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塵

試著告訴讀者,生活是多樣的。每一個活著的人,在多元化的人生時空裏, 扮演著某種角色,向著不同的方向展現著自己的千姿百態,書寫著與眾不同的生 命華章。
個人資料
正文

十四行詩發展簡史

(2014-04-09 17:13:01) 下一個
十四行詩簡介

雷俊義

        一、發展史

十四行詩是一種短篇詩歌,英語名字"sonnet"來自法語的 "sonet" 和意大利語的"sonetto",聞一多先生曾把Sonnet翻譯成“商籟體”,譯文音意俱佳。十四行詩形成於十三世紀時期,具有嚴格的韻牌和結構。

十四行詩的規則由意大利西西裏派詩人Guittone d'Arezzo(1235年-1294年)所建,他自己寫了將近300首。最著名的早期十四行詩人是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其次有但丁和 Guido Cavalcanti 。

十六世紀初,十四行詩體傳到英國,並盛行於十六世紀末。產生了錫德尼、斯賓塞等著名的十四行詩人。莎士比亞進一步發展並豐富了這一詩體,一生寫下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詩。此外,彌爾頓、華茲華斯、雪萊、濟慈、白郎寧夫人等人均為優秀的十四行詩人。

在西班牙、法國、葡萄牙、德國、波蘭、俄國等也有人寫十四行詩,但成就不及意、英兩國。中國民國時期也有詩人寫作中文的十四行詩,如聞一多和馮至。後者成就最大。

        二、基本格律

1.  行數:通常為十四行,偶有變體,如莎士比亞的154首sonnets中的第99首是15行,而第126首隻有12行。

2.  結構與韻牌:共四類,現在常見的是意大利類(彼特拉克類)或英國類(莎士比亞類)。此外有斯賓塞體和雜類。
1).  意大利體(或彼特拉克體):
結構為兩組,前八後六。前8行韻牌:a b b a a b b a;後6行可以有二或三個韻牌,有多種形式:c d c d c d,c d d c d c,c d e c d e,c d e c e d,c d c e d c。六行詩節中要避免以一副同韻對句(dd或ee)做結句。
意大利體的要點是,從一個韻組到變化到另一個韻組意味著有一個主題的變化。它發生在十四行詩的第9行開始處,被稱為volta(轉折),或“轉變”,它是十四行詩在形式上的一個基本要素。
2).  英格蘭體(或莎士比亞體):
結構:3段四句加最後兩句。
韻牌:a-b-a-b, c-d-c-d, e-f-e-f, g-g。
英格蘭體十四行詩韻律結構最為簡單--隻要求韻字成對即可,而非成組的四行。其volta的安排也是最靈活的,既可在第9行,也可在最末的同韻對句處。最後兩句通常為畫龍點睛之筆。
3).  斯賓塞體十四行詩:
由英國詩人埃德蒙•斯賓塞(Edmund Spenser)發明,應屬英體的變體。結構同英體,但韻牌卻為a-b-a-b, b-c-b-c, c-d-c-d, e-e。
4).雜類
此類詩具有十四行詩的樣式,卻不適合歸入任何明確而公認的範式。
 A.  雪萊體:它的押韻樣式a b a ba c d c e d e f e f是獨一無二的。最負盛名的當屬其千古絕唱《西風頌》。
 B.  普希金創立的“奧涅金詩節”:結構同英體。韻牌:ABAB、CCDD、EFFE、GG;但其詩行有陰陽韻變換的規律。詩行結尾為輕音者,謂之“陰韻”,9個音節(最後一個輕音音節不構成音步);詩行結尾為重音者謂之“陽韻”,8個音節;陰陽韻變換的規律:9898、9988、9889、88。

3.  音步與音節:以英語所作的所有十四行詩的基本格律都是抑揚格五音步詩行,偶有四音步或六音步詩行的十四行詩。斯賓塞體、莎士比亞體要求每行5個音步,10個音節;彼得拉克體要求11個音節;法語要求12個音節。奧涅金詩節結尾為輕音者,謂之“陰韻”,9個音節(最後一個輕音音節不構成音步);有的結尾為重音者謂之“陽韻”,8個音節。

        三、西洋韻式

韻指的是每行最後一個詞的最後一個音節。韻步(foot,也稱為音步,頓步,或韻部),是由音節(syllable)組成的,每個音步有一輕一重兩個音節。西洋的詩節中,四行詩是最常見的典型詩節。 四行詩有四種韻式:
交韻(alternating rhyme scheme)又叫“交叉韻”、“換行韻”—— ABAB;
抱韻(enclosing rhyme scheme),又叫“首尾韻”、“環抱韻”—— ABBA;
隨韻(running rhyme scheme),又叫“連續韻”——AABB;
疊韻(ovrlap rhyme scheme),又叫“重疊韻”——AA。
因為音樂合律的需要,十四行詩的格律亦相當嚴密,某些地方(如押韻要求)的苛刻程度甚至超過了中國古詩詞。


    四、中國的十四行詩

中國詩壇自20年代開始引進十四行詩,最早寫十四行詩當推胡適,依次為鄭伯農、浦薛鳳、聞一多等人。至今,中國有二百多名詩人公開發表了數千首十四行詩。朱湘、孫大雨、馮至、卞之琳、屠岸等著名詩人皆以善寫十四行詩聞名於詩壇。 此外有九葉詩派中的袁可嘉、唐湜、唐祈及現代詩人、內蒙古劇作家白馬〔馬世新〕。馮至在1942年出版了《十四行集》,是迄今中國十四行詩寫作的一個高峰。
不少詩人在創作漢語的十四行詩的時候,將字母語言的“音步”轉化為漢語詩歌的“頓”,多數詩人都是將西方十四行詩的五音步轉化為五個漢語“頓”,也有的將其轉化為四個“頓”,甚至不顧及“頓”,構成變格。這種轉化是將一種詩歌文化形態進行本質上的轉變。因此可以說,中國的十四行詩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一種中國化的詩體。

http://zh.wikipedia.org/wiki/十四行詩
http://baike.baidu.com/view/514.htm
http://select.yeeyan.org/view/101990/242595
http://zh.m.wikihow.com/寫十四行詩
http://www.eyjx.com/eyjx/1/ReadNews.asp?NewsID=544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biaochen 回複 悄悄話 一個老同學整理的。很不錯。
叔丁 回複 悄悄話 這個真不懂,多謝分享,一定到這幾個link去看一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