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道導彈配合電磁脈衝彈,將可對航母編隊造成致命威脅。(資料圖1)
東方網3月5日消息: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2月出台題為《為何打空海戰爭》報告,稱中國認為一旦台海兩岸或東亞其他地區爆發衝突,美國勢必會首先發動空中及導彈攻擊加以幹涉。為此,多年來中國武裝部隊一直努力發展反接近/地區封鎖能力,力求發展可攻擊距離中國大陸1000至1600海裏的美國航母的能力。
報告稱,要挫敗美軍,中國軍隊就需要先發製人(包括開展網絡攻擊),襲擊美軍戰區的港口和機場,以及在戰區行動的航母、大型水麵戰艦、後勤及運輸艦、支援部隊和美軍作戰網。此外,中國或許還需要采取強製措施,意在迫使美國的盟友拒絕讓美軍使用他們的基地。
事實上,為使得美軍無法接近其前線陸上基地,解放軍已在台灣對麵部署了二炮部隊以及大約1100枚機動、短程彈道導彈,並且還在以每年100枚的速度增加導彈的數量。此外,據信中國最近還研製出了新一代導彈——射程增大、精確度提高,而且能夠攜帶包括單一彈頭和子彈頭在內的多種常規負載。
目前,中國也在增加其中程彈道的數量,其射程大約處於1000-3000公裏之間,並且也在改善它們的導航係統,從而保護那些位於第二島鏈之外的基地,在那裏美國正修整其安德森空軍基地以及位於關島的海軍設施,從而將那裏打造成一個重要前線行動基地。中國的這些導彈係統能夠攜帶大量常規彈藥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且,它們或許還能有效開展反網絡戰攻擊,例如使用核武器製造電磁脈衝。
報告指出,中國也在對其遠程航空部隊實施現代化。解放軍空軍的現代化FB-7A戰鬥轟炸機已經加入諸如F-10和Su-30MKK等多用途戰鬥攻擊機之列。此外,空軍還在升級其H-6轟炸機機群,以便使它們能夠掛載新型遠程巡航導彈。
傳中國正為東風-21反艦導彈研製特殊子母彈頭
報告稱,整個冷戰期間,美國海軍一直對其部署戰艦、保護自身利益的能力充滿自信;即使在蘇聯威脅要使用潛艇部隊及遠程轟炸機破壞美軍部署行動時,華盛頓政府仍表現得相當自信。蘇聯解體後,美國水麵戰艦的行動變得暢通無阻。然而,自1996年台灣危機以來,中國一直致力於將美國艦隊阻斷在第二島鏈之外。
其中,最令美國不安便是中國旨在摧毀美軍航母的殺手鐧武器及作戰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蘇聯冷戰時期所開展的反航母工作,讓中國受益匪淺——中國獲得了升級後的俄製反航母武器。鑒於解放軍已經獲得了購買反航母武器的優先權,因此解放軍便將目標確立為:在美軍航母使其艦載機到達有效攻擊範圍之前,對這些航母發動攻擊並使其喪失行動能力。
報告指出,對中國及解放軍海軍戰略家來,最具吸引的“殺手鐧”便是能攻擊距離中國大陸1000至1600海裏的美國航母的能力。這其中涉及到了蘇聯冷戰時期所使用的平台,例如潛艇、反艦巡航導彈和攻擊機,而且解放軍還增強了自身的軍事能力。或許,在解放軍新添置的反航母武器中,最值得注意的便是其反艦彈道導彈(ASBM)。
中國新型東風-21C中程導彈(資料圖)
2004年,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能力集中體現在東風-21中程彈道導彈的一個變型版上。東風-21是中國新一代公路機動、固體燃料導彈的改良版,它具有快速發射特性、能夠參與“打了就跑”的行動從而提高了該係統的耐久性。東風-21的打擊範圍在1100海裏以上,能夠攜帶機動式再入彈頭(MaRV),可配備主動和被動雷達導引頭。
