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禪

把握市場趨勢;交易在當下;風險第一,盈利第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尋 找 投 資 的 大智慧 (zt)

(2010-04-10 20:56:54) 下一個


從 中 國 傳 統 文化中

 

尋 找 投 資 的 大智慧

 

《期貨日報》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投資大智慧 (一) 

雖有智慧 不如乘勢

作者:劉 

 

期貨投資要想不困惑,並取得長期成功,除了要有一套切實可行的交易方法外,還需要有正確的投資哲學來指導操作。那麽,正確的投資哲學哪裏來?其實,中國傳統文化中就有許多閃光的智慧,深刻理解這些傳統智慧,你會切實感受到“書中自有黃金屋”帶來的樂趣。

 

氣勢衝天的期銅K線,會使人情不自禁地望圖興歎:這銅價也太牛啦!跟著趨勢走,買入銅的人,都大賺了!什麽都不用想,如果有風險資金的話,這種行情隻要大膽買入就能賺大錢。這是一次從沒有過的大趨勢!

 

有投資者半認真半調侃地談論銅的大牛市,“曾經有個唾手可得的機會擺在我麵前我沒有珍惜,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重來的機會……昨日的夢想,今天的願望,都會現實嘍!看著這火箭升天般的K線,我可能是感覺最幸福的一個人了,可以高興地談論這K線是怎樣兌換成我賬戶上的人民幣、我的房子、我的車子,還有我那可愛的老婆或許還有她的那兩隻波斯貓了……”這些話確實有點兒安慰自己的意思,但也足以表明把握大趨勢的重要性。

 

這也正是期銅市場最啟發我們的:想賺大錢嗎?把握大趨勢吧!把握住了大趨勢,就可以真正做到:三年不飛,一飛衝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三年不開張,開張吃卅年。

 

最近三年期銅的牛市到底有多誘人?

 

設想有這樣一個投資者,她在2003年5月的低點1580美元買進LME期銅,並一直持有,然後在2006年5月以8790美元的價位賣出,她的收益率是多少呢?為便於計算,保證金按10%收取,其間銅價漲幅為456%,則其全部投入資金的收益率就是4560%,接近46倍。1噸銅賺取了7210美元,這意味著要想賺100萬美元的話,當時隻要買入139噸銅(折合成LME銅不到6手)就可以實現了,而需要的保證金不過才2萬多美元。如果當時投入20多萬美元,今天就是千萬美元的身價了。如果當時投入200多萬美元呢?三年帶來的變化真是不可想象。這種計算方式還沒有考慮到盈利再開倉的情況,如果把最初盈利再開倉考慮進去,其收益不知是多少倍了,或許是100倍,也可能是200倍,或者更多。荀子說:“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做期貨也如此,隻要善假(把握)大趨勢,財富就來得快。

 

其實,中國古人一直很強調對“勢”的把握,“雖有智慧,不如乘勢”(《孟子》);“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責人而任勢”(《孫子兵法》);商鞅在變法時也強調乘勢的重要性,“飛蓬遇飄風而至千裏,乘風之勢也……故托其勢者,雖遠必至”;“善弈者,謀勢;善謀者,顧全局;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唐李問對》)。

《論語》裏讚揚孔子沒有主觀臆測和唯我獨是的毛病。如今再回顧銅價上漲過程中諸多市場人士對銅價大幅上漲的種種質疑,如“逼空中國”、“基金操縱”、“泡沫現象嚴重”等等,以及各種自作聰明的“銅價見頂了”、“戰略性拋空期銅”等等說法,讓人感覺到期貨市場真得不宜去臆測。想證明自己比市場偉大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韓非子說過,“聖人之道,去智與巧”,所以,在大的趨勢麵前,要老老實實地跟著趨勢走,敢於放膽去贏,賺足趨勢。

 

期貨投資要想成功,就要記住孟子的話——“雖有智慧,不如乘勢”。

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投資的大智慧(匯編一)
 

《期貨日報》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投資大智慧(二)

見幾而作 不俟終日 

作者:劉 

 

期貨投資要取得成功,順勢操作至關重要,但就長期而言,僅知道順勢操作並不能保證成功。這是令許多投資者困惑的地方,也是導致部分人偏激地認為期貨是摸不著邊際的事物的原因。

 

筆者在與投資者交流時發現,許多投資者確實遵循了追隨趨勢的方法,然而卻往往會碰到這樣的情況:自己順勢操作,但剛入場行情卻反轉了。這種事情並不少見,相信“老期貨”都有這樣的經曆。那麽,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入市時機的選擇是決定投機成敗的又一關鍵因素。什麽時機最好呢?《周易》告訴我們:“君子要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幾”是什麽?“幾”是苗頭,是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見幾而作是指發現一點兒苗頭就要立刻采取措施。期貨投機要想取得成功,也要在最有利的時機采取行動,不必每天都參與交易。若想求得在風險最小的情況下,長期穩健獲利,你就需要——見幾而作。

