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專家稱中國不願聽命安排令西方不高興

(2010-04-15 07:32:58) 下一個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包道格(Douglas Paal),美國哈佛大學博士,現任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主席。2002-2006年,擔任布什政府的“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



  沈大偉(David Shambaugh),美國密歇根大學政治科學博士,現任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關係學院中國政策項目主任。目前在社科院擔任訪問學者。

  【作者】《國際先驅導報》記者 李穎 發自北京

  【訪談動機】

  今年2月,在《華盛頓郵報》一篇專欄文章中,美國權威經濟評論家羅伯特·塞繆爾森曾用一段對中國的評論作為開頭:“最近的事件說明,美國的政治、商業和學術精英徹底錯判了中國。與中國的衝突成倍增加了。想一想被低估的人民幣匯率及其對貿易的影響、哥本哈根全球氣候談判的破裂、中國對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的不冷不熱、中國在推動朝鮮放棄核武時的糟糕表現、美國對台軍售、穀歌寧願退出中國也不願容忍審查製度的威脅。”

  盡管西方輿論對中國的指摘由來已久,但最近這次顯得尤為密集。美國企業研究所學者卜大年甚至認為,和以往中美關係緊張期間西方評論家既批評美國也批評中國不同,這次他們都把矛頭一致指向中國。他在總結了近期英美大報文章的主流觀點後得出結論認為,西方認為中國“是一個由實力與弱點、驕傲與擔憂組成的混合體,難以捉摸且可能十分危險”。

  引發美國乃至西方這一番不高興的原因是什麽?

  包道格和沈大偉,兩位美國專家做出了不盡相同的闡釋,但他們不約而同地看到了一個根本性誘因:中國沒有按照西方設想的軌道行事。

  【先驅語錄】

  ★美中關係年內會更加棘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兩國現階段都被濃厚的民族主義情緒籠罩。

  ★西方人還會繼續失望的,因為中國就是中國,中國不會屈服於任何來自外部的壓力或意圖。

  ★大多數美國人寧願不領導全球反恐戰爭,但天命使然,我們必須做我們應該做的。中國的天命也正在降臨。

  美中關係年內會更加棘手

  《國際先驅導報》:近段時間以來中美關係的氛圍比較微妙。2009年下半年奧巴馬訪華前後,兩國媒體普遍比較樂觀,甚至一些美媒覺得奧巴馬對華太“溫順”了。然而,從2010年伊始,兩國之間的摩擦接踵而來:對台軍售、人民幣匯率問題、伊朗核問題等。你如何看待這種情勢變化?

  包道格:美國媒體之前對美中關係的描述是不確切的。實際上從去年初就可以預測到台灣、西藏、貿易及伊朗這一係列敏感的話題將會出現,中國也從正式及非正式的途徑覺察到這些問題將會浮出水麵。中美兩國應該互相寬容和尊重來度過眼下這段艱難時期,進入夥伴關係的新階段。5月份美中展開戰略經濟對話時,我相信媒體又會說出新故事,修正他們之前短視的那一套論調。

  沈大偉:美中之間有時會發生摩擦、關係緊張,這倒也正常,因為這兩個大國的利益、製度和價值觀之間差異巨大。不過,目前美中之間的緊張狀態還是令人憂心。從單個問題來說也許都是可控可處理的,但我擔心這些矛盾綜合起來會對兩國關係構成侵蝕性效應。兩國政府應當避免對單個問題做出過度反應,應當從長遠戰略的角度去考慮和解決問題。

  問:中美關係今年會不會更加棘手?為什麽?

  包:不久還會有一些令中國不愉快的情況出現,比如核態勢評估報告、國防部關於中國軍力的報告等。不過,今明兩年也是美中高層合作的關鍵年。例如,美國熱盼胡錦濤主席出席4月的核安全峰會。我可以肯定,他不會對美國在峰會上的表現失望。美中兩國的眾多部長議員將雲集在戰略經濟對話框架內,協商解決爭端。

  沈:我認為美中關係年內會更加棘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兩國現階段都被濃厚的民族主義情緒籠罩。中國不接受來自外界的任何建議;而隨著美國失業率高居不下、11月國會中期選舉的臨近,美國國內貿易保護主義也在增長。中國覺得在對台軍售和西藏問題上遭到奧巴馬政府的背叛,而美國政府覺得中國沒有遵守兩國聯合聲明,在國際上承擔起負責任的大國夥伴角色,比如在伊朗問題上即是如此。

  對中國不高興情緒正在集結

  問:以美中在官方層麵的摩擦為導火索,不少西方媒體記者及專家近來也頻頻批評中國。美國企業研究所近日發表文章稱,西方精英的觀點有把中國視為“傲慢”和“麻煩”的趨勢。你認為西方對中國的看法確實發生了這種改變嗎?

