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防務報告直指中伊 稱要同時戰勝兩個侵略性國家2010-02-21 (圖)

(2010-02-20 23:21:45) 下一個




2006年2月,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時期發布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美國相關的防務報告非常多,內容不乏矛盾之處,目的是從多角度評估假想敵和戰略目標,同時未雨綢繆地做好多項戰略預案。(圖片1來源:新華社)

美國出版的與中國有關係的伊核漫畫(資料圖2)

美國可以遂行全球打擊的超豪華航母編隊。(資料圖3)

據《環球》雜誌報道,經過近一年的推敲和打磨,引人矚目的美國最新一期《四年防務評估報告》於2月初出爐。其中的涉華部分,與105頁的總體篇幅相比雖然著墨不多,但卻暗含玄機,值得深思。

《四年防務評估報告》是美國軍方用來分析戰略目標和研究潛在威脅的國防政策指導性文件,也是外界了解當前美國軍事理論和戰略意圖的重要窗口。這份報告將對美國的國防戰略、項目和資源進行廣泛的審查和盤點,並按照與之發表日期最近的一份國家安全戰略的要求來確定軍力結構、現代化計劃和預算計劃,以使美軍在中低風險情況下執行該戰略規定的各類任務。《四年防務評估報告》還按照美國的國防預算水平來設計美軍的任務種類。

《四年防務評估報告》理論上是四年出台一次。1996年,第一份報告問世。第二份最初在2000年底出台,但因次年“9·11”事件發生,美國安全局勢驟變,所以布什政府在2001年對2000年的報告進行了更新,這兩份算是一份。第三份報告也推遲到2006年才出台。今年出台了第四份報告,算是使周期回到了正軌。

除去前言和結論,今年的報告正文共分為六個部分,分別是國防戰略、軍力調整、軍人福利、軍事外交、國防采購和危機管理。其中第一、二和四部分明確提到了中國。



區別對待中國和印度

報告第一部分在論述重要地緣政治趨勢時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和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都在崛起,將繼續影響一個已無法輕易定義的國際體係。其中美國仍將扮演最強大的角色,但為維持穩定與和平也越來越依賴重要的盟友和夥伴。崛起中的大國(中印)是否以及如何充分融入全球體係將成為本世紀的決定性問題,他們的成功符合美國的利益。”

僅從字麵上看,美國似乎一視同仁地歡迎新興大國力量增長。但仔細比較,這份報告對中印的措辭和語氣是有顯著區別的,而且似乎還包含著“聯印製華”的意味。

報告在描述印度時是這樣說的。“隨著印度經濟實力、文化傳播和政治影響的增長,她正在全球事務中扮演更具影響力的角色。這種日益擴大的影響力,加之其與美國共同擁有的民主價值觀、開放的政治體係和對全球穩定的承諾,將提供許多的合作機遇。”

報告說,通過增加國防采購,印度軍事能力正在迅速提高,而這些采購項目包括遠程海上偵察、海上攔截和巡邏、空中攔截和戰略空運。“印度已經通過打擊海盜、維和人道主義援助以及救災工作建立起全球軍事影響力。”報告還著重指出,“隨著其軍事能力的增長,印度將成為印度洋及以外地方的‘安全淨提供者’,並以此為亞洲做出貢獻。”

在說到中國時,報告雖然同樣承認中國實力在增長,但語氣要保留許多,而且充滿懷疑。

在第四部分,報告用了一個很長的段落分析評說中國及美中軍事關係。

報告說,中國快速發展的全球經濟力量和政治影響力,加之其同樣快速增長的軍事能力,成為亞洲地區戰略環境中的核心和決定性要素之一,在全球安全事務中也日益如此。中國在區域和全球經濟和安全事務中日益增長的存在和影響“是不斷演變的亞太戰略格局最重要的方麵之一。”

報告說,為了給自身更大的區域和全球利益提供支持,使之在提供國際公共產品方麵發揮更為重大的作用,中國已開始對其軍隊的角色、任務以及能力做出新定位,“這將使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扮演一個更實質和更具建設性的角色。”“美國歡迎一個強大、繁榮和成功並在世界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的中國的崛起”。

然而,接下來,報告話鋒一轉,稱(中美關係)“未來並不確定……為審慎起見,美國將防範另一種可能性,也就是說,即使通過合作方式,也可能無法防止(中美)破壞性競爭和衝突”。

報告接著老調重彈,又翻出所謂“中國軍事透明度”問題。

“中國軍事現代化有限的透明度——包括能力、意圖和投資等方麵,仍然是所在地區一件日益堪憂的事情,從而增加了誤解和誤判的潛在來源。”

“缺乏透明度、中國軍事發展的性質和決策過程,使人對其未來在亞洲和以外地方的行為和意圖提出合法性的問題。有關其軍事現代化計劃的步伐、範圍以及最終目的,中國隻分享了有限信息,使人對其長遠意圖也提出了一些合法性的問題。”