 

如同不知道天上哪一塊雲彩會下雨一樣,我們也無法確定哪一波行情會演變成為大的趨勢性行情。我們沒有水晶球,無法提前預知未來,但是可以跟隨趨勢,跟著行情走,如果發現不妙,要及時跑開。此種作法大概近似於物理實驗中的試錯法,但為了減少追隨大趨勢的試錯成本,見幾而作則是最好的手段之一。

 

要順勢而為,更要見幾而作。這話對不對,投資者可以自己對過往的行情走勢進行統計驗證。筆者就曾僅從K線圖發出的買賣信號,見幾而作,對上海期貨交易所1994年到2004年的期銅行情進行過模擬交易,若每次以1手規模參與交易,十年下來可賺21.7萬元,平均年收益率為210%。

 

《資治通鑒》稱:“八堯、九舜,不能冬種,野夫、童子,春種而生,得時故也。夫天有其時,人有其功。”期貨投機也是如此,再高的高手,如果沒有適合他的行情,也賺不到錢。相反,如果把握好了春種之“幾”,有所收獲是很自然的事

 

有朋友擬到一家公司負責期貨操盤,該公司要求其每年至少要獲得30%以上的回報,朋友征詢我的意見。我的部分意見是,期貨交易不能隻想著賺錢,要知道,能不能成功也是“三分人事七分天”的事情,市場何時出現屬於自己交易的“幾”以及隨後行情能否演變成大的趨勢性行情,不是哪個人所能左右的。古人講:“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又一惑也。”如果為了完成要求的任務指標,在不可做時強去做,隻會導致操作者冒不該冒的風險。

 

孔子說過:“邦有道則現,無道則隱。”一家期貨公司有一個客戶很讓大家吃驚,每有大行情來臨,他都能及時趕到公司來參與交易,或多或空,隨後即離開公司,也不與人多交談。每每他都能賺到大錢,但始終無人知道他是受何方高人指點,是怎樣把握行情初始階段的。此人能夠有所為有所不為,在行情有“幾”時出現,無“幾”時隱退,足見此人有很強的自律功夫且能耐得住寂寞。

 

知道“幾”是近乎神聖的事情,孔子曾感慨道:“知幾其神乎!”在此套用《孫子兵法》“知勝之道”說,期貨交易獲勝之道——知可以為與不可以為者勝;順勢操作且見“幾”而為者勝。而孟子在告訴人們要與勢俱進的同時,也告訴人們做事情要把握好時機,孟子提醒人們雖然有鋤頭,但還要等待農時,“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金茲基,不如待時”。

 

  

 

 

《期貨日報》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投資大智慧(三)

操刀必割執斧必伐

劉 

不能夠及時止損往往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痛苦,有時候這種痛苦是刻骨銘心的,這種感覺恐怕大多數投資者都體驗過。

 

毛毛雨也能濕透衣裳

幾年前,曾有一位好學不倦的律師朋友,在學習了大量期貨理論知識後進入期貨市場,用心三年,結果卻賠了20萬元,於是宣告暫時離開期貨市場。這位朋友坦言:“自己把握未定,宜暫時絕跡期市。”

 

期貨市場是一個財富不停轉移的世界,這裏發生的一切都是無情的。如果你不能保護好自己,市場就會讓你付出代價。那位律師朋友所說的“把握未定”主要是指自己不能有效地設置並執行止損,以保護自己的資本。一開始這位朋友也是能夠執行止損的,但往往是在他執行了止損以後,行情又回頭向他原來持有頭寸的方向發展,證明他原來的判斷是正確的,這也讓他時常後悔,認為如果不止損的話,自己就會有多少多少的收益了。於是,後來在該止損的時候,他下手就不堅決了。

 

是的,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已經把止損指令輸好了,就是下不了決心——點擊一下鼠標,將指令發出,接下來就是反反複複地修改止損指令。大多數情況下,這位朋友都是以更高的代價止損出局的。

 

讓朋友最後下定決心暫時離開期貨市場是有原因的。那一年,他輕倉建了10手大豆多單,認為風險不大,決心不賺錢不離場。但偏偏這次他遇到的是大豆期貨的綿綿熊市,最初他還每天都關心行情走勢,後來不堪賬麵資金日益減少,於是索性就不來看行情了。這完全是動畫片裏加菲貓的心理——“閉上眼睛,睜開眼睛時,一切都會好的”,但結果往往是睜開眼睛後,情況更惡化了。朋友總是寄望於再次到期貨公司來看行情時,一切都已經變得更好了,但市場卻不按他的願意走。那一波大豆走勢雖偶有反彈,但終究沒有盼來反轉行情,“大熊”厲害,這10手大豆就吃掉了他賬戶上5萬多元的資金。這真是:毛毛雨也能夠濕透衣裳,如果掉以輕心,輕倉依然會賠大錢。

