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解放軍西藏大規模部署“紅箭”9A 獵殺印度阿瓊坦克!(轉帖夏雨天的博客) (圖)

(2010-02-06 22:27:31) 下一個


世界上最堅固的坦克,像美國的MlA2、德國的“豹”2等世界上最先進的主戰坦克,雖然“皮糙肉厚”,能抗擊各類火炮和導彈的攻擊。但如果遇到“紅箭”-9A導彈的打擊,也將束手無策。

  “紅箭”-9A導彈為何有如此之大的威力和精確性呢,這要從製導武器說起。因為威力再大,如果不能準確命中目標,其威力也無從發揮。從二次大戰後期開始發展至今,製導兵器已經曆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正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北約對南聯盟戰爭和近期的美國對伊拉克戰爭,精確製導彈藥的使用率越來越大。也就是說,在未來的戰爭中,精確製導武器與普通武器一樣,將在戰場的每個地方都得到使用,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和手段,也成為各國武器裝備發展的主要趨勢。“紅箭”-9A具有高精度、大威力、高效能、高效費比等製導武器固有的特點,將在現代戰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紅箭”-9A毫米波製導反坦克導彈係統主要由筒裝導彈和車載發射製導裝置等組成。為了使武器係統具有突擊作戰和快速反應的能力,“紅箭”-9A將武器站安裝在了輕型底盤車上,使該武器係統作戰時更加靈活。它還可以安裝在各類武器平台上,如履帶式裝甲車、各種輪式車輛、輕型吉普車等。“紅箭”-9A可配屬坦克部隊、裝甲部隊、步兵部隊等部隊作戰,也可獨立組成反坦克、反裝甲部隊,執行作戰任務。

  “紅箭”-9A反坦克導彈的大威力在各國反坦克武器係統中名列前茅。其戰鬥部威力大於俄羅斯“短號”反坦克導彈的戰鬥部威力,“紅箭”-9A能擊穿1.2米的帶反應裝甲的垂直均質鋼裝甲板,比“短號”的穿深大0.1米。它之所以能擊毀帶反應裝甲的裝甲,應歸功於它的大威力串聯戰鬥部。其戰鬥部前麵設計了“探杆”式裝置,在接觸裝甲目標上的反應裝甲的一瞬間,立即將其引爆,然後,主戰鬥部產生強大的射流,將坦克主裝甲擊穿。即使攻擊角出現誤差,“紅箭”-9A導彈的戰鬥部也能擊穿類似M1A2坦克的主裝甲。因此,可以肯定地說,“紅箭”-9A反坦克導彈可以擊穿世界上現役的各種主戰坦克。

  “紅箭”-9A反坦克導彈武器係統安裝在輕型車輛上,可配置4-6枚導彈,導彈的射程可以達到5.5千米,在目前世界上由地麵發射的、直瞄型重型反坦克導彈中是射程最遠的。而且它的90%的高精度命中概率也占據領先地位。“紅箭”-9A先進的戰鬥部在具有打擊坦克能力的同時,還具有打擊各類工事的能力,並且能大量殺傷各類有生力量。不但如此,“紅箭”-9A導彈對懸停在空中的飛機也具有極大的毀傷效能,使武器係統在遭到了武裝直升機的攻擊時,具備了反擊能力。

  “紅箭”-9A反坦克導彈武器係統還配有紅外熱像裝置,可在夜間和不良氣象條件下,對敵方坦克、裝甲等目標進行攻擊。采用這種先進的熱像裝置,射手可在大於5千米的距離上發現目標,並能在4千米的距離上識別目標並進行攻擊,大大提高了武器係統的作戰能力。“紅箭”-9A武器係統采用單聯裝,折疊升降式設置,人工裝填導彈。其操作簡單易學,具有良好的人機界麵。而且,“紅箭”-9A反坦克導彈武器係統的造價低,非常適於大量裝備部隊。

雙方戰力對比

印度“阿魯納恰爾邦”首席部長J.J.辛格,是此次推動增兵的主角。他在6月10日移交儀式上強調,印度國防政策不能再停留在“威懾巴基斯坦”上,“現在我們越來越意識到不能忽視中國的軍事力量。……在中印邊境部署更多部隊是必要的。”