聯想到美國近年來與印度加強軍事合作的動向,此次報告將中國和印度區別對待,明顯是別有用心。此外,鑒於“東亞的複雜形勢”,報告還建議美國同時加強地區夥伴的作用,包括澳大利亞、泰國、菲律賓、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和越南。至於這一圍堵戰略針對的是誰,明眼人一看便知。

矛頭直指中國和伊朗

在第二部分中,報告用數個段落闡述了一個具體的海空軍事戰略,即所謂“在阻塞通道(ANTI-ACCESS)環境中遏製並擊敗侵略行為”,其中矛頭直指中國和伊朗。

美國的軍事理論一直主張“自由通行”,即美軍在全球各個通道均應通行無阻。美國軍方認為,由於缺乏遠程作戰能力,對手要遏製美軍,隻有使用“阻塞通道”的戰術。近年來,在研究如何應對“阻塞通道”戰術方麵,美國的假想敵首先是中國和伊朗,重點是包括台海在內的中國周邊沿海和波斯灣地區。這次也不例外。

報告說,“美軍必須能夠阻止、抵禦和戰勝潛在敵對國家所發動的侵略。這種能力是保護自身權益並維護關鍵地區穩定的關鍵國家能力。如果美國缺乏壓倒性的軍力投射能力,美國的同盟和安全夥伴關係的完整性可能會受到質疑,這將導致美國的安全和影響力下降,並增加衝突的可能性。”

報告稱,美軍在國外進行力量投送時,將麵臨一些“企圖將自身意誌強加給所在地區”的對手的挑戰。具有這種能力的對手獲取了許多尖端武器,可以實施“阻塞通道”戰略,以阻止美軍部隊部署到相關戰區,並幹擾美國前沿部隊(即海外駐軍)的行動。

“例如,在過去十年中,中國部署了1000多枚短、中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先進的攻擊潛艇和自導魚雷,日益致命的綜合防空係統,廣泛的電子戰能力,計算機網絡攻擊能力,以及反太空係統。朝鮮和伊朗也部署了大量彈道導彈。”

“這些武器係統遠比伊拉克在海灣戰爭中使用的飛毛腿導彈更精確。由於他們的人數和能力繼續增長,前沿部署的美軍部隊將不再享有自冷戰結束後享有的相對庇護所。(美國海外駐軍的)空軍基地、卸貨港、物流中心、指揮中心、大型水麵艦艇和其他對高節奏軍事行動至關重要的資產也將受到威脅。”

報告說,美國軍力投射還麵臨著其他領域越來越大的威脅。近年來,敵對國家獲取了先進的反艦巡航導彈、靜音潛艇,先進水雷以及其他危及美軍海上作戰的武器。除了這些武器,伊朗已部署了大批快速攻擊小艇,旨在實施“群狼”戰術,試圖突破美國和盟國海軍艦艇布下的多道海上防線。

對於空中通道,報告說,在未來衝突中,美國空軍將遇到比1990年代更複雜和更具殺傷力的綜合防空係統。俄羅斯已經向中國出售了大量現代化地對空導彈係統,伊朗也要求購買。中國大量部署了第四代戰鬥機。黎巴嫩真主黨等非國家行為體已獲得來自伊朗的無人駕駛飛機。報告提到,中國的軍事學說主張在衝突早期對外來幹涉者實施先發製人的打擊,破壞對手的偵察、指揮和控製係統。“2007年1月,中國證明它有能力摧毀低軌道衛星”。

針對企圖“阻塞通道”的潛在對手,報告建議采用美國海空軍共同實施遠程打擊,包括使用新一代轟炸機、新式巡航導彈和從航母上發射的無人機。海軍還將開發無人水下工具。


“全球打擊”意欲何為

這次報告的一個顯著變化是放棄了美軍多年一直奉行的同時打贏兩場常規戰爭的理念,首次將著眼於要打贏“當前戰爭”作為國防預算和政策製定的首要考量因素。但它仍表示,從中長期而言,美軍必須作好同時幾條線作戰並且取勝的準備,這包括“同時戰勝兩個有能力的侵略性國家的能力”。

這份報告特別提到了美軍發展“全球快速打擊”係統和其他遠程攻擊能力的重要性,並對開發係統模型提出了要求。按照設想,“全球快速打擊”係統搭載的導彈等常規武器將能夠在接到命令後一小時內對全球任何目標實施打擊並予以摧毀。

報告雖未指明對象,但美國國防部長蓋茨於去年1月發表在《外交》雙月刊上的文章點出了發展“全球快速打擊”等遠程打擊能力與中國的關聯。

這篇名為《一個平衡的戰略:重新規劃五角大樓新時代》的論文稱,美國不能把當前擁有的軍事優勢認為是理所當然的,而需要投資於新的項目、平台和人員,確保優勢的持久性。“以中國為例,北京在網絡戰、反衛星、防空、反艦武器,潛艇和彈道導彈上的投資可能威脅美國用以幫助其太平洋盟國的主要軍力投送手段,包括基地,空中和海上資產,以及支持它們的網絡。”為此,美國必須發展遠程打擊能力。

美國空軍上將奇爾頓最近宣稱,在2016年部署第一個“全球快速打擊”係統是一個“合理的目標”。(楊晴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