 

善戰者不羞走

人們通常不願意將損失變成現實,總是存在僥幸心理。但是真正聰明的人不僅會賺,而且會虧,且虧得很聰明——止損很及時,代價很小。真正聰明的人總是訓練有素,能夠迅速地實施止損指令。

 

有過是一錯,不改又是一錯。所以,孔子就反複告誡人們,“過,則勿憚改”、

投機大師索羅斯曾談到,他與別人的不同之處並不在於成功到達用鈔票鋪成的道路的終點,而在於在這條道路上的走路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與其他同行相比,他有一個更小的自我,有一個更開放的頭腦。他說:“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我在金融市場上能夠比別人更快知道並改正自己的錯誤。” 曾有人評論說,隻有通過犯錯誤並受到懲罰,才能學到東西。市場是嚴厲的老師,索羅斯就是最優秀的學生。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山塌不後退、浪打不回頭的人,是不宜涉足期貨市場的。當發現形勢不妙時,必須執行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因為期貨市場機會總是有的,賺錢應該是第二位的,保護資本才是第一位的,如果本錢都沒有了,就談不上賺錢了。

 

兵法雲:善戰者不羞走,所以全也。古代兵法還告訴人們要“見可而進,知難而退;退以求進,舍以求得”。《孫子兵法》講:“合於利則動,不合於利則止。”又說“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力量弱小的軍隊,如果隻堅守硬拚,就會成為強大敵人的俘虜)”。《老子》也講過,“曲則全,枉則直”、“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所以,當期貨交易處於該止之時,若一味堅守抱單,隻會讓自己付出更大的代價。期貨交易需要順應時勢或進或退,退並不是膽小而是一種大勇。正如《荀子》所雲:“與時屈伸,柔從若蒲葦,非懾怯也。”

 

進步處便思退步,著手時先圖放手

有一位帶客理財很成功的女性期貨基金經理,為人頗有幾分俠氣,操盤也幾近於“不惑、不憂、不懼”的境界。當我們討談期貨交易止損時,她說:“處之泰然。受不得煙熏成不得佛。每天到這裏來,心裏就很明白,損失就藏在每一次點擊鼠標,將交易指令發出之後。但是作為一個交易員,在享受成功的同時,你也必須一起享受風險(損失),否則就不是交易員。”

 

她還提到了《菜根譚》裏的一句話:“進步處便思退步,庶免觸藩之禍。著手時先圖放手,才脫騎虎之危。”她接著說:“真的沒什麽,不要怨天怨地,損失本來就是難以避免的。一個交易係統能有60%的成功率,它就算成功的。在每一筆單子進場的同時都要準備好一張離場單子,這是自我保護機製。軟藤能纏死硬樹,所以,遵守紀律,按原則辦事,該止損時就別猶豫,操起刀來——割。”

 

《周易》曰:“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應用到期貨交易中就是:高手知幾知勢,知進知退,財富歸之。《六韜》也告訴人們,“日中必彗,操刀必割,執斧必伐”,太陽到了中午不曝曬就叫失時;拿起了刀不切割,就失去了有利的時機;涓涓細流不堵塞,就會成為江河;熒熒的小火不撲滅,變成熊熊大火又該怎麽辦;初生的枝杈不掐掉,將來就得用斧頭砍了。

 

真正的期貨交易高手不僅能夠在最有利的時機入場,也能夠在設定好的第一時間執行止損(離場)指令,他們總是嚴格執行著止損紀律,能夠操刀必割,不

 

《期貨日報》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投資大智慧(四)

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作者:劉洋

 

老子早就告訴人們,減損有時反而能得到增益,增益有時反而會成為減損。能夠理解損益之間可能存在的這種相互轉化關係,對於期貨長期投資取得成功是很有益處的。尤其有利於正確對待投資損失——要能夠從損失挫折中,尋找到有益的東西,來完善自己的交易係統,從而做到“小損大益”或者“損了眼前,益了長遠”。

 

一位曆經滄桑的投資者,回顧自己的過去時,用篡改了的宋詞和我在網上交流:“紅紅綠綠之間,追尋財富夢,已是老於前歲,那堪窮似他人,一杯自勸,期貨倦客,賬戶殘錢,盡管老酒相伴,黃昏依舊難熬。”並說日暮之後,常常獨坐數傷痕。想想自己當年賬上盈利千萬,竟忽然間暴了倉,那一年的打擊實在是刻骨銘心。