  沈:是的,在包括美國和歐洲在內的西方世界,當下的的確確存在一種共識認為:中國越來越強硬、難纏、敏感甚至傲慢。這種看法從去年秋季開始集結,一直延伸到目前。西方對中國的這種看法使得近來這段時期中國的國際形象急劇惡化。

  我在今年2月16日英國《金融時報》上的文章《虎年中國展露爪子》裏曾經談到:一些西方人認為這不過是中國這個苦惱的、想要挑戰現狀的崛起大國顯示出了真實的麵貌。而源自西方的全球經濟危機給予了中國新的信心。還有一種看法是中國官方為許多社會經濟問題所擾故而調動民族主義情緒來轉移視線。

  問:借用前段時間中國一本名為《中國不高興》的著作,似乎現在美國對中國“不高興”了,尤其是美國的精英界人士似乎有這樣一種情緒,那麽“不高興”的原因何在?

  包:美國人對經濟形勢和高失業率感到不高興。由於中國與這些問題的關聯,中國當然是美國不滿的目標之一。在全球經濟危機爆發時,北京將人民幣匯率與美元掛鉤,幫助穩定了局麵。現在既然中國的GDP已經恢複增長,中國就應當重新采用匯率浮動機製,以刺激國內消費和減少貿易摩擦。

  沈:西方對中國有情緒原因很簡單——美國和歐盟希望中國在國際管製及世界範圍的議題上扮演更多的夥伴角色,但是中國還是堅持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政策及思維。中國似乎並未準備好承擔一個國際性的重要角色,相反中國似乎隻是感興趣於維護自身的國家利益,同時最低限度地做出國際承諾。同時,西方對中國國內的政治、經濟、法律和人權狀況等問題也有很多不滿。這就是何以西方對中國“不高興”。中國將來有可能達到西方的預期嗎?我對此表示懷疑。中西方的摩擦未來或將更多。

  中國讓很多西方人失望了

  問:你覺得這種情緒能緩解嗎?會不會長期存在下去?

  包:關注公眾情緒是重要的,因為政府政策必須獲得公眾的支持。但是,情緒變化無常,利益卻更為恒遠。政府的正確選擇應是優先考慮利益其次考慮情緒。盡管我們可以預計今年末中西之間會有更多貿易爭端,但整體而言情緒性的東西或許還有可能好轉。

  沈:描述當下西方對中國情緒的最合適詞匯是:“關注”、“懷疑”和“不安”。這並非簡單的高興不高興、敵或友的問題,這種說法都過於簡單。西方希望中國沿著某種軌道發展,但是中國決不願意聽命於西方的安排,這就導致了擔憂和失望。中國越強大,在西方看來就越無法成為夥伴,也就越難以滿足西方的期待。也許西方首先就不應該有自己的企盼——的確很多中國人這麽認為,但是事實是,西方人就是懷著這種意圖,並在過去的三十年裏,耗費了無數的時間、精力和資源想安排中國的國內國際發展道路。中國現在讓很多西方人失望了。西方人還會繼續失望的,因為中國就是中國,中國不會屈服於任何來自外部的壓力或意圖。

  中西方都需要努力推動理解

  問:中國人往往認為西方世界還不習慣於中國崛起。但西方認為他們已經接受了中國崛起,認為崛起的中國要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可問題是,一旦中國在世界上更活躍了,西方的“中國威脅論”又將泛起。你怎麽看這種矛盾?

  包:這是中西方之間必然的博弈過程。有些國際事務可能是中國樂意為之的,但也有一些難題是中國不願意承受的。相信我,大多數美國人寧願不領導全球反恐戰爭,但天命使然,我們必須做我們應該做的。中國的天命也正在降臨。

  沈:這完全取決於中國在國際上如何顯示他的力量和作為。如果中國和西方一起手挽手應對全球威脅,那麽西方將不再憂慮。但是如果中國在一些諸如伊朗、朝鮮、緬甸或蘇丹等問題上不像西方認為的那樣“起到助力”,那麽中西方無論在認知還是政策層麵上都還將不斷出問題。

  問:中美關係如何才能良性發展?西方和中國如何才能相互理解地更多些?

  包:如果中國能夠對常駐中國的外國記者少些疑慮,情況可能會好些。懷疑容易導致怨恨,怨恨容易激發批評。外國商業公司也越來越感到在華不受歡迎,中國應當意識到這會反過來傷害中國的海外企業。中國投資者應當學會適應西方的規則,同樣外國投資者在華也是一樣。西方則需要更密切關注中國的真實情況,西方媒體應當以更平衡的視角來呈現中國。

  沈:我認為美中在現階段應該著重從兩方麵入手。首先應舉行高層級的持續對話,其次開展更深入的民間外交。西方絕對需要提升對中國的認知,尤其是西方媒體。歐洲人對中國的了解特別膚淺和貧乏。但中國目前的透明度也不高。西方和中國都需要努力以推動相互理解的深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