嘛叫“小夥”?
(2015-04-28 11:33:05)
下一個
昨天貼出注銷糧油供應的證明信,並留了個“homework",三位仁兄響了應,可惜冇答對。
不知鄰近省份如何,這個“夥”字在河南話中以及生活中,有著特別的“社會學”含義,待俺一一道來。
有點年歲的人大多記得,1958年有個轟轟烈烈的運動:大辦食堂,在那人民公社好紅旗升上天的橋梁上,全國人民中的相當一大部分,吃起了集體大食堂,而古老厚重的河南中原大地上,“吃食堂”被形象化地說成了“吃大夥”,這個“夥”字,我想既可以理解成“夥房”又能被當成“夥食團”,反正都可簡稱為“夥”。大家一起吃叫吃大夥,那麽單獨在家自己吃就被延伸成“吃小夥”再簡單點“小夥”了。
食堂有沒有優越性不是咱們的討論話題,總之農村的散攤了,可工礦企業農場等集體幹活的地方,不是每個人都是有家有口的啊,那時相當一些人的老婆孩子在農村,自己在外工作,還有那些尚未成家的,也得吃飯不是?所以,這些地方的食堂也就是“大夥”保留下來了,吃食堂依舊被稱為吃大夥,單位有個集體戶口集體糧油關係,那麽這些人的戶口與糧油關係,也有一個字來表達了“在夥上”,就是在“大夥上”。
一個單位,還有很多拖家帶口的員工哪,他們可全是“城鎮戶口”呢,自家有自家的戶口本,上麵戶主及家庭成員一個二個清清楚楚,也就有自家的糧本,要知道到糧店光憑糧票你也不能買米買麵的呀,您家的糧油情報全在本上記著呢。
既然集體戶口集體糧本現在被稱為“大夥”了,夥的含義再度擴張,反過來的各家各戶的就成了“小夥”,所以,這個“小夥”不是“人”的稱謂。
那張證明及前一天的戶口注銷證明,是我兒子來美前辦理各項手續留下的,覺得好玩,給大夥(這個夥字可與文中的夥不是一個意義啦)瞅瞅。
那年兒子九歲,所以糧食定量標準是23斤。
是為好玩而已,還得繼續留著,紀念見證那個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