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俄法簽能源軍售大單 或引發新一輪大國關係

(2010-03-05 05:50:15) 下一個

文章來源:中國網

最近,俄法關係備受矚目。梅德韋傑夫不僅為其“北溪”天然氣股份公司找了個法國婆家——蘇伊士集團(占股9%),甚至還準備將法軍的掌聲明珠——“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迎娶回家,而且一次就要4艘。俄羅斯軍火獨步天下,名譽五洲,鮮有外購之說,像這樣主動開出巨額軍購大單的實為罕見。誠如法國媒體所言,“西北風”兩棲攻擊艦能極大的改善俄羅斯的戰略投送能力。如果俄海軍配備“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當初俄格交戰就不是26個小時實現作戰目標,而是40分鍾。

俄法之間如此大規模的交換戰略利益,足以說明兩國關係已非比尋常,彰顯了俄法間高度的戰略互信。難怪美聯社在評論俄法關係時不無酸楚的說,美國遭冷落了。俄法都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又都是除具備全球作戰的軍事強國。特別是法國,軍事基地遍布全球,軍事工業異常發達,核潛艇、航母、重型戰鬥機一應俱全(從俄羅斯買法國戰艦就可管窺一斑)。兩個重量級強國聯手,無疑昭示世人,一種嶄新的世界格局正在形成。

俄法相互借重破除戰略困境

俄羅斯作為前蘇聯衣缽的主要繼承者,恢複昔日超級帝國地位曾是幾代俄羅斯精英集團的夙願。普京治下,不斷上揚的能源價格使俄羅斯逐漸獲得了喘息的資本,從恢複戰略轟炸機巡航到鈦合金國旗深插北冰洋洋底,俄呈現出了強烈的複興勢頭。但在美國的持續戰略擠壓下,俄羅斯內外交困,形單影隻。在俄羅斯的周邊,美國全球導彈防禦係統星羅棋布;昔日的俄聯邦國家在利誘之下,紛紛投入美國的懷抱,成為反俄先鋒;不期而至的金融危機更令俄元氣大傷,經濟上供血不足,軍事改革一再延後;俄格之戰開罪了歐洲,“勝而不利”。“梅-普”組合如今一改普京時代的“壯漢”形象,放下身段耍起“靈巧”戰略。美國要反恐,俄羅斯馬上答應開辟航線,過境空運;美國提出要削減戰略性核武器,俄羅斯二話不說就簽署協議;美國說要製裁伊朗,俄也一改常態,不但不反對製裁,反而主動與伊朗劃清界限,自己寧願搭上“背信棄義”的罵名。可以說,對美國表現出了少有的謙遜忍讓。

美國理所當然的認定俄羅斯“軟”了。為此,尚未完全從金融危機困境中走出來的美國,便急匆匆的將矛頭指向了中國。從Google威脅退出中國市場,到對台軍售,再到肆無忌憚的會見達賴,讓我們充分領略了奧巴馬式的“變臉”速度。就在美國忙於“懲治”中國之際,俄羅斯與法國再度“聯手”。俄法接近是有曆史淵源。二戰後期,法美為瓜分勝利成果而交惡。此後法國便有意接近蘇聯,以製衡西德、對抗美國。法國對蘇聯關係的重視,可以從關鍵曆史事件中管窺一斑。1979年底,蘇聯入侵阿富汗,法國堅定的站在蘇聯一邊;到了八十年代,美國推出“星球大戰”計劃,法國和蘇聯聯手反對;在蘇聯解體前兩個月,戈爾巴喬夫赴法國訪問,法國向岌岌可危的蘇聯提供了16億法郎的食品和20億法郎的貸款。蘇聯解體後,法國改弦更張。從公開支持北約東擴;到公然接待車臣非法武裝,再到2000年介入俄瑞(士)商業糾紛(凍結資金、扣押帆船),俄法關係進入冰河期。

法俄交惡伴隨的是法美修好。布什當選後,法國總統希拉克第一個前往美國拜會。不過好景不長,2003年,美國打著反獨裁的大旗帶領北約發動伊拉克戰爭,此舉卻侵害了法國的利益。當時法國是伊拉克的主要貿易國和最大的武器供應國之一,伊拉克石油換食品的主要中間人,法國還擁有伊拉克二十幾億美元的巨額債務。除此之外,美國在國際問題上所奉行的單邊主義政策與法國的外交理念相衝突。美入侵伊拉克,致使法國重新走上“反美”的外交路線。自然也遭到美國的強烈打壓。作為歐盟的主要成員國,法國立主推動歐洲軍事一體化,因美國從中作梗而難產;法國自從2005年曾多次提出解除對華軍售禁令,也因美國反對而作罷。基於相同的戰略困境,法國與俄羅斯重新“聯手”也就變得不足為奇了。

引發新一輪大國關係調整

吳稼祥在《智慧算術——加減謀略論》一書中表示,大到國家興衰榮辱,小到個人的成敗得失,與能否在關鍵時刻正確運用縱橫之術緊密相連。曆史上美國就是靠著戰略上的合縱連橫搞垮了一個又一個對手。今天俄法關係升溫,恰恰是美國“加減戰略”失衡的逆向表現。頻繁發動對外戰爭,不斷擠壓強國、欺壓弱國,對國際問題持雙重標準,減法做多了,籌碼和資本也就耗盡了。所以有學者認為,美國這幾年總體上是走下坡路,正在步入衰退。而美國的衰退使得大國關係的調整步伐明顯加快。

從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嚷著要重返亞洲,到這次俄法“準結盟”,都是各國為擺脫“美國式束縛”所做的調整。美國卻隻是將注意力鎖定為中國,認為隻有中國才具備挑戰其國際地位的潛力。翻一翻美國的各大媒體,不管是客觀的評判還是主觀的臆測,有關中國的報道和評論近年來急速攀升。然而,中美實力上存在的巨大差距,使中國根本不具備“威脅美國”的能力。如果按照美國的那套“威脅”標準,恐怕美國找不出幾個“是友非敵”的國家來。就拿法國來說吧,早在1949年就加入北約了,算得上盟國的元老級盟友了,可法國卻總是唱反調。

1966年曾以“歐洲人的歐洲”為由退出北約的法國,前段日子,曾表示要重返備用,俄羅斯也似乎有意加入,豈料放的都是煙霧彈。美國也應該想到,有俄法加入的北約,還能是美國說了算嗎?“一超多強”共治地球,不過是個騙人的童話。俄法高調接近,折射美國主導的世界格局危機重重。在俄法兩國開始做加法的時候,其它大國自然也不會袖手旁觀。比如美國擠壓中國的兩隻手可能會縮回來一支。而“軟”了的俄羅斯可能重新“硬”起來。至少在伊朗問題上梅德韋傑夫發表的“靈巧製裁”的表述得到了法國的支持。俄羅斯放低身段,以“靈巧”取代強硬,對美國而言“靈巧”之後的俄羅斯反而更具威脅。麵對加速衰落的霸權,英國在下一場戰爭,還會鐵定的跟隨美國嗎?(文育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