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圍城打援 - 西方金融資本對華經濟戰

(2010-05-10 21:09:32) 下一個
由於中國擁有強大的金融防火長城和獨特的行政體係,決定了西方很難直接通過加熱虛擬經濟、冷卻實體經濟,製造並擊垮泡沫的常規途徑遏製中國的發展。中國又是政治軍事大國,決定了西方也很難通過外交或軍事手段對中國進行打壓。但種種跡象表明,西方金融資本正通過十幾年的經營,結合中國獨特的二元經濟,進行圍城打援的金融戰。

首先,中國金融防火長城在有效防止海外遊資炒作的同時,也把內部風險資本圈在了國內。由於製度缺陷,重商意識嚴重和投資渠道狹窄,等於逼其炒樓炒股,也就是說中國人自己身在城中製造了泡沫,給了被人合圍的機會。

圍城 - 全麵控製,圍而不殲
  • 農業 - 完成對肥料、飼料與農業技術的控製,進而對農產品價格進行控製。
  • 工業 - 完成對能源、礦產的控製,進而對工業品價格進行控製。
  • 服務業 - 通過跨國企業直接投資,拔高工商業地產,結合環保理念,對服務業價格進行控製。
  • 結合環境,拉抬價格: 當有自然災害時,拉抬農產品價格;當中國擴大基建與投資時,拉抬礦產價格。自此,西方對中國的物價有很強的控製力,進而可以特定條件下幹預中國貨幣及財政政策。

    打援 - 反複打擊,孤立中國
  • 利用西方泡沫,引發過量的基建和工業投資打擊中國消費;利用其後的經濟危機,打擊中國出口及過剩工業,逼國內資金炒樓。
  • 孤立中國,誘使各國拒中國主權資金於門外,使其難以轉化為能源、資源、權益投資,難以鎖定既得利益。
  • 利用凱恩斯理論,誘使中國在經濟危機下投資基建,增發貸款。由於中國在其後的一小段時間內很難實現全麵的製度改革,拉動消費,保八使中國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 全球舉債、增發貨幣,造成大宗商品泡沫,逼中國物價指數攀升。
  • 利用美國金融危機,歐洲債務危機搞貿易戰,價格戰,進一步打壓中國相關產業。
  • 外圍經濟戰呈膠著狀態。

    等待時機 - 攻城略地
    中國畢竟是政治經濟大國,坐擁2萬多億美元外匯,中國老百姓的忍耐力遠遠超過西方想象,所以強大的防守反擊能力。一方是圍城打援,一方是防守反擊,雙方內部都有問題,決定了這是一場持久地消耗戰,結果很可能在均有重大損失之後,全球滯脹。現在主要看誰先犯錯,誰先頂不住。

    中國社會矛盾已相當嚴重,相當危險,但尚未達到極度嚴重,極度危險的境地,西方正在等關鍵攻城時期。由於中國經濟的特殊性和封閉性,股市崩潰並不會波及社會各個層麵.其實早在2年前中國股市就已然崩潰過一次了:從6000點一瀉至1600多點,今天的股指仍未及崩潰前的一半.即便如此,其影響麵並不廣.終其原因,損失主要發生在中小股民身上,消耗的是他們的剩餘閑散資金,而這筆資金本身很難有渠道進入消費或實體投資領域.再則,長期以來,中國股市建立在虛幻的概念之上,缺乏對中小股民的保護機製,不具回報價值.因而股市漲跌對整個社會打擊不大。

    而樓市的崩潰則完全不同,房地產既是投資品又是消費品,直接關聯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中國的房地產業已具規模,工資房價比和回報率比都顯示中國房產既不利於自住也不利於投資,其崩潰會波及到社會各個領域。要使中國樓市崩盤,西方可能采取的方法是迫使央行出於政治經濟原因迅速提高利率。由於國人的超級忍耐力,利率一定要在短期內迅速突破極限方可有效。

    我們已經看到西方進行了匯率戰和小規模貿易戰,但由於中國的商品多是貼著西方的品牌在西方的商店銷售,匯率戰和貿易戰會影響到西方的利益集團,加上中國的頑強抵製,所以收效甚微。但接下來的利率大戰,發起於外圍,決戰於中國本土,可能很慘烈。第一攻擊點是抬升食用品價格,這是由於食用品消費在西方家庭中所占比重很小,而對中國普通家庭而言比重較大,抬高價格對中國加息壓力很大。第二攻擊點是抬升能源礦產等大宗商品價格,主要針對中國早已過剩的基建和工業,火上澆油,趁火打劫。第三攻擊點是工商地產,西方利用國內投資渠道狹窄的特點,在股市及民用地產低迷的情況下將國內資金導入工商地產,抬高服務業價格。我們現在就可見這種跡象,明後兩年價格戰會相當激烈。

    中國準備好了嗎?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