報告稱,盡管中國在研製該導彈的過程中,遇到了大量技術障礙,但一些專家仍相信,中國已經完成東風-21反艦彈道導彈的運轉測試。此外,其他報道顯示,中國當前正在為這款導彈開發一種特殊的子母彈彈頭,它采用非爆箭形穿甲彈集束,意在通過碰撞動能破壞航母。此外,中國也在研製大功率微波彈頭(EMP),旨在利用電磁波脈動使敵軍的海軍雷達無法正常運轉。這種彈頭可能會使中國“摧毀”一艘航母。
報告稱,中國反艦彈道導彈項目和其地對地彈道導彈使之具備了對美國及其盟國的不對稱優勢,而且這種優勢還在不斷增長。這源於兩個因素:第一,1987年《中程核力量條約》禁止美國和蘇聯生產或部署射程在500-5500公裏的彈道導彈。中國不是締約國,不受限於此。第二,該地區美國盟友並未來部署此類導彈,也無部署此類導彈的計劃。
解決反艦導道導彈ISR係統問題仍是一個挑戰
可以確定的是,即使中國具備發射反艦彈道導彈的能力,再入飛行器仍需要瞄準係統來鎖定目標。解決反艦導道導彈ISR(偵察、監視和追蹤)部件問題對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一個挑戰。
有報道稱中國正在研發或部署海上監視及瞄準係統,用於在較大範圍內偵測美國戰艦並提供瞄準信息。這些係統包括後向散射超視距雷達(OTH—B)、陸基超視距地波雷達(OTH-SW)以及電光衛星和雷達衛星。
據報道,中國工程師正在研發十五種不同的衛星,用於圖像偵查、電子和信號情報收集、導航、通訊和氣象預報。中國正在部署先進的圖像和偵查衛星,包括遙感-1,-2,-3,-4和-5,海洋-1B和CBERS-2和-2B衛星。中國也計劃製作8個用於“環境”項目的衛星,能夠進行可視、紅外、多光譜和合成孔徑雷達成像。
除基於衛星的載波偵測係統之外,中國還在開發新型地麵長波雷達係統,主要是OTH-B高頻(HF)雷達。現代技術和數據處理能力使這種雷達網絡為中國反艦彈道導彈和其他載波攻擊係統提供瞄準信息。例如,澳大利亞的“金達利”天波OTH-B雷達係統在理想狀態下,可以分辨出1600海裏以外的中速移動的航母級目標。有了這對空間係統和OTH-B HF雷達的組合,美國航母要駛入第二島鏈就有非常危險了。
除采用蘇聯反航母手段外,解放軍似乎還在利用海上巡邏飛機和潛艇,在公海上“盯梢”美國航母戰鬥群和特遣部隊。
總之,在任何衝突中,解放軍都會設法癱瘓美國利用其亞太地區的軍事基地發動攻擊的能力,如衝繩嘉手納空軍基地和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解放軍第二炮兵將向這些基地發動彈道導彈彈幕攻擊,緊接著便由解放軍空軍發動空襲。這些攻擊的目擊將是美軍事基地內的飛機、跑道、滑行道、燃料以及彈藥庫與維修設施。中國反艦彈道導彈、反艦巡航導彈以及攻擊機將在西太平洋對美軍水麵戰艦發動類似攻擊。這些行動將被輔之以解放軍海軍潛艇的魚雷攻擊。與此同時,中國防空導彈及截擊機將設法奪取其發動攻擊地區的空中優勢。受到中國反衛星及網絡戰攻擊,在這種攻擊下幸存的美軍或趕往戰場的援軍也隻能低效作戰
正如中國古代軍事理論家孫子所言,兵術的極致就是“不戰而驅人之兵”。很明顯,解放軍將這一哲學應用到了A2/AD(反介入/區域封鎖)網絡建設當中——該網絡旨在將美國向西太平洋力量投射行動所需付出的代價提高到過高的水平,從而阻止美國兌現對該地區盟國的防務承諾的任何努力。(編譯:春風)
美軍在電磁脈衝武器(EMP)方麵已經進入較為成熟的階段。上圖2為F-22投擲EMP武器示意圖,下圖3為EMP武器在美國爆炸時的破壞範圍示意圖。(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