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和巴基斯坦打得火熱:印度坐不住急訪中國! zt

(2010-04-03 22:33:04) 下一個
來源:中華網 強國論壇 時間:2010-04-04 11:02:00
  美國-巴基斯坦戰略對話於24日至25日在華盛頓舉行。對話議題涉及經貿,能源,防務,安全、戰略穩定與防擴散,執法與反恐,科技,教育,農業,水源,健康,通信以及公共外交等諸多領域。

  雙方會後發表聯合聲明稱,共同的民主價值觀、相互尊重和信任是美巴夥伴關係的核心基礎,一個穩定、持久和廣泛的夥伴關係符合兩國根本利益,雙方致力於增進兩國人民友誼,推動互利合作。

  印網民複雜解讀中印關係 稱對中國不能放鬆警惕

  4月1日是中印建交60周年紀念日。中印關係曆來是兩國網友關注的熱點,這幾天,印度網民在本國媒體網站上積極對兩國關係發表看法。其中,有印度網民認為中國在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麵是印度的榜樣,但也有不少網民仍表示“要對中國保持警惕”。

  例如,印度網友Rahul說,行動勝於雄辯,對中國永遠不要放鬆警惕。網友Anand說,最好(對中國)保持清醒。Chirtarun說,過去60年中,中國和我們的“敵人”巴基斯坦保持了友好關係,中國這條“紅色巨龍”一時還不會變成更加善良和友好的動物。但印度的政治家卻容易輕信中國。Dharmendra說,“小心,這是中國的新戰略。”

  另外,還有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和西班牙的網友也在《印度時報》網站上發表了看法。美國網友Narayanan說,對“蛇”要清醒,它會笑,也會咬人。加拿大溫哥華網友prakash說,“危險的人民!”

  不過也有印度網友並不這樣認為,表示中國應該成為印度的榜樣。例如,網友Indian說,過去30年,中國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問題上取得了顯著成就,而印度卻有一半人仍處於貧困之中。該網民稱:“我不會介意印度是否將一半領土給中國,因為,是人民而不是虛假的民族自豪感才是重要的。”

  與此同時,印度輿論對中印關係的評價體現出了積極態度。《印度時報》1日發表文章稱,現在,印度與美國的關係搖擺不定,與巴基斯坦的關係則直線下滑,惟獨與鄰邦中國的關係“出奇得好”。

  印度外長克裏希納(S。M。 Krishna)將於下周一開始為期四天的訪華之行,以進一步鞏固印度與中國的關係。中印關係近期因雙邊貿易增長而有所改善,兩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麵的合作也轉移了人們對中印邊境糾紛的關注。

  中國和印度正以比發達國家更快的速度走出全球金融危機。兩國希望保持近十年來雙邊貿易增長的強勁勢頭,而中國現已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

  在人民幣是否應當升值以及穀歌拒絕接受中國網絡審查等問題上,中國與美國的分歧有所加劇。印度分析人士稱,在此背景下,中印兩國關係因互不“越界”而獲益良多。

  去年12月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似乎是中印關係的轉折點。在印度和中國的力促下,各國達成了一項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協定,但也有人指責兩國阻撓了一項目標更宏偉的協議的達成。

  印度總理前媒體顧問巴魯(Sanjaya Baru)在《Business Standard》上撰文寫到:“‘氣候’在哥本哈根的確發生了改變。中國對印度的態度出現新的緩和。”

  作為世界第一大和第四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中國和印度都希望富國在減緩全球變暖中做出表率,均不願讓氣候承諾妨礙本國的經濟增長。

  數月以前,中印關係還一度趨緊,因有報導稱兩國邊界發生新糾紛,且中國對達賴喇嘛訪問中印邊界爭議地區表達不滿。

  但克裏希納在踏上訪華之旅前僅表示,印度對其邊境存在“一些擔憂”。

  《印度報》(Hindu)戰略事務編輯Siddharth Varadarajan表示:“我覺得,雙方都試圖不讓這場‘口水戰’升級。”

  印度貿易部長夏爾馬(Anand Sharma)稱,人民幣匯率是印度工業界的一個“關切”。但與美國不同,印度一直避免向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

