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線專家道出真諦:追捧殲-14的哥們兒該打屁股(轉帖) (圖)

(2010-02-07 16:18:18) 下一個

本人在某國防科工委直屬院校讀博,今天有幸和老板的一個摯友吃午飯。這位同誌現在是科工委高級幹部,目前參與十一五科技公關核心項目的管理。機會難得,向他請教了一下關於4代機的事,深有感悟,總結了這一篇帖子,希望廣大“殲-14”的粉絲動動腦子思考。

我們未來的空軍裝備,是要在信息技術的環境下,打贏一場高強度的局部戰爭。毫不粉飾的說,美國空軍是能對我構成實質威脅的的主要對手。曾幾何時,“四代重殲”的卻被列入在“10號工程”之後的戰機計劃。然而,上世紀90年代的幾場局部戰爭讓我國高層意識到:未來製空權的爭奪是一場係統的對抗,因此擺在中國麵前的問題是要發展出一套係統,能反製以F/A-22、F-35、B2為核心武器平台,以E3、EA-18G、宙斯盾、NMD等為信息對抗平台的強大係統。
空軍裝備的發展不能按照一條線走,而是應該融入係統的規劃。因此,“10號工程”及其“後續工程”成為了21世紀“係統工程”的一部分。在係統製勝論的指導下,我國將大力發展高性能無源相控陣雷達、SD-10係列遠程空空導彈、大型預警機、先進電子戰設備等一係列技術裝備,確保對隱形戰機的早期發現和鎖定能力以及對敵人的電子壓製優勢。殲-10、殲11B作為武器平台,基本滿足係統戰的需要,而更先進的平台發展,主要是以機載雷達的升級、SU-27係列的 “準4S”進化為目標。

專家指出,未來看到的中國空軍,應該是以殲10改進型、殲11B及“3.5代su-27(暫且這麽稱)”攜帶高性能遠程導彈(例如 SD-10升級版、流星一類),在預警機和地麵、海上雷達的引導下,實現對4代機的攔截。這最經濟可行、並且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在可遇見的地區衝突爆發之前具備這種係統戰的能力。簡而言之,我們要在自己的4代機研製成功前,具備阻擊4代機的力量。這個任務很明顯落到了現有平台身上,現有平台的升級潛力很大,完全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裏,以較少的投入設計出具有3.5S指標的殲-10、殲11等。

事實上,在有預警機和先進遠程雷達的幫助下,歐洲的3.5代機群攜帶流星,可以在80千米左右鎖定RCS為0.5的目標,完全具有攔截F22小隊的潛力。很多技術報告表明,歐洲以及俄國在研的雷達係統能夠在100千米開外發現RCS小於0.1的目標。預警機和先進遠程雷達好比人的眼睛,我們擁有了武器和身體,卻高度近視,再好的身體也沒法作戰。我們這方麵研究並不落後,15年左右和歐洲平起平坐完全有可能。相比遙遙無期的4代重殲(樂觀估計也得20年),這方麵的投入更為現實。

專家指出,我們雖然裝備3.5代,但是擁有4代的戰鬥力,何樂而不為?我們勞民傷財發展4代,別人就會有5代,更何況像美國這樣可以在戰時大量生產戰機的國家,即使有“殲-14”,裝備數量上也會很吃虧,與其被牽著鼻子,不如另辟蹊徑。而且,發展係統裝備,對我國綜合軍事實力提高大有好處。

現在熱炒殲-14,不過是一些抱著急功近利心裏的熱血青年頭腦發熱罷了,當然還有外國持中國威脅論的人在搗鬼,也不排除中國自己放煙幕彈。專家指出,即使有殲-14這樣的項目,也不會是4代機,殲11B已經告訴大家,SU-27係列的3.5代化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