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09-2010中國行(三)武漢之“夢幻九歌”

(2010-02-25 22:50:05) 下一個
《九歌》是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屈原的作品。眾所周知屈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於公元前約340年出生在湖北秭歸,他是我們楚人的驕傲,這驕傲延續至今。現在中國民眾慶祝的節日中,好像隻有一個節氣有紀念古人的意義,那就是端午節。據說,屈原自投滾滾激流的汩羅江後,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此風俗日後演變成賽龍舟。人們紛紛拿出家中的粽子、雞蛋投入江中,讓魚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還有郎中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從此,每年五月初五 -- 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我在武漢的東湖磨山公園裏看到石壁上這狂妄的四個大字“唯•楚•有•才”時,總想這是不是和屈原有關。

這次回武漢,爸媽請我和老公去看雜技。據說當年夏菊花在武漢雜技團時,武漢雜技的風頭非常勁,這些年有些走下坡路。但是這次根植於荊楚大地的武漢雜技團帶來的大型魔幻秀《夢幻九歌》,以屈原為祭神樂歌而作的《楚辭•九歌》為題材,集現代編排、燈光、投影、舞美、雜技、服飾、音樂為一體,楚風濃鬱,夢幻浪漫,堪稱一席視聽享受的多媒體盛宴。

巍峨的楚城城門開啟,伴隨著編鍾的吟唱,身披白紗的聖女和身著禮服的群官擺開了盛大的祭祀儀式……《夢幻九歌》的開場恢弘大氣,一下子抓住了全場觀眾的視線。武漢雜技團的精品節目如《頂碗》、《綢吊》、《爬杆》、《鑽圈》,根據《九歌》的章節經過全新設計,呈現兩千多年前一場瑰麗的盛典,描繪出眾神雲集的圖景。


第一幕 “迎神之初“ 東皇太一(女子柔術)
四層人梯,攝影角度的問題,下麵2層有一部分被旁邊小夥給擋住了


第二幕 ”神之將至“ 雲中君(流星、轉碟)


第三幕 ”神之降臨“ 湘君湘夫人(綢調)
在楚人心目中湘君、湘夫人是一對配偶神,二人相思相慕。藍色的燈光,將舞台變成了水波浩淼的洞庭湖,有著寬大羽翼的湘君和湘夫人身著藍色紗衣,躍上一根藍色長綢,雙雙淩空飛翔。在高速旋轉的空中,湘夫人突然鬆手,從長綢上急速滑下,惹來全場一片驚呼。她卻在接近湘君的那一刻停住,兩人在旋轉的長綢間深情一吻,全場掌聲雷動。看雜技時,我總感歎愛人之間的信任也不過如此吧。
女: 心如湘水 夢似眼淚
男: 伊在水中央 何時夢回
女: 何時君歸 夫複何悲
男: 若相會 洞庭水可退
合:心遠去心如湘水 夢難續夢有眼淚 但願蒼生一醉 醒來望青天在水
我夢見前生相會/手中有芷草香蘭 我怕是曇花的美/思念你從未敢言
我不要神仙故事 隻要能愛到不悔
舞蹈般的雜技伴隨著這首纏綿悱惻、旋律如仙樂一般的吟唱,我是如癡如醉。以為這是在哪裏找的一首流行歌曲,沒想到在網上搜索才發現詞曲歌都是武漢人創作的,在網上卻找不到mp3來聽。武漢人的市場推銷意識還有待提高啊。


第六幕 “神之光芒”東君(鑽圈、吊環頂技)
東君是楚人心中的太陽神,這一幕四處金碧輝煌。幾位女演員口銜長杆,在空中飄逸騰飛。她們伸展開手臂,僅靠足尖倒掛在吊環上,變幻出美麗的造型,如同誇父駕著金色的馬車追逐天邊的太陽。注意這長杆其實是兩截,牙齒銜著的細棍和長杆不是固定死的。所以身體要隨時保持平衡,長杆才不會掉下來。


第七幕 “神之靈性”河伯(空竹、草帽)

在輕快的音樂中,“河伯”駕著揮動著翅膀,有著長角的怪獸馬車,大搖大擺地入場,還吹起了銀色的泡泡,仿佛一串銀色的小水珠在水麵上泛起。紅紅綠綠的小蝦和小龜滿場亂跑,小蝦們一邊抖著空竹(看見照片裏拋得老高的空竹了嗎),一邊翻跟鬥;小龜則在手中將草帽來回拋接,玩得好不開心熱鬧。


第九幕 “神之人像 ”國殤(大跳板)

最後一幕《國殤》是祭祀為保衛國土戰死沙場的楚國將士的祭歌。詩人為之發出了“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的哀悼之聲。據我觀察,大跳板是當晚唯一係了保險繩的雜技。照片中是5層的人梯,最上層的小姑娘剛從翹翹板上騰空而起,翻著筋鬥、呆會兒會帥帥地落到夥伴的肩上。

一個多月前,LG慈善募捐的得了幾張贈票,我們在Kitchener看過一個雜技+交響樂表演。比起這個來真是小巫見大巫呀。看雜技LG不會有太多語言障礙,真要感謝爸媽的好主意 :D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夾心 回複 悄悄話 淚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