  中印雙邊貿易增長對印度來說喜憂參半。根據印度央行數據,中國對印度的貿易順差從2001-02年的10億美元增長到2007-08年的160億美元。

  中印兩國在關稅及保護主義壁壘方麵仍可能產生摩擦,但兩國都認為雙邊貿易及投資潛力巨大,並同意促進雙邊貿易平衡發展。

  印度欲和中國再打一仗雪恥

  關於中印之間的軍事衝突,直白地說,就是雙方打一仗,印度國內,無論是政治家還是普通民眾,都有這種強烈的渴望,印度軍隊更是想通過一戰來展示自己武器裝備的威力,在我們國內,天天趴在軍網上的軍事迷們,更是渴望有一場戰爭來亢奮神經,下麵來談談雙方發生戰爭的可能性。一、雙方軍隊迫不急待想打 1、印度軍隊想打。30年前的中印之戰,讓印軍背上了幾十年的恥辱,近些年,印度軍隊花大力整備軍備,更新武器裝備,頻頻向外小試身手。但當個小地主已不能讓印度軍隊滿意了,向外擴張太遠了又鞭長莫及,近的都是小鄰居,中國是印軍最好的目標,印度軍方渴望一場戰爭來血洗37年之辱恥。

  二、雙方民眾想打

  1、中國民眾為了土地想打。一想起藏南的9萬平方公裏土地,普通民眾熱血沸騰,隻要看看網上和雜誌上的言論,可以說,國內民眾想和印度幹一場的呼聲很高,大家想著相當於三個台灣的藏南地區,網民們更是血往心頭湧,認為當年“打了勝仗,丟了藏南”是愚蠢至極,現在幹它一家夥再奪回藏南的呼聲很高。

  2、印度民眾也想從戰爭中提升地位。印度近些年經濟快速發展,已讓國內民眾有飄飄然的感覺,特別是印度的精英階層覺得印度再也不能當三流國家了,應該通過一場戰爭來提升國際地位,普通民眾也想一場戰爭來看看熱鬧,因為絕大多數印度赤貧階層的人整天無所事是,不象中國農民工為改變生活如牛馬般勞動,有仗打,閑得蛋疼的人剛好有熱鬧看。

  三、雙方決策階層也想試一試。

  1、印度政治家想通過戰爭來奪取選票。印度經濟雖然快速發展,但貧富差距和分配不公的現象日益嚴重,赤貧階層的人群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正進一步增加,分配不公已引起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低收入人民的強烈不滿,國內頻發種族衝突,貧富階層尖銳對立,一場戰爭是緩解這些矛盾的最好的良藥,打一仗對印度政治家來說是最好的選擇。

  2、、打一仗對中國管理層絕無害處。中國的發展也處在了十字路口,特別是分配不公、機會不均等、腐敗猖獗,人民的不滿企圖改變的聲音很高,所有這些問題沒有一劑良藥可以解決,也不能在短時間內解決,而一場戰爭是轉移注意力最好的辦法,除此之外,另無它法。

  四、這場戰爭將沒有贏家和輸家

  1、中國奪回藏南的可能性為零。中國軍隊內部滿腦子還想著40年前的印度軍隊,口上叫得凶,心裏也想打,但幾十年沉醉於酒場、官場和名利場的我軍戰鬥力已十分低下,特別是指揮階層,大批“軍事素質低下、投機鑽營之人”的占著很多重要崗位,對於中印之戰,我們隻要少受點損失就是勝利,但通過戰爭,會發現問題,改變作風,對中國軍隊變成一支真正的戰鬥隊起到積極的作用。

  2、印度向北挺進的機會如登天。印度軍隊的軍事素質、編製體製遠比我軍科學合理。特別是印度的軍官隊伍具有與世界接軋的戰鬥素養,戰鬥力早已不是37年前的樣子了,他們很可能在這場戰鬥力奪回榮譽,在給中國軍隊造成損傷後適可而止,絕不會向北挺進而自討沒趣。

  綜合上麵四個方麵分析,這場戰爭對雙方都有好處,更重要的是輸贏關係不太,中國隻要不再丟土地就是勝利,印軍隻要不被合圍就是勝利,至於戰果和損失,雙方都可以自圓其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