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沈戰役期間,傅作義為何不出關,和廖耀湘夾擊林彪?
(2010-03-01 14:23:55)
下一個
遼沈戰役的時候,傅作義調集華北的精銳部隊打通山海關-錦州防線的驚天動地之舉牽動著雙方最高統帥的神經。老毛強調:牽著傅作義不要讓他出關。老蔣也不斷敦促:火速出關。
接連幾天,傅作義將派兵援錦的消息也慢慢透露出來了。華北“剿總”副總司令宋肯堂已急急趕往天津查看公路、港口情況;天津市市長杜建時也已遵照傅作義的布置,積極去勘察援錦的道路、橋梁;傅作義已同意老蔣的計劃,以第九十二軍軍長侯鏡如為司令組建第十七兵團,駐北平西郊的青年軍第二○八師也已準備調往塘沽,並準備擴編為第八十七軍,劃歸第十七兵團序列。同時,傅作義的嫡係騎兵第四師和步兵第十七師,也已到遷安、豐潤、玉田、三河、武清一帶活動。看樣子,傅作義馬上就要舉兵出關了。
可是,就在傅作義緊鑼密鼓準備之時,從東北傳來戰報:10月15日,林彪占領錦州!錦州解放,等於已關上了東北大門。
從時間上講,從葫蘆島方向進攻錦州的國民黨軍實際上已經去遲了,如果能夠動作快一些也不至於在塔山被截住,同樣傅作義部也必須動作快一些,從整個國民黨軍的調動部署來看,從行動上已經落後了,自1948年9月12日開始至29日,東北野戰軍先後攻克河北省的昌黎、北戴河和遼寧省的綏中、興城,切斷了遼西走廊,完成了對錦州、義縣的包圍。10月1日,占領錦州外圍義縣。而直到10月2日,國民黨軍的作戰命令才下達,可見整個國民黨的軍事機器受其政治勢力的牽製和互相推諉扯皮而效率極其低下。
另一方麵,進入10月,遼沈戰役高潮即將來臨之際,濟南戰役已經結束。而此時的華東野戰軍, 清一色的美式裝備,可謂兵強馬壯士氣高昂,如果傅作義出關支援東北,那麽華東野戰軍很可能因勢利導改南下為北上,如戰局如此發展那麽淮海戰役必然推遲而平津戰役提前來臨,此時傅作義一手要支援東北、一手要對付華北兵團,還要對付虎視華北的華東野戰軍,可謂自顧不暇,三麵受敵,此舉絕不是明智的將領想看到的。
曆史不能重演,但是回顧曆史會發現,當時的國民黨軍的整個統治機器已經岌岌可危,來日無多,處處防卸,想挽回戰局,絕非易事。所以,傅作義東援不僅不現實,也很難挽回軍事上的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