道理。
9月3日,海外一家媒體爆料說,周永康一再聲稱穀開來沒殺人,於是,他就去了安徽合肥參觀了曾審判過穀開來的中級人民法院,還講了一番類似溫總的承諾,即經得起曆史檢驗什麽的;這言行與以前周對薄熙來的鼎力支持有些不一致,表明他已成了少數派,不過要退下了,他既不敢有什麽抵抗的舉動,也大概不會被牽連整肅;他是在向外界表明,我也是讚成審判穀開來的;同樣地,9月6日至7日,中央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國家預防腐敗局局長馬馼去沈陽調研。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王俊蓮,市委書記曾維,市長陳海波,市紀委書記徐興華陪同調研。這些隨行人員的陣容表明,針對海外輿論關於“王瑉重拳出擊”的報道,中紀委要顯示的是,力阻薄熙來,審判王立軍不是出於派別鬥爭,並非王瑉一人心血來潮所為,而是集體研究的決策,也是廉政建設和依法治國的需要。
據新華網遼寧頻道9月8日報道,全國公安廳局長座談會7日在遼寧省大連市召開,周永康做了批示,孟建柱去講了話,雖然官方審查後發表的新聞稿一點重要信息沒透露,但顯然此次會議與薄熙來案有關,如果要在黨紀國法上公正處理薄熙來,必得把設在大連的專案組工作做實,而大連及遼寧是薄穀貪腐殺人集團的大本營,涉案調查的人很多,有官員也有企業家,還有不少的公共情人,所以,難免人心動蕩而“跑路”,這就可能影響大局穩定,這就是為什麽馬馼,孟建柱結伴下基層的原因。至於公安部部長孟建柱7日在大連觀摩全國公安特警2012紅藍對抗比武總決賽,是因為中南海的官員們擔憂薄熙來勢力的拚死抵抗。
其實,正如去年薄熙來操控媒體虛構了自己的領袖形象一樣,現在,他的死黨為了挽救他而誇大了他的影響力,筆者對大連民情有數十年的閱曆,可以肯定地說,隻要媒體變得開放透明,“薄騙子”在大連貪腐枉法的事實就會實實在在地浮現,沒人會跟著他去造反。
輿論的作用對其他官員的言行也起到了推力,還有更多的例證,比如,海外有關李長春與薄熙來案有牽連,他的兄長李某某與某大連老板有權錢交易的報道,於是,李長春破例去看汪洋推薦的文藝演出,大概入常後的汪洋可能取代賀國強,李想在感情投資方麵打個提前量,或者向外界表明,他也靠近黨內改革派,你汪洋可別整肅我;反過來,海外輿論鼓吹汪洋有意政改,這不光把黨內保守派嚇壞了,也使汪洋自己亂了方寸,尤其是部隊裏的太子黨實權派人物躁動不安,於是,汪洋立即在9月4日去訪問革命聖地延安,不僅參觀了延安革命紀念館和楊家嶺、棗園革命舊址,而且還參觀了八一敬老院,為老紅軍、老八路送上慰問金,汪洋十分動情地說,在革命戰爭年代,無數老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吃水不忘挖井人,作為中國最早實行改革開放的廣東省的人民,永遠不會忘記老革命們的功績。我們將懷著感恩之心,努力做好各項工作,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作出應有貢獻,使老革命們為之奮鬥的理想早日實現。
明顯地,汪洋要通過參觀延安革命聖地的辦法表示,你們別說我右啊,要是我上去了,毛澤東畫像不會從天安門城樓上摘下來,毛新宇還是受熱捧;與此有點類似,江澤民住在301醫院治病,處於病危之中,就通過在香港和美國注冊的某一個慣於溜須拍馬的出版社,編造了有關江澤民不在乎亞視提前報死的消息,它不外乎想賺點中共統戰的小錢而已;而另一則有關朱熔基文集出版的短訊,則是顯示了元老們支持新的領導班子,即使江澤民閉了眼,中南海一樣照常工作。這正好透露了江澤民不久於人世的消息。
近日,由於習近平十幾天沒露麵,各種版本的故事竟相出籠,針對海外輿論的消息,鳯凰網補發了他在中央黨校講話的全文,但時間還是9月1日,並無新意。正如當初為薄熙來擦皮鞋而被胡錦濤踢了一腳,劉長樂又幫了倒忙。許多媒體打電話問我,習近平在哪,好像我有內部消息似的,其實,我不過是坐井觀天瞎議論而已,我也挺關心習近平的,不過我希望中國不要內亂,也不要卷入戰爭,在政改方麵更不要隻說不做,管你胡溫,還是習李,管你共產黨,還是國民黨,誰順應曆史潮流前進,我就表揚誰,哪怕前進一厘米,我也肯定,反之我就批評他,批評錯了我就重新批評。因此,我奉勸中南海領導人別像算盤珠子,被海外輿論撥著走,撥一下動一動,而應當主動地大步地走在時代的前麵,像蔣經國那樣,而且要通過媒體及時展示自己的腳步,而不是像賀國強這樣,利用《中國監察》雜誌辟謠,辟了一次,下次怎麽辦?
2012年9月12日於多倫多大學梅西學院。
自由亞洲電台9月12日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