這位辛格首席部長,行伍出身,不僅是他家族的第三代軍人,而且是印度首位錫克族陸軍參謀長。2007年5月20日以陸軍參謀長身份訪問中國時,曾受到中國軍方的熱情接待,他還參觀了解放軍快速反應部隊、一個中國空軍基地和上海海軍保障基地,這種待遇曾被印度媒體稱為“中印軍事關係改善的新突破”。

不過,當他脫下軍裝並於2008年1月出任“阿魯納恰爾邦”首席部長後,“防華”成為其日常工作的頭等大事。他當年在印度威靈頓國防參謀學院深造時所寫的畢業論文題目就叫“中印邊界爭端”,裏麵設想了多種未來中印開戰場景。

據報道,除了外界關注的印度陸軍向中印邊界東段加派兩個步兵師外,6月15日上午,來自浦那基地的新型蘇-30MKI戰鬥機降落在提斯普爾,印度空軍將在這裏部署一個中隊的蘇-30MKI(18架製),此前這裏隻有一個米格-21MF戰鬥機中隊。



三大主力軍警戒中國



中印邊界實際控製線分為東、中、西三段,其中東段和中段是印軍重點經營的區段,他們認為一旦中印再度開戰,“至少在東北方向絕不會出現1962年(慘敗)的情形”。作為對華軍事準備的骨幹,總兵力為103.5萬人的印度陸軍將3個軍用於警戒中國,番號為第4、33、15軍。



在“阿魯納恰爾邦”、阿薩姆邦和錫金邦三個同中國接壤的地區,印度部署有第4軍和第33軍。印度第4軍以阿薩姆邦中部的提斯普爾為核心,形成“前輕後重”的作戰格局,隻有第5山地步兵師放在中印傳統習慣線以北的那加,而第2山地步兵師、第21山地步兵師則放在阿薩姆邦境內。



印度軍方認為,中國軍隊作戰的最大目的是殲敵,而不是簡單地奪取“阿魯納恰爾邦”,第4軍靠後配置的方式就顯示出印軍仍害怕中國軍隊會像1962年那樣穿插圍殲其主力。但總部設在西裏古裏的印度第33軍卻十分危險,該軍戰鬥力最強的第17山地步兵師就駐紮在乃堆拉以南40公裏處,同屬第33軍管轄的第20山地步兵師(駐比納古裏)、第27山地步兵師(駐噶倫堡)則作為後應部署在二線。



在中印邊界西段,由於複雜的克什米爾問題,印軍的部署帶有“防巴”和“防華”的雙重考慮,其中第15軍針對中國的意味更濃一些。參與1998年卡吉爾戰爭的印度第15軍曆年來保持高度戰備,係印度三支“最前沿部隊”之一,它下轄第19山地步兵師(駐巴拉穆拉)、第3山地步兵師(駐列城)和炮兵第3旅,直接威脅巴基斯坦和中國的唯一陸路咽喉喀喇昆侖公路(第15軍哨所離公路最近處不過幾十公裏)。



“流亡藏人部隊”設5個防區



另外,由印度內政部和達賴“流亡政府”治安部操縱的“印藏邊境警察部隊”,也放在印度對華軍事準備的框架下考慮。這支部隊營以上軍官為印度人,連以下軍官和士兵均為叛逃藏人(其中多為康巴人),現有實力約1.4萬人左右,由西向東設5個防區,其中對我威脅最大的是D、E防區。D防區司令部設在加爾各答附近的杜姆杜瑪,兵力為7個連和兩個通信支隊(約1600人),威脅我山南、拉薩和昌都方向。E防區司令部設在大吉嶺,但700多名武裝人員集中在錫金境內,威脅我亞東、日喀則方向。印度內政部稱讚該警察部隊“適應高原地形環境,會講土語,是一支不可多得的準軍事部隊”。

印軍加強中印邊境的戰備水平,與印軍不斷加強與中國軍隊的友好關係看似矛盾,但對於印度來說兩手都抓就是硬道理。有軍事觀察人士認為,在中國的安全戰略中,印度並不是最優先防範的目標,這也是導致印度能在中印邊界保持軍事優勢的因素之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