 

他還說,那個時候他最能體會杜甫在安史之亂後,感歎國勢日衰,哀傷自己飄零無根,登上嶽陽樓時的那種感慨,“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想想自己淘金期貨中,辛辛苦苦,結果呢?自己一無所有了,怎能不淚流,不用憑軒都流淚。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適合期貨市場,也曾擔憂自己是否還會有未來。

 

在人生最艱難的時候,這位朋友並沒有輕易放棄希望,而是咬緊牙關,在期貨市場中堅持了下來。實際上,在期貨市場上,不是人人都有發達的希望,被這個行業的風險和痛苦擊退的人比比皆是,雄心勃勃而來的人隻有少數是帶著驕傲離開這個市場的。許多人並沒有能證明自己偉大,相反卻證明了自己也是一個聰明的笨蛋。但是,這位朋友接受了命運跟他開的殘酷玩笑,他說:“期貨市場有風險——但我願意接受。因為不甘平庸,因為喜歡冒一定的風險,反複思考後覺得自己就屬於這裏——屬於期貨。”

 

困龍終有上天時。此後,這位朋友一步一步艱難地從頭再來,不斷完善自己的交易係統,如今他代客打理的資金就已逾三千萬元,由於收益較好,且穩健風格受到大家認可,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慕名前來,請求幫助投資理財。但他在單一品種上的開倉資金,占總資金的比例再也沒有超過20%的時候了,這或許也是在這種危險行業裏作業的一項有力保護措施吧。他還說:“年紀大了,獲取一個穩健的收益吧。每年抓住幾波行情,好的話翻個一番,不好的年景,能收個一兩成利,也挺滿足了。”

 

談到現在的心情,他又引用了宋人的詩來形容:“日日深杯酒滿,朝朝小圃花開,自歌自舞自開懷,且喜無拘無礙。青史幾番春夢,紅塵多少奇才。不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在。”他著重強調了——自歌自舞自開懷,且喜無拘無礙。

 

曾經的那一段艱難,實實在在讓他體驗了一回貧窮以及由之而來的信心喪失的可怕,也讓他學會了謙卑——從此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同時也更讓他懂得了要敬畏市場——警鍾長鳴以實現安全生產。因為切實體會到了人窮誌短其誌難伸,所以他現在每年都資助一些家境貧窮的肯上進的學生。但是他不相信基金會組織,凡受其資助者都要經過他的考察,然後在背後默默資助,不讓受助者知道是他資助了他們。

 

這位朋友說,自己由盈利近千萬到後來的暴倉,可以說是益之而損。但好在發生得早,能夠損之而益,從而避免了現在和將來再發生那種可怕的情形。如果發生在現在這個年齡,心理上就無法承受了。

 

莎士比亞曾說過,最好的好人都是犯過錯誤的過來人。不經曆過幾次大的牛市熊市轉換,恐怕難以成為期貨市場裏的投資高手。因為這樣才能更深地體會到市場的運行規律,才能知道市場機會有多大,風險又有多大,正如“不趟河不知河深淺”。初入市場時,賺錢時還想再多賺一些,於是加倉再加倉,直至賬戶由盈利變成虧損;當然,賠錢時不停加倉以求攤低成本的不當做法也或有發生。聰明的投資者往往都能從一開始犯的錯誤當中悟出更多道理來,從而能夠在將來做得更出色。這或許就是小懲大誡吧。

 

退步原來也是一種向前,這是對那些能悟道的人說的。許多投資者都有這樣的經曆:苦了心誌,餓了體膚,空乏了身,行弗亂了所為……也困於心了,也衡於慮了,但是天就是不降大富於斯人也;相反,還拿走了他僅有的東西。不是這些投資者不動心忍性,也不是他們做不到“人恒過,然後能改”,實在是他們在期貨市場難以得其門而入,始終無法真正增益其所不能所致。不要以為天道酬勤,憑借自己的智慧,努力就能成功,市場常常表現出殘酷的一麵——損之而不益之。所以,對於有誌於長期投資期貨的朋友而言,在進入期貨市場時必須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也有很多投資者自己有一套很好的交易係統,但總不能很好地貫徹實施,結果不是賠錢就是與機會失之交臂。但唯其如此,才能讓其更堅定地執行自己的交易係統,從而做到知行合一,這也算是一種損之而益吧。

 

一粒沙子造就了一顆珍珠。期貨投資失利時,不妨多想想《老子》裏所講的“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從自己的失利中尋找出有益的東西,損失就成為益事,因為這有利於未來的成功。如果始終困惑不解,那就早些離開期貨市場吧,去尋找能夠讓自己成功的領域,也算是損之而益,畢竟術業有專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7b941a0100gw9g.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