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良

人生如戲,笑口常開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下鄉那一天

(2010-02-12 20:42:05) 下一個

前年去武清看朋友,聽說後河淤連同周邊十幾個村已經變成了開發區,村名取消,村民們也遷入縣城落戶,地圖上將再也找不到後河淤這個村子了。聽到這消息,頓覺失落,那裏可是我魂牽夢縈的地方,永遠難忘龍鳳河邊的那個小村莊。

前些天我們“後河淤知青”網站在鳳凰網知青頻道貼吧上建立了,眾位插友馬上響應,紛紛注冊加入,還吸引了不少關心知青的網友(一天就來了兩個知青小妹),不到二十天點擊率就達近三千次。

十月二十九號是我們下鄉插隊的紀念日。三十六年前的這一天 , 我們四十個剛剛從天津市紅橋區天津中學初中畢業的同學,一起到武清縣大頓邱公社後河淤村落戶。

那天秋高氣爽 , 爸爸好像是因出差不在家,媽媽送我走到宿舍院門口已經很難過。那時少年氣盛,淨是躊躇滿誌的時代豪情,還想,戰爭年代媽媽十五歲就離家從軍,現在送兒去農村應該不至於吧幾天前有女同學送我紀念品,別說風情、連套瓷也不懂。以後當了別人的爹,才逐漸體會那憂子的深情。媽媽被勸回家後,哥哥、妹妹和一個剛從內蒙兵團回津的朋友劉榮朝陪我走到學校。記得那一天也是紅橋區大規模下放知青的日子 , 好像都是去武清。一大早知青們就到自己的學校集合,學校組織歡送後,先到區體育場,再由區裏歡送,然後乘汽車出發。當時西青道上人頭攢動,紅旗飄揚,送行的人很多(傷心落淚知多少?);十七、八歲的知青們大都身著特購的綠軍裝、戴大紅花,胸無點墨,但氣衝雲霄,那場麵很熱烈。我們學校組編的三個知青小分隊都是去大頓邱。

公社所在地在縣城楊村西北麵十幾裏,我們到達時已經中午,簡短的歡迎儀式後就到了飯口,公社用大碗蒸肉招待。村裏派來了拖拉機接我們,快到時見到村頭有人群在等、準備迎接,大家就從遠處都下車,列隊整齊步伐走過去。其間有個中年人走進我們的隊伍打招呼,氣度不凡,他便是當地名人、公社黨委書記兼後河淤村支部書記徐景樹。歡迎的人不全是村民,還有當時在那裏勞動鍛煉(幹校)的南開大學的幾十位教職工。在村幹部歡迎講話後,我們的口號馬上跟上: “ 向貧下中農學習! ” , “ 向貧下中農致敬! ” ,又臨時推出代表燕萍同學講話。燕萍長期擔任學校的團幹部,即興說得簡短、又煽情。 我們的入村式一炮打紅。

從此,二十個少男、二十個少女,和七百來個貧下中農,一千來畝地,愛悠悠、恨悠悠、甜也悠、酸也悠、苦也悠、辣也悠的知青歲月就開始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